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叔本华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大多数人都认为:独处等于无聊,静坐等于无所事事。

其实,独处是孩子非常宝贵的一种能力。

不少妈妈都跟我反映过:

“宝宝就这么躺着,会不会太无聊啊?给他唱个歌吧!”

“宝宝一个人坐着发呆,太可怜了!我来陪他做游戏。”

“女儿不爱出去玩,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要不要带她出去认识朋友?”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我之前也有这样的焦虑。

那天放假,突然工作上临时有事,我索性就在家处理起来。小新估计也是觉得无聊,自己在家走来走去,这看看那看看的。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终于在地板上玩起了软陶泥。

我下意识的就认为:“孩子是不是太无聊了”,于是加快速度处理工作,想着赶紧去陪陪女儿。

半小时后,处理完工作,我就快步走到小新身边,想陪她玩玩。这一看,发现我的担心好像有点多余了。

小新一个人玩得不知道多开心,还捏出了很多可爱搞怪的动物淘泥,她甚至还给小动物们画上了鼻子眼睛,每一个都不一样,非常生动有趣。

我恍然大悟:原来独处,也可以给孩子带来这么多的乐趣!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独处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独处是一件无聊透顶的事情,独处等于空虚寂寞,等于浪费时间,等于可怜。

但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独处,其实都是一种创造力的来源。

心理学权威期刊的《心理学家》曾发表过一篇论文中说到:

对于创造力来说,无聊的环境比有趣的环境更有帮助。因为人们无聊时喜欢做白日梦,当思维不受限制、也没有目的地流动时,创造力更容易萌发。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1999年,德国的公共卫生部门曾经实施了一个名为“无玩具幼儿园”的计划:

将教室里的玩具全部收起来,只留下桌椅和小块毯子。第一天,孩子们的确有些不知所措,坐在一起面面相觑。

到了第二天,孩子们自发地动手,用桌子和毯子搭成房子玩过家家,或者把椅子连起来模仿火车,玩得不亦乐乎。

此后三个月中,研究人员分段向孩子提供少量真正的玩具,结果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让有限的玩具发挥最大的娱乐功能。

所以,孩子在无聊时候所创造的价值是更高的。

的确,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为孩子呆坐着什么也不干感到焦虑。但其实,孩子在这独处的过程中,他其实是在思考:

“自己可以干什么”

“自己应该干什么”

“自己现在想干什么”

“自己喜欢做什么”

在这思考的过程中,孩子会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会创造出让人惊喜的意外。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独处能筑建孩子独立的精神世界

什么才是丰富的精神世界?

就是内心拥有自己的信念和精神追求,不会再随波逐流。

而只有孩子拥有与自己独处的接受无聊的能力,他的内心世界才会真正独立起来。

在面对纷繁的世界与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相处模式,会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为了打发无聊而做连自己都不理解甚至不喜欢的事情。

之前听朋友聊起儿子所就读的幼儿园趣事:

她说有一次去参加家长志愿活动,去观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与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让她印象非常深刻。

幼儿园每天都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时候,孩子可以去干自己想做的事情。令人讶异的是,有一处角落是专门给不知道做什么的孩子准备的,叫“安静角”。

老师们会告诉孩子:“当你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你 可以去那个角落里想一想,等想好了再去做”

那天,朋友处于好奇就去那个安静角看了看,没想到真的有小朋友坐在那发呆、思考。也有孩子在思考片刻之后,离开角落去玩乐,大概是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了吧。

孩子其实是天生的哲学家,对于无聊,只要大人们正确引导,它就是孩子构筑独立精神世界的必备条件。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人的内在空虚,是无聊的真正根源。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越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才会越小。

曾经看过一段话: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

的确,学会和自己相处,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多少成人都做不到,因此我们更需要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会独处的人今后的人生一定会更不同。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有粉丝曾在后台跟我吐槽过:她家娃才三岁多点,好像看手机上瘾了一样。一旦没人陪着玩,就想着动画片、iPad和手机,就算离开这些“屏幕”,他就会特别的烦闷和无聊,简直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无聊,结果总是用错误的引导影响孩子的发展。那么,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利用并且适应无聊的能力呢?

小新妈在这里给出一些小建议:

1.孩子无聊吵闹时,不要为了省心就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塞给孩子;这完全是为了偷懒,从小引导孩子自己找乐子,培养孩子的思考、独立能力。

2.心理医生建议:当孩子到 15 个月后,爸妈可试着在孩子身边摆放各式各样的适龄玩具让他玩,接着偷偷起身离开,但仍要留意宝宝的安全,让娃有时间学习打发无聊。

3.每天与孩子约定留白时间:父母可以每天与孩子们约好,每天留半小时-1小时的时间,给孩子独自一人的空间。这时候,爸爸妈妈最好也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家人的氛围,能够带给孩子独处的动力。

4.给孩子准备一些可拆卸、组装的玩具;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5.适当的陪伴、引导孩子:当孩子自己玩的时候,遇到难题,父母可以试着加入,引导孩子可以用另一种方法。

如:孩子玩积木总是积到最后一层就倒下去,试了好久都这样,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参与进去,告诉孩子正确的积木方法,再让孩子尝试。


没人陪伴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学会独处,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其实,再小的孩子都有无聊与独立发呆的需求,父母们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打扰。

成长的惊喜往往都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父母们不必急也不必担心。给孩子留白的时间,让孩子体会无聊,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才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点击“了解更多”,免费领取太优竞思体验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