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他讀大三,一年賺下資產50萬,15年後一夜間成全民「公敵」


說到江南春,你可能不太熟悉這位愛“折騰的”企業家,但說到分眾傳媒,大概就有了印象,因為在寫字樓的電梯裡、住宅樓的電梯裡的經常看到的帶有顯示屏的廣告都是分眾傳媒。

分眾傳媒不僅榮獲了今年備受矚目的、中國廣告業界最具權威的獎項之一——“中國廣告年度大獎”,還憑藉“引爆主題”價值,勇奪世界三大廣告節之一——紐約廣告節的最具價值媒體大獎。

1993年他讀大三,一年賺下資產50萬,15年後一夜間成全民“公敵”


江南春就是這家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的董事長。

江南春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上海。因為出生在春天、家門朝南,就叫了江南春。江南春在91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就讀於中文系,夢想是成為一名詩人。為了吸引女孩,江南春在大二時競選校學生會主席。為此,他還逐個請學生會成員吃飯,請完一遍,就背上了160塊的“鉅債”。

為了還債,江南春四處打工,恰好有家廣告公司委託學生會招聘兼職業務員,每月300元底薪加提成。江南春為了避免有人競爭,沒有貼出海報,直接前往,並順利應聘,這算是正視開啟了自己廣告狂人的職業生涯。

江南春在廣告行業如魚得水,160塊的債很快就還完了。1994年,還在讀大三的江南春開始擔任永怡集團旗下廣告公司的總經理,存款達到50萬。

1995年江南春大學畢業,開始在廣告業大展拳腳。憑藉出色的方案,他拿下了無錫市的亮化工程。這筆生意做完,他就成了永怡集團的真正老闆。這一年,公司營業收入直線飆升到500萬,第二年迅速佔領了崛起的IT領域,拿下了上海大部分的IT廣告。應該說從大二那年到之後的十年裡,江南春在廣告代理行業風生水起,獨佔鰲頭。

直到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公司客戶急劇減少,公司最基本的運轉都難以維持,這時候,江南春的好友陳天橋問他:“為什麼不跳到產業的戰略層面上,去做一些更有前途的事情呢?”

江南春觸動很大,開始思考企業的轉型。在2002年的一個普通下午,江南春在徐家彙寫字樓裡等電梯,他忽然看到了電梯上的廣告,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地點——商住樓宇的電梯口。這是他發現的廣告行業的新大陸,他判定這就是未來廣告的黃金區域,於是決定馬上將力量集中在這裡,快速發起攻勢。

很快,江南春就付諸行動了。03年,他成立了分眾傳媒,開創了新的廣告模式——樓宇視頻廣告的全新媒體模式。這是他的第二次創業,揹著機器設備,帶著自己的十來個人,在北京、上海打樓。這時候,還沒有知道樓宇媒體的未來,但江南春堅信自己的判斷。

江南春認為中國正在經歷城市化的高潮,將會有無數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在這些樓宇裡工作、生活的人群都要乘坐電梯,那在電梯裡等候的時間就是廣告投放的黃金時間。分眾傳媒就要做這個核心場景的開創者。

2002年底,上海的50座主要商業樓宇中就裝上了分眾傳媒的第一批特製液晶電視,一時間這些屏幕上就出現了各行各業的大客戶,包括招商銀行信用卡、富士數碼相機等,這使分眾傳媒快速佔領了廣告行業的一席之地。分眾傳媒算是打出了名頭。

但在這期間,北京、上海的的廣告行業競爭已經愈發激烈,尤其是分眾和聚眾為了開拓業務,各自引入資本,瘋狂搶佔市場,打起了價格戰。

長期以來,江南春都保持著瘋狂的工作狀態。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早則12下班,晚則2點,週末從不休息,一年至少拜見300個客戶,不戀愛、不結婚,衣櫃裡全是西裝襯衣,生活中只有工作。他常對身邊的人說:“對手不會讓你停下來,停下來就是找死。今天你少工作1小時,明天要花10小時去解決它帶來的後果。每天我內心不斷髮出的聲音就是快跑、快跑,跑到你的競爭者消失掉。不用回頭,只管往前跑……”

終於,不停地跑了十年。2005年,分眾傳媒在美國上市,這是江南春創業路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雖然美國投資者並不瞭解分眾傳媒,但是因為當時分眾傳媒作為中國概念股,意味著是高增長股票,所以外國投資者並不需要了解它。只因為來自中國,即使沒有對標公司,分眾傳媒也獲得了投資人的信任。上市的兩三年,分眾傳媒收購了60多家公司,市值超過了80億美元。而江南春也成為中國的財富新貴,這一年他才32歲。

一直髮展到2008年,經濟危機的到來給分眾帶來巨大的考驗,它正面臨著被收購的危險。

尤其是2008年3月5日,江南春在35歲生日時宣佈辭去分眾CEO,十天後,在“3•15”晚會,央視用半個小時揭露了垃圾短信的製造流程和內幕。在暗訪鏡頭中,分眾傳媒的員工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掌握了國內一半左右手機用戶的資料,每天發送數億條垃圾廣告信息。消息一出,全民共憤,分眾傳媒被迅速淹沒在口誅筆伐當中。資本市場的反應迅捷果斷。3月17日,分眾傳媒大跌26.6%。之後的汶川地震、次貸危機、仨聚氰胺事件沒有留給分眾喘息的機會。

2008年的一連串的打擊讓江南春心急如焚,卻毫無辦法,一年下來,分眾股價跌去了85%,市值蒸發65億美元。到了2009年,公司虧損2.208億美元,其中三季度的業務重組虧損1.276億美元。這時候,江南春只得重新出山,上任分眾的CEO。這一次,江南春再次開始思考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長期戰略。終於,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2010年,江南春在分眾傳媒的年會上對所有人宣佈:第八年,我們從零開始。他開始致力於將分眾拉回“原點”。樓宇、電梯和賣場廣告聯播網——這才是分眾賴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於是,分眾再次回到自己的起點,一邊在一二線城市更新高清播放機,提升廣告播出視覺效果;一邊默默地延伸到三四線城市,加深著品牌影響力。公司終於開始扭虧為盈。

但好景不長,2011年,分眾傳媒遭渾水公司獵殺,股價瞬間蒸發13億多美元,江南春又一次面臨著難題,這一次,他決定乾脆走一步險棋——先私有化,然後重返A股。

2015年,分眾傳媒從納斯達克成功退市。9月底,分眾借殼七喜控股。12月,分眾傳媒成為第一家迴歸的中概股。2016年4月,七喜控股發佈公告,宣佈變更公司名稱為“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分眾真正意義上回歸A股市場。至此,分眾不僅創造了多次歷史,而且成為其他中概股迴歸A股的參照樣本。

而在這之後的17年、18年,分眾傳媒越做越好,憑藉卓越的品牌引爆能力和傑出的媒體價值,屢次獲得多次廣告業的大獎。並且,分眾已經陸續在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海外市場進行佈局,向世界輸出著電梯媒體這一中國原創的廣告媒體形式。在不久前,還獲得了阿里巴巴150億元的入股。阿里巴巴持有分眾傳媒10.3%的股份,成了僅次於江南春的分眾第二大股東。不少業內人士稱此次合作為“兩全其美”。

這十幾年來,分眾傳媒經歷頗為跌宕起伏,而作為它的創始人以及精神領袖,江南春還是順利地帶領著分眾走過了這些艱難險阻。江南春說:“外界的動盪都是不可怕的,外界股市價值動盪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價值觀本身的缺失。不管經濟形勢如何變化,宏觀經濟如何,我們都要回歸自己的價值觀,做該做的事情,堅持長期的消費者價值的創造,站穩價值觀,這是最重要的。”

現下,經濟形勢的變動令很多公司、很多人感到惶恐,誰也不知道未來會面對什麼,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保持堅定的信心和價值觀,好好做事,如果你無法確定未來,那就請先把握好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