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希特勒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

罗上林


笔者认为,希特勒是一个才华横溢并且善于洞悉人性缺陷的高手,精于不战而胜。于是,希特勒便依赖于这一点,并且把艺术家、宣传家的元素带入军事领域,不可避免的就带来了灾难。

据古德里安回忆,1934年初,在德国库姆斯多夫由德国陆军兵器局举办的一个武器展会上,古德里安将一支由1个摩步排、反坦克排两个装甲侦察排组成的小型机械化部队展示给希特勒。希特勒看了后,赞不绝口的反复念叨一句话:“我有了我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德国军队的机械化建设由此开始。

于是很多人包括现在一些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是希特勒军事上的过人之处。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当时希特勒出于政治目的时需要增加的一种武力上的戏剧化。虽然希特勒也十分重视机械化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但他却不重视行政上深入细致的安排,也没有耐性来实行长期的计划,所追求的指使外表上的高大上,典型的一种好大喜功、注重形式。

之所以重用古德里安,在于他是一个非主流的军人,这对于打压德军中的主流军官团非常划算,活脱脱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不是因为古德里安作为装甲兵创始人。

而对于装甲部队的威力,希特勒直到波兰战役之后才逐渐认清,即便如此还是在即将开始的西线作战中心中无数。一开始,希特勒还是赞成主流军官团提出的以北线作为主攻方向的“黄色计划”。只是一个偶人的机会导致作战计划泄密,希特勒这才转而支持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制定的用航空兵掩护装甲部队从阿登山脉单刀直入的战法。

当古德里安指挥装甲部队横穿法国大陆时,希特勒却被这一动作搞得坐卧不宁,于是犯下了在敦刻尔克紧急叫停的错误,眼睁睁看着已经陷入绝境的几十万英法联军部队插翅而飞。

有了敦刻尔克的教训后,希特勒这下对装甲兵的威力深信不疑,甚至是奉若神明,将其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逐渐走上了把兵种战略取代军事战略、军事战略取代国家战略的一条越来越极端的道路,最终成就了装甲兵的传奇,却带来了国家和民族的大灾难。

就是希特勒这样一种奇特的军事观念,在短期内不止一次的赋予他极大的荣耀,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装甲部队再次创造了传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规模空前的全面战争背景下,武器技术突飞猛进。希特勒这种过分追求军备数量的军事理念,无异于是一种资源浪费。特别是随着苏德战争的深入进行,德国的战争潜力一点点被蚕食,德军的后劲也越来越差,最终淹没在了熊熊的战火之中。


大将军威武K


希特勒当过兵而且参加过一战,一战德国战败,被迫签定了《贡比涅协定》,赔偿协约国的战争损失,并限制德国的军队数量及大型军事装备,导致德国短期内一厥不振,国库空虚,银根紧缩,国内经济跌入底谷,失业率达百分之八十,民不聊生,这一切刺疼了希持勒。希特勒把这一切归咎于当权者的无能所致,没有把德国引向强盛。希特勒凭他演说家的才能,极力宣扬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复兴邪说,他的一番鼓噪深得一部分追随者的拥护,天赐良机,总统兴登堡委任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把振兴德国的重任全权交付于希特勒,上台伊始的希特勒深知,要想宝座牢靠,就得广罗门徒,建立自己的军队党卫军冲锋队,极力排除异己,并大力笼络国防军的高级将领,心甘情愿为己卖命,希特勒利用政治手段设计清除了国防军的对己不忠的将领,将军队大权,政治大权,经济大权集一身,没有文韬武略很难服众,希特勒做到了。

希特勒虽然没上过军校,论军事才能和领兵打仗肯定不如那些职业将领,只要笼络住军事将领,发挥他们职业军人的天赋和用兵之道为我所用,就是驾驭军队这匹野马的绳绳在握。在短期内,希特勒将淹淹一息的德国一跃成为欧洲的一流强国,挣脱了《贡比涅协定》的枷锁,建立起了第三帝国庞大的军队,国内经济一路飚升,将失业率消之为零,为国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德国民众视希特勒神一般的存在,适令青年甘愿勇跃参军为之疯狂,不得不说希特勒的魅力四射傲视群雄。

希特勒的军事才能及超人的胆识,用人的大胆,体现在麻痹波兰,苏联,用闪击战横扫波兰,碾压西欧,随后闪击苏联,至到兵临城下。如果不是东西两线作战,兵力分散,后勤给养难以为续,后果是什么样子?假设集中优势兵力专打英国,英国早亡了,假没没有日本惹事生非,将美国拖进二战,最后的结局真的不好估计。再者说,好虎架不住群狼,同盟国共同对付一个德国,纵有三头六臂的希特勒双掌难抵六拳。

丘吉尔当过海军大臣,没有领兵打过仗,罗斯福也没领兵打过仗,斯大斯是苏联三军统帅,三巨头只管掌控战争全局下达指令,具体的作战布署和用兵,各集团军领会上峰意图即可,战场瞬息万变,方案也作随机应变调整。希特勒和大本营制定的作战方案由集团军实施,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希特勒发动的二战是不义之战,必将被正义的同盟国消灭。

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凭德国V1,V2飞弹,喷气式飞机,纳粹钟,飞蝶式飞行器,设计中的原子弹,绝对是世界第一强国。



砚田剑影


主要表现几个方面:一是希特勒在全然不知战略形势的情况下就对美国开战,战略指挥太过于轻率。同样令人吃惊的是希特勒在得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表现的无动于衷,这种无动于衷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得知东线战败或胜利时表现出的情绪化。总体来看,希特勒没有能力适应艰难的形势,无法领导军队打赢这场战争。

二是希特勒缺乏战略思维,更重视战术指挥,战争中希特勒在他参谋地图上密切关注其移动的营团和师,他把自己命令的进攻、反攻及失败归咎于指挥官和参谋们的无能。三是无法团结领导高级将领,战争中经常和高级将领之间进行激烈的争吵,自我感觉有着天才的本能感觉,但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例如,允许英国撤出法国的命令无疑是低级错误的。

总体评价,希特勒在军事指挥上缺乏战略才能,不具备领导世界大战的能力,失败在所难免。











贾何必


二战时,希特勒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既是天才也是蠢材。

说特勒的军事才能是天才,是因为在欧洲战场上他力排众议,使得刚刚才组建的德国国防军突袭波兰,因为在德军自己有些高级将领看来这是个疯狂的作战计划,德军刚刚组建各个军中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就攻打一个拥有百万常备军的波兰,还要冒着与英国法国军队同时开战的风险,这简直是疯了,但是希特勒可以判断到英法军队的动向,从而使得德军快速果断的闪击波兰并取得胜利。

在对法作战中希特勒采用曼施坦因的阿登方案,放弃德军计划已久的蓝色计划,从而指挥德军装甲部队通过阿登深林,对远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来了个左勾拳,直接将英法联军的退路切断,在短短的20多天内迫使法国投降并占领整个法国。

还有就是在德国已经快要日落西山的时候,他还能敏锐的抓住盟军警戒松懈的时候,策划出一场堪称完美的阿登突袭战役打啦盟军一个措手不及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特勒的军事才能还是很高的。

说特勒的军事才能是蠢材。是因为在法国战役中德军明明已经包围了在海边无处可退的英法军队几十万人,却下令德军停止行动,放任英法军队大撤退到英国从而是英国有了反攻的力量。在英国还未解决的情况下,就同苏联开战造成自己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

在苏德战场上不听从德军指挥官建议执意分兵攻打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不能使德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莫斯科,命令处于苏军包围圈中的几十万德军精锐部队不许突围,从而让德军损失大量的有生力量,这些都给德军纳粹德国的失败埋下伏笔。

所以说二战时,希特勒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既是天才也是蠢材。



历史SHOW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意日法西斯将战火烧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德国可以说是这三个“邪恶势力”里面牵头的,而希特勒呢便是德国的领袖,德国人民那一句一句的“嗨希特勒”喊得相当脆生。

因为发动二战,希特勒这个魔鬼的名字被彻底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以说,希特勒完全配得上当古今中外头好大恶人了。东晋的桓温曾经有句名言“大丈夫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负遗臭万年”,所以说一个人能遗臭万年那也是相当有本事的。

人们很少给希特勒冠以什么什么家的名号,客观的讲,他是一个疯子,也是一个天才,每个天才都有不正常的一面可是有科学依据的。希特勒在各方面都非常有能力,他有非常强的组织宣传能力,他的演说极具煽动力;他还非常有艺术细菌,是个很厉害的设计师,纳粹那些很有震慑力、压迫感的服装、旗帜什么的他都参与了设计;他还是一个小小发明家,德军一些很有前瞻性的武器也是他搞出来的。另外,他还有很强的军事能力,而且他的军事才能应该是二十世纪各大国领导人里面比较高的,当然作为最高统帅,这种能力不是体现在对具体某一场战役的指挥上。

希特勒在一战时参过军,只当到下士,还差点死在战场上,也没有受到过正规系统的军事教育。他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儿呢?有很多例子。

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德国造出了很多先进的军事武器,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他敏锐的察觉到坦克、战机和潜艇在未来战争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然后制造很多这些先进的武器,并且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战斗力,所以说希特勒的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

其次,他不局限于条条框框,非常善于扬长避短,他知道德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装甲集群,劣势在于国土狭小不足以支撑持久战,所以才有了著名的闪电战,打了欧洲国家一个措手不及。

再者,希特勒独具慧眼地发现和提拨了像古徳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等后起将领。战略上力排众议,避实击虚,绕过马奇诺防线,占荷兰丹麦比利时卢森堡,长驱直入占领巴黎,迫使法国投降。

种种例子不胜枚举,反过来讲,能够数年内将德国从一战后一片废墟、凡尔赛条约的制约下的国家建设成当时的世界第一陆军强国(一个月击败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希特勒显然具备很高的军事素养。

只不过到后来,希特勒没有能深入到战争一线,盲目自大,被他的将军们忽悠失去了正确判断,加上徳国物资短缺,兵员不足,被英法美苏东西夹击,最终彻底失败。





喽啰响叮咣


希特勒有着杰出的忽悠人的口才,利用民粹主义对大多数德国人洗脑并且成功,至于军事才能的说法就免了吧,把一个国家带进毁灭也能称“才能”?所谓的“闪电战”碰巧遇上了没有准备的对手就能让希特勒头脑一直发热,这已经说明了这人就是一个没有远见卓识的家伙,他把没有过冬装备且缺乏后勤供给的德军指挥去寒冷的莫斯科作战这也叫军事才能?

竟然连民粹主义最终会害己害国并且毁灭这个民族的道理都不清楚的人不配使用“才能”两个字。


Mrlaogumin


希特勒的军事才能总体只能说是一般。在军事上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

由于德军先进的战术体系、德国参谋部高效的工作、十万陆军时期的积累、德军将领的才能、英法波等国军队自身的不足等等因素。德军在二战初期确实横扫了西欧。但在英军在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之时,命令装甲部队延缓进攻,可以说是一大败笔。这些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军队,成为了英国反攻大陆的资本。毕竟,数十万有作战经验的老兵,配以大量的补充新兵,就可以组建一支新的军队,战斗力也不弱于之前的英国远征军,而且人数更多。

而从苏德战场的几次分兵来看,希特勒的整体军事才能是建立在其对经济、政治的理解之上的。1941年,在巴巴罗萨计划取得初步成功后,分兵拿下乌克兰产粮区,同时派部队支援北方进攻列宁格勒。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对莫斯科方向的突击。给了苏联缓冲时间,从远东调来的生力军,让“台风”计划彻底失败。

攻击莫斯科失败后,又疯狂的想要夺取高加索产油区。让德军在整个东线的重点转移到了苏联南部的产油区。失去了突击莫斯科一举结束战争的可能。诚然希特勒的计划是美好的:拿下苏联产油区,削减了苏联的持久作战能力,可以从高加索出发威胁中东,让德国有了持续作战的资本。但也失去了速战速决的可能。

而德国最大的难题,始终是两线作战,消耗战是盟军最希望看见的结果。在美国已经参战的情况下,盟国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整体工业实力的强大和巨大的人口优势。这也是希特勒没能解决的战略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好解决,后世多少人研究这个话题,也没人找出了所谓的合适办法)

而到了后期,希特勒开始插手德军的基层指挥之后,其糟糕的军事指挥,限制了德军众多将帅的发挥。

总体感觉,希特勒在军事上有一点像日本,喜欢军事赌博。日本的正式崛起,是打赢了甲午战争;日本的再次发展,建立在日俄战争打赢了俄国的基础上。这两次战争,日本其实都是赌上了国运,进行军事上的赌博。后来,日本挑战美国,彻底赌没了老本。希特勒的军事行动也很相似,二战前吞并奥地利、进占苏台德区、鲸吞捷克斯洛伐克等等,其实都没有百分百把握,赌的是绥靖政策下英法会放任其壮大。而后无论是闪击波兰还是与英法开战,德军都没有把握。很多人都劝希特勒放弃,但希特勒赌了一把。英法牌技不行,让他赌赢了。使其个人威望达到顶峰。而后进攻苏联还算有点底子,可以玩一玩,但斯大林手里牌也不差啊,桌上英国输了几仗但还是有大把老底子的,外加上后来美国上桌,所以玩了几年还是没玩过。阿登反击战也是如此,计划确实很美好,但是也有赌博的嫌疑。毕竟德军当时在西线就能组织起那点部队了,东线抽不出人了。阿登赢了,西线解决,回头收拾东线。阿登输了,西线可就真的一点本钱都没有了。

所以,希特勒的军事才能只能说是一般,与他在政治方面的才能相比就是渣渣。(其实政治经济上也有问题,但今天只谈军事嘛)


新闻狗侃军史


就说说希特勒亲自设计的阿登反击战吧,个人认为这最能表现希特勒的指挥能力。这次反击战的目的是为了迫使盟军从德国本土撤出,夺回西线战场主动权。

而这次战役发生在二战末期,纳粹德国早已元气大伤,希特勒不顾反对,东拼西凑了20个师,在1944年的12月16进攻薄弱的阿登地区,他选择让空军在恶劣的风雪天气起飞,因为盟军飞机不会冒险飞行。行军时全部用无线电交流,制造其他响声会被立刻处死。这里就看出这次德军行动的谨慎程度,是其他战斗无法比拟的。

希特勒还特意把行动代号命名为“保卫莱茵河”来迷惑盟军。行动开始前还利用特种部队穿上美军的衣服制造混乱,并大获成功,使美军个个人心惶惶互相猜疑,甚至许多真正的美军士兵都被当成敌军关押起来。

就这样美军遭遇了历史战役上最大的损失——19万将士伤亡,德军在阿登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可是盟军毕竟有人数优势,在紧急的大规模援军支援下,德军还是输掉了这场战役。

虽然最后输掉了,但是这次作战完全可以看出希特勒的作战思维非常前卫高明,其军事天赋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尉Huu


比蒋介石好不到哪里,一个是一战的伍长,带两个兵,一个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劣等生,两个都缺乏领导能力,却特别喜欢指挥到战争的每个细节。

希特勒占便宜的是德国的强大军事和工业能力,特别优秀的军队和将领弥补了希特勒的很多缺点。

蒋介石只用奴才,畏惧人才,而且惯于利用敌人的兵力消灭自己御下的非嫡系部队,脑子里只有抓紧自己的权力,所以他虽然兵多将广,却打不了像样的仗。

希特勒如果能将军事的部分多交给德国的优秀将领去规划,自己专心搞政治,当年未必会失败。


mimidustie


我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我觉得:希特勒的战略眼光还行,至少早期的希特勒在战略上的拿捏把握,还是挺准确的!

比如说,巧妙利用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先与苏联结盟,联手干掉波兰。腾出手来之间,回师又灭了法国。等到欧洲大局已定,斯大林松懈的时候,又挥师东进,闪击苏联。整个战略决策过程都非常流畅,没毛病。

但是,在战术运用层面上,希特勒却显得很幼稚。他总喜欢把自己想像为一位前线的连长、甚至排长,以为单凭勇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对照一下二战期间德军各场战役,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希特勒远离前线,放手前方将领指挥的战役,如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等,德军都取得完胜。反之,二战后期,每当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役,如德苏战争、阿登战役等,德军都输得很惨!

总之,希特勒越是靠前指挥,德军就输得越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