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是体育训练吗?

许多家长不知道感觉统合是什么。只是把感统训练看成一种简单的治疗方式,致使许多感统失调的孩子不能在最佳时期得到专业的帮助。

事实上,目前有八成左右的孩子被感统失调所困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都受影响,却未被别人看见和理解。

这些孩子都没有得病。所以,家长和社会只会用正常的标准去要求、衡量与评论他们,孩子们唯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感统训练是体育训练吗?

家长总是这么告诉自己,“别老把自己孩子当作不正常的孩子”、“别老认为自己孩子有问题” 、“我们以前不做感统训练,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感统训练不就是体育运动吗?你带孩子多跑跑步不就行了?”……

所以直到孩子上小学后无法正常上课、无法应对一般功课时,家长才开始着急、焦虑起来。

感统训练,绝非运动。感统训练虽然是以运动的形式进行,但它并非是一般的体育运动,以下例子可以说明。

例一,某校的体育老师,来体验感统课程。两小时的训练,前半小时他已气喘吁吁,难以继续。虽然他的肌肉很结实,也很有力,但用的都是蛮力,加上身体不恰当用力,所以很快就把能量消耗完毕。

他虽然天天运动,但并没拥有一个能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的身体和大脑。

感统训练是体育训练吗?

例二,夫妻俩都是体育老师,但是,他们8岁的的女儿小美感统失调却很明显。虽然两夫妻都很注重女儿的运动健康,从小就培养女儿运动的习惯,但女儿在肢体协调、前庭平衡、视觉空间和上臂肌肉张力等方面却发展得很不足,造成孩子做事费劲、记忆差、容易疲乏等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例三,12岁的男孩阿正,从7岁开始跟专业教练学乒乓球。练了快5年了,双侧肢体协调却很一般,跑起步来,双手臂不会协调摆动;手臂无力,吊环3秒都坚持不了;视觉空间发展不足,找东西时明明在眼前却看不见;前庭觉发展也不足,学习能力不高。

例四,有一位误认为感统训练就是体育运动的家长,非常地爱孩子,天天带孩子在户外跑、跳、滚、爬一小时以上,却发现孩子越来越坐不住,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做作业越来越马虎。

还有更多的实例,在此不一一列举。

感统训练是体育训练吗?

这些事实说明,感统训练并非体育运动,也并非一般的游戏活动。没有针对性的玩耍和锻炼,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升。

那么,感统训练跟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

感统训练是

通过针对性强、刺激力度恰当的足量身体感官刺激活动,来促进大脑形成新的网络连结,以便更加完善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展现出更良好的生命状态、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感统训练强调针对性因人而异,需要专业测评后根据个案身体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状态、能量高低等来设定训练方案。

感统训练是体育训练吗?

而体育运动,就拿跑步来讲

,长时间的跑步,机体已经习惯同一动作的节律和速度,如要引起大脑的反应,需要更大的刺激量才能达成,这样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骨骼的劳损。

另外,长期跑步,身体已经形成惯性反射,无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也能轻松地进行。听歌边聊天,感觉不在身体上,各感官得不到刺激,大脑对肌肉和骨骼的动作无法产生新的反应。

所以,对于身体平衡控制不好的孩子,需要多角度的刺激前庭觉才能改善平衡情况。如果只是跑步,或做单一运动,帮助不大。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无法给予孩子提供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

对于重力感严重不足的孩子,身体协调差,一跑就累——跑步这项运动不适合他;

视觉空间感差,一上自行车就恐高,动弹不得——骑车不适合他;

身体笨重,一动就摔跤——跆拳道不适合他;

手眼协调不好,无法准确接球——乒乓球不适合他。

家长和体育老师如果不懂感觉统合理论,就无法理解孩子的“做不到”,甚至会认为“就是不会才要练,练久了就会”而强迫孩子去做给孩子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能活动或游戏。它是个别化、针对性强的、促进身体神经系统完善的智能开发活动,必须经过教育、心理和生理三方信息整合的专业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才能进行有效性的训练。

感统训练是体育训练吗?

感觉统合是人类的本能,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帮孩子把身体这个一切能力的根,用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打造好。让他在成长过程中,能客观、理智、轻松、愉快地面对一切人事物,创造出自己轻松、美好的愉快人生。

太优优能训练课程是专为3-12岁中国幼儿研发,以提升儿童综合能力为主要宗旨,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视听知觉训练、表达能力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来大幅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帮助孩子打造更坚实的基础。

点击“了解更多”,免费领取太优竞思体验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