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傳多年的日本教育,難怪和別國不一樣

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家。

比如,它是彈丸之地。可是它的經濟總量卻一度佔據著全球第二的位置。直到2009年才被中國超越。

又比如,即便經歷了經濟蕭條,日本的人均GDP仍然高達四萬多美元。

再比如,截至2017年,有26位日本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在亞洲各國之中遙遙領先。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成就了出色的日本人呢?

被誤傳多年的日本教育,難怪和別國不一樣


從左至右依次: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湯川秀樹;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根岸英一;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石黑一雄(日裔英國小說家)

日本爸媽:心狠手辣又心慈手軟

有一次,我的一個老美朋友對我說:“雖然你們亞洲人長得都差不多,但我還是能一眼就認出日本人來。”

我很好奇:“訣竅說來聽聽?”

美國朋友說:

日本人的媽媽和孩子反差最大了——媽媽一般都打扮得光鮮靚麗,頭髮做得很美,可是孩子經常是曬得黑乎乎,搞得全身髒兮兮,大冬天穿個短袖短褲,拖著長長的鼻涕吸啊吸……”

1

日本爸媽在哪些地方“心狠手辣”?

我問一個日本朋友,美國人的說法究竟靠不靠譜。

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對啊!我爸媽就是這樣啊,即使外面下雪,他們也讓我穿短袖短褲……不光是我爸媽,我們學校也特別狠,冬天都不讓我們穿長袖的校服。”

“我們倒是也有長袖校服,但是規定只能夏天穿,因為可以遮擋一些紫外線……”

不光在穿著上“心狠手辣”,日本爸媽一般還會讓年幼的孩子自己上學。

在日本,哪怕是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裡,即便是小孩子,家長都認為他們有足夠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可以自己去上學。

就算上學需要搭乘公交車和火車,或者是在繁忙的街道上行走,日本爸媽都很少擔心孩子的安全。

被誤傳多年的日本教育,難怪和別國不一樣


2

有一種營養不良,叫老媽擔心你營養不良

別看日本人在孩子的穿著上很冷酷,可是他們在另一件事情上很執著。

在中國,有一種冷,叫老媽擔心你冷;

而在日本,有一種營養不良,叫做老媽擔心你營養不良。

有一次,我和幾個日本媽媽一起帶孩子到公園去玩。

到了午餐時間,日本媽媽一打開給孩子準備的餐盒,我立刻就被震驚了!

雕花的香腸和蘿蔔,碧綠的花椰菜,粉嫩的魚片,金黃的玉米,各種顏色的水果,連紫菜飯糰都被做成各種小動物的形狀!

葷素搭配,科學又美貌。

而我這個中國媽媽,帶的是烤麵包夾肉鬆。

為了避免被嘲笑,我決定先下手為強,搶先笑話一下日本人。

我對身邊一位日本媽媽說:“啊,給小孩子準備那麼複雜的食物,一定很浪費你的時間吧,小孩子嘛,隨便吃點就行了嘛……”

沒想到那位媽媽拼命搖頭:“孩子只有吃得健康,營養均衡,才能長得更好更聰明啊!”

我有一個19歲的日本小朋友,從小在美國出生長大。

她說:“我媽最擔心我吃不好變笨了。每次我說要在學校食堂裡吃飯,我媽都說美國食品熱量和糖分那麼高,會把我吃傻的。”

“我媽每天早上5點鐘就爬起來給我準備營養餐,她還說:‘哼,要放在從前,在日本,如果家長不給孩子準備有營養的食物,那可是會被老師笑話的!美國人,真是太墮落了!’”

被誤傳多年的日本教育,難怪和別國不一樣


3

重視親密接觸的日本父母

雖然看上去“心狠手辣”,但是日本父母十分重視和孩子的親密接觸。

媽媽會帶著孩子到處跑,購物、散步,哪哪兒都去;

有些爸爸,甚至會把小嬰兒背在身上遠足和滑雪……

日本人認為:肢體上的接觸是對孩子最好的情感表達。

很多家庭裡,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全家人是睡在一起的,媽媽睡在這頭,爸爸睡在另外一頭,孩子睡在中間。

日本父母的其他育兒理念還包括:

尊重孩子的隱私

很多國家的媽媽喜歡互相抱怨自己的煩惱和自家的熊孩子。可是日本媽媽往往把孩子的事情當成私事,儘量不在公眾場合抱怨他們。

給自己“加個蓋子”

無論在哪裡,餐廳、博物館還是購物中心,都要保持禮貌和安靜。

日本老師:並不雞血,但極度盡責

我的另一個朋友Lisa,是秘魯和日本的混血。她在兩個國家都上過學,所以也對兩個國家教育的差別深有感觸。

我問Lisa:“日本老師是不是特別嚴格特別雞血啊?”

Lisa說:“不是的。日本老師特別寬鬆和氣,反而是秘魯的老師十分雞血。”

1

並不雞血的日本學校和老師

為什麼呢?

原來,日本學生從小就被教育要做“負責任”的人,所以,凡是佈置給日本學生的作業,哪怕老師只說了一遍,幾乎所有人都能認真按時地完成。

“秘魯就不一樣了,秘魯學生普遍比較懶散,同樣是佈置作業,老師如果只說一遍,那估計會有一大半的人不去完成,所以老師只好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提醒、催促大家好好寫作業。”

日本學生在學校裡非常活躍。他們每天都有課間休息,會參加一些比較劇烈的體育運動。

上課的時候,日本學生不僅僅是老老實實地坐著聽講,他們可以站起來到處走動。他們參加教學遊戲,通過看、聽和做來進行學習。

Lisa還告訴我,日本學校裡一般都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和課後班,3點鐘放學之後,孩子們會直接去參加課後班的活動,直到晚上6點。

不過,日本學校的課後班(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後班)並不會強調補習數理化,而是把重點放在體育運動和社會實踐上。

比如我就參加過游泳俱樂部、編織俱樂部和下棋俱樂部。日本課後班最受歡迎的部分是運動課程,爸媽們都認為學習好雖然好,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好身體。”

被誤傳多年的日本教育,難怪和別國不一樣

2

日本老師有多盡責?

我有一位美國朋友,曾經在日本教過5年書。

她評論美國老師和日本老師的區別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日本的老師既是老師,又是朋友,還是老媽。”

“我第一次在日本學校上完課,呼啦一下子,好多學生都圍過來了,問這個問那個的……我就特別不適應。要知道,在美國,一下課,老師的任務就結束了。你要有什麼問題,當然可以問,但是我不可能回答那些很私人的問題,比如:老師你們美國人喜歡吃什麼東西啊?我的青春期煩惱應該怎麼解決啊……”

“還有,如果遇到學術上的問題,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發郵件問我啊……可是日本老師就硬是能花好幾個小時耐心給學生們解釋,還不要加班費!”

正因為盡職盡責,也因為身負“老媽式”的重任,許多日本老師都會超負荷工作。

有些老師的上班時間會從上午7點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

但是,永遠也不要覺得日本老師乾的僅僅是體力活。

日本教師入職考試的難度,差不多和美國律師入職考試的難度一樣高。

日本的一位老師舉例說,在她入職考試那一年,參加考試的人有200多個,可是隻有5個人通過了考試。

在入職之後,日本老師還會不斷受到激勵,比如每過三年,他們就會被測評一次,看是否能夠升職。

被誤傳多年的日本教育,難怪和別國不一樣


▲日本《極道鮮師》劇照

教育系統:何以"世界最公平"?

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的一項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的教育系統,居然是最公平的教育系統之一!

日本幾乎能給“窮孩子”和“富孩子”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在日本,孩子的學術表現僅有9%受到家庭經濟背景的影響。

而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值是14%。

在日本,“有貧困的地區,但是沒有貧窮的學校。”

1

“不好”的地區,也能分到好資源

《大西洋》雜誌曾經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2011年,在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發生之後,許多地區的居民都被疏散到了新的居住區。

政府在輻射區之外,一所名為Kawamata的鎮上建造了一所學校。學校人數很少,比如,一年級裡只有兩個學生。

儘管如此,學校設施仍然十分先進。災區學校的孩子能夠得到免費的午餐、學校制服、筆記本、鉛筆和體操服。

你在這裡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一節插花課上,五名二年級的孩子在看一個老師上課,另外三名老師在旁邊提供幫助……

在整所學校裡,老師和學生的數量幾乎一樣多。

日本的教師不是由各所學校僱傭的,而是由各個州縣僱傭的。

老師剛開始教書的時候,每隔三年會被重新分配一次,之後這樣的變動會減慢。這樣能讓政府確保將最好的老師分配到最需要他們的學校去。

好老師和好的資源經常會被分配到“不好”的地區。

這也意味著老師可以在不同的環境裡得到學習。而在其他國家,好老師去好學區,甚至會在那裡呆上一輩子。

為什麼日本的好老師願意去差學區?歸根結底,是因為老師的收入不會受到學區好壞的影響——日本老師的工資由政府發放。老師所在的學校和學區是不是有錢,其實對老師影響並不大。

和美國學校不同,日本學校不提供“天賦兒童”的項目。所有學生分享同樣的教室,老師會要求好學生去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

美國的“天賦兒童項目”能讓好學生變得更好,但是會令其他學生落後。

窮學生和弱學生能得到好老師和好學校的幫助,因此日本的畢業率要超過許多其他國家。在日本,高中畢業率是96.7%,而美國的高中畢業率只有83%。

被誤傳多年的日本教育,難怪和別國不一樣


▲Kawamata鎮上學校裡班級合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