「香山评论」艺协主席倒吹葫芦丝,是曲艺还是喜剧?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中秋晚会上,一女演员因倒吹葫芦丝还拒绝纠正,被讥讽为现实版滥竽充数。经调查,该女演员是这台晚会承办方齐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主席杨姝荣。

杨姝荣主席这把火了,那一句“我会吹,为舞台效果没改正”,一度让她荣登微博话题榜第二名,截止28日晚十点,阅读量逼近600万。面对杨主席的公开回应,舆论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差评”,广大吃瓜群众也是嘘声一片,更是被某官媒狠批为“令南郭先生汗颜”。对于此,有网友表示,此事怨不得杨主席,都怪工作人员不懂事,递倒了葫芦丝,不过好在没有横着递给她,否则杨主席为了舞台效果只能改吹笛了。

其实舆论热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2方面:其一,杨主席倒吹葫芦丝,整个表演过程始终不纠正,面对身边队友的好心提示,拒不改正,明显就有滥竽充数之嫌;其二,作为艺协主席,领导干部,面对质疑,首先没有认错,反而狡辩本来自己会吹,为了舞台效果才没纠正,有人故意黑她等等,“嘴硬”、抵赖味道十足,毫无诚意。

早在前些年还有一个因“乐”出名之人。曾记否,四川南部县的二胡书记何修礼,当年突然爆红网络,原因在于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为宣传何修礼的才艺,将一段何书记在2012年与四川交响乐团合作拉二胡的视频传上网,结果反遭不测,诸多网友点评其演奏为“糟践耳朵”“魔音入耳”“午夜惊魂”。面对质疑,当地官方竟辩解说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点赞二胡书记勇气可嘉,更指责骂他的人都是网络暴民。

仔细寻味你会发现,这两个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面对公众质疑,他们喜欢辩解,喜欢抵赖,喜欢顾左右而言他,或者避而不谈,甚至恼羞成怒,指责这帮“网络暴民”;他们都不愿意审视自己,不愿意坦诚面对公众,不愿积极解答引导,反而冷言冷语。

党员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作为党员干部,处置舆情、平息事端、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公众的质疑,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如何积极面对、积极释疑、积极引导,及时给人民群众吃一颗定心丸,遇到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沉默和不坦诚不仅不会让自己远离关注,反而令事件一次次升级而越发的备受瞩目,因为逃避只会拓宽事件的质疑和猜想空间,只有直面公众疑问才能化解官民之间日益沉重的隔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