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旅四,对三农的深思浅见

姐姐传来的消息,今年的粮食补贴我们家有1200块。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们家的田土应该有十亩左右。家里的土地都是我弟弟在耕种,他自种自收。田土没有分开,但父母住在我的林场,在我林场也种了十亩左右的田土,就我林场上面的稻谷收成,两个老人吃不了,也有存粮。玉米除了每年养两头猪以外,还会剩下一点。去年的玉米,我在7月份回城之前,处理了2700斤,按照市价1.1元,这基本上就是一年的剩余收成,不足3000元。我也不去给大家分析计算什么成本了。稻谷,养的猪也是自给自足。散养的有十几只鸡。这基本上就构成了真实的乡村的生活。

修行之旅四,对三农的深思浅见

作为川西的山村,很多农民应该和我老家的情形差不多。山地比较多。也不能成片,最现代化的工具可能就是微耕机了。但更多的还是全手工劳作。纯粹的从粮食生产的角度来说,只能够解决温饱的问题。不敢生病,孩子上学或者购置一般的家用电器都是比较大的开销。我很多年没走进我堂兄的家,这次在乡村呆了很长时间。有幸去参观了他的房子。外观看起来还行,厅堂简单的粉刷,电视柜沙发很陈旧。电视柜的那个门框都快掉下来了,更不用说掉漆什么的。两口子辛辛苦苦的,养了几头猪,大女儿已经结婚有个孙子,二女儿还在准备读研究生。7月初的时候,亲眼目睹他们卖掉了三头猪不足7000块,那个时候,毛猪才5块钱一斤。还不够二女儿的学费和培训费。其实嫂子比我大不了多少,但是满头银发看起来很苍老。在农村来说,他两口子算是比较能干的人啊。堂兄经常进城去打短工,否则根本无法维持这个家的生计和孩子的学杂费。我弟弟连一个冰柜都买不起。他没什么文化,以前在外面打工也没赚钱,现在外面打工也很难,回到农村,除了干农活,能够赚外快的就是靠力气去砍竹子。如果不是老头子给他20万他连房子都修不起。在农村的啃老现象也很普遍。这样的思维就像封建遗风深入骨髓,正在侵蚀乡村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修行之旅四,对三农的深思浅见

三农的问题并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十年一成不变的粮价彻底的摧毁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生产一斤粮食还不够买一瓶水成为了赤裸裸的现实。更不要说当下如此高的房价。我还是比较赞同袁老说的那句话。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粮食的价格问题。仔细的计算一下国家对于三农的补贴,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来说微不足道。在农皿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模式,抛开民族情结,在借鉴别人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探索更适合中国三农的发展出路才是当下最紧要的任务。

修行之旅四,对三农的深思浅见

我作为一个早期就出来闯城市的农民来说,我在农村,有土地有户口。网络一直在吹捧将来的农村户口,农民的身份如何如何,个人觉得更应该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你能融入城市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在你年轻的时候,就努力的在外面打拼,甚至于在城市扎根买房,毕竟城市的综合资源比农村更广阔。但是绝不能轻易的放弃你农村土地和农民的身份。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农民,也是农民创造的辉煌。这也是农民参与资源争夺的必然的一个过程。现在农村的土地,上次修旅游公路,每亩3万块钱左右。这样低的价格就彻底的剥夺了你土地的所有权益。与城市的土地价格简直是天壤之别。即使更高的价格让你抛弃农村的土地和农民的身份。从长远来看,对于一个农民来说,都是不切实际的。早期进城的农民,其实是为他后代更能融洽城市生活打一个基础而已。所以农村还是你的根本所在,不能轻易的抛弃。俗话说落叶归根,俗话又说,哪里的黄土都埋人。对于不同的农民个体来说,想法肯定千差万别。

修行之旅四,对三农的深思浅见

农村有广阔的天际,这是对于有思维有文化的农民来而言的。当下虽然不能证明转基因粮食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怎么样,但将来人类对于纯天然的食物总是有更广阔的需求,就算你长期在外面闯荡江湖,你也可以请别人帮你耕作,至少你可以吃上放心的粮食。等你老了,也有个环境优雅舒心的归处。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搞一些特色的项目。想要彻底的改变三农的面貌,最终还是要解决农民的出路的问题。粮食危机近在眼前,农民的养老问题也迫在眉睫。曾经关注过很多的三农问题分析,总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点:1.金融不能真正融入三农,三农的发展就是扯淡。2.粮价不能够市场化,农民种粮就不会有积极性。3.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能解决,农村就不会稳定。4.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搞好,三农的发展就会很困难。

修行之旅四,对三农的深思浅见

最后我最想说的一件事就是,亲爱的农民兄弟姐妹,不要被现实当中的很多套路所套,未来,谁占用的资源多,那么他就有更多的话语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