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新歌EDM作品惹爭議!


鹿晗新歌EDM作品惹爭議!


《某時某刻》是一首典型性的EDM作品。說到EDM,很多人肯定會想到動次打次或動次動次打次的那些節奏,如果你只想到這樣,那麼和沒聽過EDM,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其實EDM是一種非常開放的音樂風格,它和搖滾樂的定義一樣,幾乎沒有具體的邊界。比如這幾年的R&B音樂,正是通過和EDM的融合,才衍生出PB-R&B、Alternative R&B等等新的類型。在說唱領域,這幾年大火的Trap Rap,同樣也離不開EDM的製作手法。

但EDM在華語樂壇,似乎一直還停留在上世紀的音色與節奏。由於電子音樂製作的低門檻,也使得很多所謂EDM的作品,更只是在扒了一點EDM皮毛之後,單純用來主打快消市場。再加上廣場舞、快餐店等場景的大量應用,久而久之,EDM在中國也就成了低俗音樂的代名詞,甚至成了很多口水歌、神曲的標配。

即使在更專業的領域,由於傳播渠道的關係,很多華語的音樂人,也更偏向於製作美式和韓流的EDM作品,而這一次鹿晗的新單曲《某時某刻》,它最大的不同,就是音樂的製作既不美式、也不韓式,更沒有通常電子樂的那種冷硬和機械,而是充滿了一種流動的美感。

《某時某刻》在音樂製作上,可以說是真正的國際同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流行樂,就像十幾年前,周杰倫用和國際同步的R&B和嘻哈,創造了一個華語樂壇的新紀元一樣,現在正處於音樂和偶像新舊交替時代的華語樂壇,同樣迫切需要新的偶像和曲風,來引領這一個世代的青少年,走向屬於他們的時代。從《某時某刻》在音樂上的引領來講,或許鹿晗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

和幾年前的舞曲天王、舞曲天后,或者R&B天王等的音樂沒有半毛錢關係,鹿晗在《某時某刻》裡呈現的,就是最潮流的Alternative R&B曲風。在歐美,The Weeknd和Drake等歌手,已經將這樣的曲風運用的駕輕就熟。這種曲風不像以前的EDM,有著更為分明的結構,無論是音色和節奏,Alternative R&B經常是多變和有層次的,所以會給人一種非常夢幻的感覺,因此也比較接近於Ambient曲風。

這種在結構上更鬆散也更復雜的曲風,也要求歌手有著極強的控制力。尤其更需要情緒、而非單一的技巧,去驅動作品整體的氛圍。像《某時某刻》裡的鹿晗,他最值得稱讚的,就是自始至終帶著個人的情感和情緒,來敘說一首作品,卻並僅僅只是傳統的演繹歌曲。從潮流更替的角度來講,這種敘述型的演唱,或者也將在未來成為一種新的時尚,用以取代之前那個炫技、耍寶和大嗓門的時代。

和The Weeknd、Drake的音樂又有所不同。鹿晗的這首《某時某刻》,因為法國組合Picard Brothers的製作,所以也有了更濃郁的歐陸味道。雖然我們經常會把歐洲和北美的流行樂,統稱為歐美流行樂,實際上歐洲大陸的流行樂,和國際化代表的美國流行音樂,在很多細節方面還是有很多的不同。表現在EDM領域,像瑞典、荷蘭、法國DJ的作品,就和美國DJ的作品有著迥異的表現。 很明顯,像《某時某刻》這首作品,雖然是一首EDM加Alternative R&B的作品,但它卻沒有那種爆點的節奏和旋律線條,整體走的是一首非常情緒化、個人化,又比較抒情的風格。也正是這樣的製作方式,讓鹿晗在演繹中,因此有了更大的表現自由度,可以更把一首EDM作品,唱出那種深沉次的東西。

這種深層次的東西,於《某時某刻》這首作品來講,就是經歷。《某時某刻》不僅僅是一首偶像為了市場和粉絲所做的商業作品,它首先是鹿晗唱給自己的歌,是源於他個人生活經歷的一首歌。也正是作品的主題和內容,讓鹿晗可以輕鬆的找到一種代入感,從而讓作品真正同步於歌手本人的心跳、呼吸。這也讓一首在大眾眼裡,只是娛樂的EDM作品,甚至有了Indie才有的獨立音樂精神。說句不誇張的話,這種音樂裡的內心表達,也能夠達到為粉絲群體樹立價值觀的意義,從而真正起到偶像的導向作用。

明明可以用臉吃飯,卻一定要靠實力。這原本是流傳於網上的玩笑話,更像是一個段子,但從《重啟》到《某時某刻》,鹿晗卻用前衛的音樂技術,以及更為情緒性的表達,讓自己在偶像的氣質背後,呈現出另一種創造新時代音樂方向的推動力,這其實就是明明可以用臉吃飯,卻一定要靠實力打拼的最好證明。

鹿晗新歌EDM作品惹爭議!


鹿晗新歌EDM作品惹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