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叔本華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大多數人都認為:獨處等於無聊,靜坐等於無所事事。

其實,獨處是孩子非常寶貴的一種能力。

不少媽媽都跟我反映過:

“寶寶就這麼躺著,會不會太無聊啊?給他唱個歌吧!”

“寶寶一個人坐著發呆,太可憐了!我來陪他做遊戲。”

“女兒不愛出去玩,總是一個人待在家裡,要不要帶她出去認識朋友?”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我之前也有這樣的焦慮。

那天放假,突然工作上臨時有事,我索性就在家處理起來。小新估計也是覺得無聊,自己在家走來走去,這看看那看看的。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終於在地板上玩起了軟陶泥。

我下意識的就認為:“孩子是不是太無聊了”,於是加快速度處理工作,想著趕緊去陪陪女兒。

半小時後,處理完工作,我就快步走到小新身邊,想陪她玩玩。這一看,發現我的擔心好像有點多餘了。

小新一個人玩得不知道多開心,還捏出了很多可愛搞怪的動物淘泥,她甚至還給小動物們畫上了鼻子眼睛,每一個都不一樣,非常生動有趣。

我恍然大悟:原來獨處,也可以給孩子帶來這麼多的樂趣!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獨處是孩子創造力的來源


在我們的慣性思維裡,獨處是一件無聊透頂的事情,獨處等於空虛寂寞,等於浪費時間,等於可憐。

但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我們,獨處,其實都是一種創造力的來源。

心理學權威期刊的《心理學家》曾發表過一篇論文中說到:

對於創造力來說,無聊的環境比有趣的環境更有幫助。因為人們無聊時喜歡做白日夢,當思維不受限制、也沒有目的地流動時,創造力更容易萌發。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1999年,德國的公共衛生部門曾經實施了一個名為“無玩具幼兒園”的計劃:

將教室裡的玩具全部收起來,只留下桌椅和小塊毯子。第一天,孩子們的確有些不知所措,坐在一起面面相覷。

到了第二天,孩子們自發地動手,用桌子和毯子搭成房子玩過家家,或者把椅子連起來模仿火車,玩得不亦樂乎。

此後三個月中,研究人員分段向孩子提供少量真正的玩具,結果孩子們總是興高采烈地讓有限的玩具發揮最大的娛樂功能。

所以,孩子在無聊時候所創造的價值是更高的。

的確,在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一味的為孩子呆坐著什麼也不幹感到焦慮。但其實,孩子在這獨處的過程中,他其實是在思考:

“自己可以幹什麼”

“自己應該幹什麼”

“自己現在想幹什麼”

“自己喜歡做什麼”

在這思考的過程中,孩子會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會創造出讓人驚喜的意外。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獨處能築建孩子獨立的精神世界

什麼才是豐富的精神世界?

就是內心擁有自己的信念和精神追求,不會再隨波逐流。

而只有孩子擁有與自己獨處的接受無聊的能力,他的內心世界才會真正獨立起來。

在面對紛繁的世界與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孩子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相處模式,會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麼。而不是隨波逐流,為了打發無聊而做連自己都不理解甚至不喜歡的事情。

之前聽朋友聊起兒子所就讀的幼兒園趣事:

她說有一次去參加家長志願活動,去觀察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與活動。其中有一個活動讓她印象非常深刻。

幼兒園每天都會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時候,孩子可以去幹自己想做的事情。令人訝異的是,有一處角落是專門給不知道做什麼的孩子準備的,叫“安靜角”。

老師們會告訴孩子:“當你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你 可以去那個角落裡想一想,等想好了再去做”

那天,朋友處於好奇就去那個安靜角看了看,沒想到真的有小朋友坐在那發呆、思考。也有孩子在思考片刻之後,離開角落去玩樂,大概是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了吧。

孩子其實是天生的哲學家,對於無聊,只要大人們正確引導,它就是孩子構築獨立精神世界的必備條件。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人的內在空虛,是無聊的真正根源。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越豐富,留給無聊的空間才會越小。

曾經看過一段話:能夠自得其樂,感覺到萬物皆備於我,並可以說出這樣的話:“我的擁有就在我身”——這是構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內容。

的確,學會和自己相處,瞭解自己想要什麼,多少成人都做不到,因此我們更需要創造機會,從小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會獨處的人今後的人生一定會更不同。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有粉絲曾在後臺跟我吐槽過:她家娃才三歲多點,好像看手機上癮了一樣。一旦沒人陪著玩,就想著動畫片、iPad和手機,就算離開這些“屏幕”,他就會特別的煩悶和無聊,簡直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無聊,結果總是用錯誤的引導影響孩子的發展。那麼,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利用並且適應無聊的能力呢?

小新媽在這裡給出一些小建議:

1.孩子無聊吵鬧時,不要為了省心就把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塞給孩子;這完全是為了偷懶,從小引導孩子自己找樂子,培養孩子的思考、獨立能力。

2.心理醫生建議:當孩子到 15 個月後,爸媽可試著在孩子身邊擺放各式各樣的適齡玩具讓他玩,接著偷偷起身離開,但仍要留意寶寶的安全,讓娃有時間學習打發無聊。

3.每天與孩子約定留白時間:父母可以每天與孩子們約好,每天留半小時-1小時的時間,給孩子獨自一人的空間。這時候,爸爸媽媽最好也獨立做自己的事情,家人的氛圍,能夠帶給孩子獨處的動力。

4.給孩子準備一些可拆卸、組裝的玩具;可以有效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

5.適當的陪伴、引導孩子:當孩子自己玩的時候,遇到難題,父母可以試著加入,引導孩子可以用另一種方法。

如:孩子玩積木總是積到最後一層就倒下去,試了好久都這樣,這時候父母就可以參與進去,告訴孩子正確的積木方法,再讓孩子嘗試。


沒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學會獨處,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其實,再小的孩子都有無聊與獨立發呆的需求,父母們千萬不要以“愛”的名義打擾。

成長的驚喜往往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父母們不必急也不必擔心。給孩子留白的時間,讓孩子體會無聊,主動發揮自己的想象,才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點擊“瞭解更多”,免費領取太優競思體驗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