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我军士兵抱着机枪往前冲,日军倒下一片:全是假的窝

我们经常可以在抗战影片中看到一个镜头,我军的一个战士抱着一把机枪,大部分都是歪把子机枪,从战壕中一跳而出,向小鬼子冲过去,机枪吐出火舌,大片的鬼子士兵应声而倒。

抗战时我军士兵抱着机枪往前冲,日军倒下一片:全是假的窝

作为观众来说,我们看的很过瘾,毕竟小鬼子在咱们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大罪,看到他们被我们的战士打到真的很解气。但是真正的抗日战场上是这样吗?端起机枪就能够打到一大片日军士兵吗?

实际上真相可能远不是看起来那么的令人解气,因为真正的抗战困难程度远远不是今天我们可以想象的。

实际上战场之上我军士兵不会真的端起机枪无限制的射击下去,因为连续几秒钟射击子弹消耗量都非常的惊人,更何况还是一直射击下去。机枪在战场上更多的是起到一种火力压制的作用,为了节省子弹,很多士兵都会采取点射的方法。

抗战时我军士兵抱着机枪往前冲,日军倒下一片:全是假的窝

抗战时期我军子弹奇缺,谁要是敢在战场上这样无限制的消耗子弹,估计会被立刻阻止,甚至还会受到惩罚。

其实即使真的有士兵端起机枪一直射击,也不会出现一开枪鬼子就倒下一片的情况。虽然我们很痛恨小鬼子,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日军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而且团队作战能力也不弱。

抗战时我军士兵抱着机枪往前冲,日军倒下一片:全是假的窝

日军进攻,一般来说会想在400米到600米之间的某个地点集合,补充弹药观察地形,明确进攻的方向。然后分组展开,机枪组首先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形成压制火力后,后面的士兵向前移动到达射击地点展开射击,然后机枪组再向前移,形成火力点。

如此反复,士兵向前跃进。所以可以看出日军作战很讲究战术,绝对不会出现抗日剧中的那样,一帮鬼子直挺挺的向前冲。要是鬼子真的那么傻,咱们也不会打了14年才打赢。

抗战时我军士兵抱着机枪往前冲,日军倒下一片:全是假的窝

一般来说,战场上部队进攻,有一点会特别注意。那就是保持士兵与士兵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防止炮弹和其他重火力武器造成大规模杀伤的效果。一般以班为作战单位的部队,班与班之间其实距离是很远的,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士兵,进攻时也是成队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抗战剧中那些抱着机枪可以弄死一片鬼子的镜头基本上都是假的,真正的抗战哪有那么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