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高學歷文盲

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朱永新先生炮轟我國現行教育中的三大病症:文理分家、 閱讀能力下降和教育行政化。其中前兩大病症,正是我在這裡要指出的。我們高中文理分科,導致人才培養水平下降,使得我們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分離,降低了國人整體的人文修養。正如朱先生所說的,理工科學生不再學歷史、地理,不再和偉大的思想家對話,那麼科學家的人文情懷就有問題,對中國問題、對人類問題、對民族文化的關係、對環境汙染問題等等就會很少關注,我們在職場上很可能是隻會生產的機器人。

我國現在每年出版圖書不下30萬種,但是每戶家庭的圖書消費量不到1?75本,人均閱讀量4?5本(日本55本,美國50本),這與我國的經濟增長呈反向發展。國人的閱讀力一直走低,直接導致國民素質特別是人文修養的降低。

這兩年,中國高校學生頻頻跳樓自殺,以致有“現在流行跳”之說。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在短短10天裡有4人跳樓自殺。我找不到全國的統計數據,據《杉達大學論壇》2001—2007大學生自殺統計(不完全),至少有327名大學生和研究生自殺。高校學生出現自殺事件,已成了中國新聞媒體上常見的報道。高校學生頻頻自殺,除了求職失敗、戀愛受挫和某種壓力太大等外因,其中兩個很重要的內因是現在的大學生人文素質太差,缺乏獨處能力,因而不能面對挫折。

在當今社會,我們很容易丟失精神羅盤。在充滿原罪的後現代裡,零度道德事變繼續惡化,甚至出現了震驚國內外的大規模的毒奶和毒食品事件。應試教育所製造的低級思維模式,加劇了華夏文化的退化進程。中國在製造大批富豪的同時,也製造了大批高學歷文盲,他們懂一點專業皮毛而徒有學歷,人文素質極差。正如同濟大學教授朱大可指出,高學歷文盲的繁殖,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嚴重威脅。

國內許多高學歷的人對我說,現在他們根本不讀人文書,早已沒這心思。坐出租車,甚至買車、上飯館,花錢都很大方,但是要買一本與自己業務沒有關係的人文書,卻心疼得要命,要猶豫半天。大家只忙著賺錢而忽視人文。原因至少有兩個:一是我們的社會和高學歷者本人只重視其學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不如“文革”前的初中生,碩士不如“文革”前的高中生,博士不如“文革”前的大學生;二是市場經濟化後,金錢得勝的凱歌響徹天空,競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激烈、更殘酷,人們休閒時間裡寧願無所事事,上網聊天,也不願讀一本書。

在美國和日本,青少年自殺是其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我在這本書裡討論這問題,其目的就是我反覆說的,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祖國在全球化過程中把美國和西方文化垃圾撿進來。好在美國除了法制,有強大的基督教力量和對窮人的社會福利,這兩樣在人文精神上彌補了美國在文化藝術歷史上的人文不足。離開這兩樣,很難想象美國能有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只看到美國的法制,卻沒意識到美國這個金錢掛帥的國家有基督教價值觀和人道主義作為文化的支撐點和槓桿,而基督教價值觀的核心是愛。固然有各種各樣的美國公民,但這個文化支撐點卻是難以動搖的。而我們缺乏文化的支撐點和槓桿,地方法制不健全,又如此忽視人文,人一旦太認真卻又想不開,獨處時心裡更是非常空虛脆弱,難免厭世。缺乏這兩樣,人只能依賴朋友。

26歲的博士生孔耳在遺書裡說:“自己過於內向且偏執,再加上常常的怯懦與隨波逐流,都使得我太依靠自己的內心。”一個依靠自己內心來生活的人,本來是很好的,孔耳為什麼反而要自殺呢?高學歷文盲,自然而然視野窄,對生命、對外界沒有高尚的品位,只有隨波逐流,別人的標準和媚俗的眼光就成了自己內心的標準,而不是量力而行,一旦複製別人受挫,便容易灰心。

孔耳內向且偏執,很可能沒有朋友。獨處能力對他更為重要。高學歷文盲若沒有信仰,沒有愛好,當內心空虛脆弱時,拿什麼來填滿心裡的空洞?這些,孔耳父母也許根本沒想到,只盼子成龍,學位,再學位。在我們過於強調學習成績和高考指揮棒下,我們現在有多少孩子有出色的愛好?有多少大學生和博士具有人文素質和信仰?我們的家長有責任。許多家長本身就沒什麼愛好,甚至嘲笑人文藝術。經濟上升和金錢,並不能取代個人內心的需求。當我們一波接一波地大演“盛世”之風而忽視公民的人文素質,我們有可能成為辦公室“機器人”或“電腦人”。

孔耳的父親在萬分痛苦之中感嘆:“孩子,你怎麼能這樣自私?你讓父母痛苦餘生!”孔耳在遺書裡承認自己“是個極度自私的人”。他父親因糖尿病受影響的一隻眼睛因他自殺而哭瞎了。孔耳死前肯定想到了自殺對父母的致命打擊。可是,在旁人看來感情和事業都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孔耳,卻義無反顧地走了。他父親把他的遺書公開,希望“年輕人對社會負責”。然而,我們是不是也需要想一想:我們家長是不是忽略了孩子人文素質在內的獨處能力?

人文精神的精髓是愛心和人道,善良平和。

缺乏人文精神又追求虛榮浮華,就是腰纏萬貫也容易厭世。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個人,則很可能極度自私,對現實採取逃避方式。我們普遍缺乏公共意識(見第7章),實質上也是對物慾橫流、人心極為浮躁空虛的現實的不滿和逃避。現在,浮躁已經成為大家共識的通病。其原因,除了大家都恨不得急功近利發財,最主要的是現在中國年輕人普遍沒有什麼愛好,缺乏人文修養,靜不下心來修煉自己。

所以,我們培養社交能力的同時要特別強調獨處能力,在獨處中深化人文涵養,感受精神的快樂和幸福,特別是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可以這樣說,獨處能力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事業成敗和命運。

任何一種生物在他誕生的時候,都被賦予了生存基因,本質是不會自殺和殺死同類的。如果一種生物天然有自殺傾向,那一定早就滅絕了。

獨處將使我們更深地迴歸生命本真,成就源自生命的輝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