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写的十翼是否偏离易经本质?

了凡小哥


现在看易经肯定是周易古经与十翼一起看,礼记说古时有三易其中之一叫周易,这个古时是礼记作者的古时非今人的古时,所以周易成书不会晚于西周初,距礼记成书的春秋晚年有5、6百年,所以礼记称周易古经为古时作品。而易经则是周易古经与十翼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相信题主是问孔子及其后人门生所作的十翼是否与周易古经相逆?肯定告诉你是不相逆的。



易经的卦辞与爻辞就是周易古经部分,其余皆为易传十翼的范畴。举例如乾卦卦辞:元亨利贞。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象辞是起到触释卦辞的作用的。周易的卦辞与爻辞即古经部分全是占筮的断语,因为周易古经原本就是一本上古的占筮书,是彻底的象数范畴。而十翼就好比一个枢纽,将古经的象数跟人文哲思,贯通起来,十翼既讲象数亦讲哲思,其实其才是我们现时所见易经的真正核心部分。


十翼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孔子与其后人门生的编著成果,当然由于孔子是儒家老大所以称十翼为他所作也未尚不可。如果没有十翼,古周易就只是本占筮的书而已,而且就算于象数范畴,虽然古经卦、爻辞与其解释卦、爻辞的象辞通常都是吉凶祸福相对应的,但是却也有不对应的时侯,比如需卦之第四个爻的占断爻辞是:需于血,出自穴。白话是在血泊中等待逃难的人,其是从陷穴(井)中爬出来的。这个一看便知是个凶卦象了。然而相应的象辞是:需士血,顺以听也。白话是虽然在血泊中等待,但其只是听从于君子的安排,还是顺畅的。这个明显是较吉利的卦象。这样便出现古易占筮断语与象辞断语不同步的情况了。


笔者的占筮经验是,遇上此情况,象辞比卦爻辞更灵验!所以实践可以知道,同是象数派范畴的周易古经与十翼之象辞,后者的功幸甚至于可以超越前者了。进一步讲哲思,这个就完全是易经十翼所说的了,也是讫今所见易经影响最得力,最大的部分了。也许有人会问学了哲思,哪没学象数,是不是对学易有所缺失呢?表面是的,但本质却没缺失。比如象数易的主要功能是预测,而作为儒家六经之首的易经,大儒对其象数之于哲思是怎么样看的?荀子是孔孟之后最卓越的儒家代表,其说:善为易者不占。白话是只要学懂易的哲思就算不用占筮也可以预见将来了。在这个上,荀子与东周另一个大智慧者老子看法相同,道德经讲,只要顺道而行,不但可预见将来且是无往不利的。总来说十翼将商末周初古易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民俗国学堂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就是通常说的十翼。

下面,先解析经与、传的产生与关系。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历经数千年创作而成,被誉为群经之首。

一、《周易》的创作与产生

《周易》的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卦画的产生;卦爻辞的产生;《易传》的产生。一般认为,伏羲作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卦画;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

据文史专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而《易传》主要作者是孔子,后又经其弟子补充。即便爻辞确实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将授自父亲的爻辞补入《易》。称卦辞和爻辞均为周文王所作,也不为过。同样孔子传《易》于弟子,弟子们将孔子所授之精义补充进《易传》,补充的内容亦是孔子之言。说《易传》为孔子所作,亦不为过。

故曰:《周易》历时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圣(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二、答靳极苍前辈

靳极苍前辈注释的《周易》只有卦画和卦辞,连爻辞都没有。更没有《易传》部分。因为他认为,《易经》的唯一功用就是占卜。“一根算命的蓍草,怎么会有高贵的品德与深刻的哲理。”也就是说,靳极苍前辈认为,易传脱离了《易经》本意。

下面,鄙人做详尽解析: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可与孔子比肩的大方之家。他精通《周易》,但荀子的态度却是“善为《易》者不占。”孔子观点也与荀子相近。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孔荀二子所看重的,是《周易》中德义与哲理。显然,靳极苍前辈之论太过片面和狭义。

鄙人就对靳极苍前辈“一根算命的蓍草,怎么会有所谓的伦理道德与丰富的哲理”进行解答:

一根算命的蓍草本身是没有任何哲理的,它仅仅是一节草而已。就如同竹子和水。

竹子本身没有任何哲理,它仅仅是一种植物。但是先贤们根据竹子的特性,赋予其三层哲理:竹子韧性好——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竹子有节——象征气节和节制,所谓物贵有节;竹子中空——象征着虚怀若谷。【靳极苍前辈是否认为,对竹子的解读,脱离了竹子的本意?】

水亦是天地间的一种物质,但是先秦诸子们也根据其的特性,赋予了水丰富的哲理和高贵的品德: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孔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而未尝往也。”(孔子有个习惯,话只说一半,后半句乃苏轼增益。)

孙子曰:“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式,而水无常形。”

荀子曰(借孔子之口):“夫水:主量必平,似法。出入则洁,似教。万折必东也,似志……似德。……似道。”

同理,《易》原本仅为占卜之书,孔子根据其卦画和卦爻辞的特性,赋予其德义与哲理:

《坤卦》象征地,大地包藏万物而无怨。于是,孔子赋予其高贵的品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能体现物极必反,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当属《泰卦》与《否卦》。《泰卦》乃大吉之卦,而上六泰极否至;《否卦》乃大凶之卦,而上九否极泰来。

《乾卦·九三》爻辞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孔子赋予了其低调下流,上德不德和厚蓄薄发的高尚品德——“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如上所言,竹与水皆为天地一物,《易》本作占卜之用。但先贤根据其特性,赋予了它们高贵的品德和丰富的哲理。

《易》原为占卜之书,自孔子为其作传后,使其成为蕴涵德义和哲理的儒家经典。

若个别人认为,十翼脱离了《易经》本意。就等于说先贤们对水的解读——万折必东也,似志。脱离了水的本质。鄙人对这类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也无可奈何。





杨朱学派


众说纷纭的观点,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对《易经》的热衷,也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本人认为,不是《周易》包含《易经》和《十翼》,恰恰相反,是《易经》包含了《周易》和《十翼》。

《易经》的内容非常宽泛,体系十分弘大,除了周文王拘而推演的《周易》,还有《连山易》、《归藏易》等等。

对《易经》的研究,也有不同的着重点。有的偏重于易象的研究,有的偏重于易数的研究,还有偏重于易理的研究,等等,不一而足。

孔子五十岁后,在知天命的年龄研究《易经》,他着重于易理的研究,着重于哲学思考。因此,孔子作《十翼》,实际上是他研究《周易》的十点心得体会。其实,叫《十翼》也好,叫《系辞传》也好,都是同一个作品。本人倾向于将《十翼》叫《系辞传》更为贴切。

由此可见,孔子作的《十翼》,并没有偏离《易经》的本质,恰恰是通过孔子作的《十翼》,将《周易》的本质阐述得更加明白通晓,使《周易》流传至今。

这里,摘录几句孔子《十翼》(《系辞传》)中的内容,就可以作为结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一夫82


周易包括了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是古人所作、流传下来的内容;易传是孔子等人所作、是他们研究、解释易经的内容。这个题目“孔子写的十翼是否偏离易经本质?”使用了“偏离易经本质”一词,这就引发出什么是正宗、正确的本质问题。

迄今为止,对于易经的本质从来就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研究易经的人们分成不同的派别,各有各的观点;应用易经的人们更是五花八门,甚至出现很多旁门左道。现在对于易经的认识是什么人都可以解释易经,可又什么人都解释不清,也就是对于易经的本质认识现在是发散的、混乱的、没有定论也没有统一的。

因为没有定论也没有统一所以也就没有偏离的问题,孔子等人的十翼只是众多研究中的一家之言,因为孔子被尊为圣人,因此他及他的弟子所著的内容得到格外的重视,也因为这些内容确实有过人之处,所以十翼得到推崇与流传。

孔子是研究《易经》的大家,但大家不一定就等于完美,他在十翼中诠释的一些内容并没有悟透易经的精髓,比如卦序,易经中流传的卦序存在错误,他没有指出这个错误,更没有纠正这个错误,而是继承了这个错误;他没有从理论上、规律上、数学上、逻辑上解释易经,他没有触及易经整体的本质。应该说,他在局部的、部分的诠释中是有许多经典论述的,这是它得到推崇与流传的原因,但在对易经整体的规律、逻辑、周期等内容的阐释中,在对易经本质的论述中却是差强人意的,是没有论述清楚的,对认识易经的整体本质与结构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这就是人们推崇十翼,但现在仍然对易经的本质认识不清的原因;现在的人们还在各抒己见的解释易经,还在众说纷纭的讨论易经的本质,就是人们对十翼的不认可,就是它没有全面、正确揭示易经本质的最好证明。



本人对易经的本质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发布在这里供大家研判:

易经首先是科学书,其次是哲学书,最后是占卜书。

科学书是说,易经首先应用的是数学的基础,它是二进制的表示形式,八个单卦是八个数字,每一重卦是一个数字,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卦数字,并且他们满足二进制的运算规则,是标注的二进制体系。

然后是易经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周期与规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个循环的事物运动周期,在其中还表示出不同的事物运动阶段,这样的周期与阶段还可以用立体的形式表示,构成易经的三维诠释方式。

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可以总结出易经的核心规律,即01537624的运动规律,这是一个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由这个规律构成易经的主体结构,构成易经的逻辑关系,构成易经更高可靠性的依据。这个规律掌握与规定着所有的事物运动,是推动历史车轮转动的无形的巨大力量。

哲学书是说,易经阐释了众多的人生哲理,有人从易经中总结出四个定律、八个规律、25个天规等,最多的是64个准则。事实上,在对易经进行全面的理解与透析之后,可以将每一爻精炼为一条哲理,64卦就有384个以上的哲理,这些哲理是指导人们行为与思维的准则,有了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可以明辨前进的方向与方法,可以彻悟人生的真谛,并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经、更广泛的宣扬易经,更尊崇易经的价值。

占卜书是说,有了上面科学书、哲学书的基础,想将此书与事物运动分开也不可能了,而且,有了事物运动周期与规律的基础,有了哲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易经对事物运动进行有效的预测成为了可能,并且预测也具有了科学的依据,有了它前瞻的合理性,所以易经也是一本占卜书。这里要注意的是,占卜是易经次要的功能,也是不能摆脱的功能,这时要注意有些人将它功利化,虚幻化甚至罪恶化,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上述论述涉及一些相关内容,本人在今日头条上发布着《易经新论》的连载,里面有具体、详细的阐释,希望有识之士指教或者商榷。


于雁鸣的哲学与易经


《周易》中的十翼至少绝大部分不是孔子所著,最多《系辞传上下》和《杂卦传》属于孔子!

大家都知道《周易》包含《易经》和《易传》,《易传》共十篇文章也称“十翼”。《周易》书名一词的由来,最早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候者。”庄公二十二年,是公元前672年。孔子则生于前552年,相差120年。也就是说,《易传》或十翼出现120年后才有的孔子!

根据《左传.襄公九年》的记载,穆姜被打入冷宫后与太史的一段对话。太史劝穆姜逃走,穆姜就把《乾.文言》头段“元亨利贞”叙述了一遍。当时穆姜叙说《文言》的时候,孔子还没有出生,证明《文言》不是孔子首创。至于其它《易传》是不是孔子所创,也没有可靠的证据。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可靠的话,倒可证明《易传》至少绝大部分不是孔子所创。

《史记》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如果把“序”字作创作或排列次序讲的话,“序、彖、象、说卦、文言》,表明孔子对《易》已经贯通。“韦编三绝”表明孔子读《易》很吃力、没搞明白。所以反复翻书简,以至把牛皮绳都翻断了三次!

问题来了,一是要么《史记》中是个病句,逻辑矛盾;二是要么序、彖、象、说卦、文言都不是孔子所著!在还没有读懂《易》的情况下,就写出了诠释《易》的《易传》即“十翼”真是不可想象!笔者认为大抵《系辞传》和《杂卦传》属于孔子。

总之,《易传》或称“十翼”是对《易经》不同角度的解释和发挥,并没有偏离经文。


小北斗445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圣人与圣人总是心意相通的!《易经》年代久远,晦涩难懂,若无孔子十翼,常人真的很易因不得其门而入,久而久之,易经恐怕就要被荒废了!

圣人慈悲为怀,方便为本,时过境迁,圣人因材施教,纲举目张各有巧妙,所以,对易经与十翼理解不同,不能融会贯通,从本质上体会圣人的用心,以为二者有别是完全可以理能的!

笔者看来,二者文法笔墨布局迥异,但救世之心无二!两者都不偏废,互相参照,学习易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出门同人,无咎!闭门自暗,无功!











内观自在外观世音


问题是个好问题,但是在这里寻求答案无异于缘木求鱼。

简单的聊几句。不多说是因为这个时代抄袭者太多,自己所探索许久的东西,会被无耻抄袭者占有为自己的而且会攻击原创者。

真正的易经,就是从孔子开始解歪的。

易是什么?以前的答复里我曾经说过,易,就是先民对自然,对宇宙的观察、白描、总结。是最朴素的唯物主义。

易中没有什么阴阳爻,只有九和六,为什么?因为周文王(及前人)所观察的对象就是九和六,易就是对六十四个卦象中的六和九的白描和形象比喻。六十四卦又是什么?六十四卦,就是四维空间的三维展开!

比易晚了八百年的孔子,已经不知道易说的是什么了,于是,他把阴阳理论套入其中,展开了一番解读。这一番解读,无形中暗合了易经的宇宙分形的特点,自然也是正确的。

至于后来的长短划的阴阳爻,更是附会得越来越远了。

补充一句,因为分形投射的缘故,易用来占卜,自然是很灵验的,但占卜只是应用之一,不是原理,不是全部。如同易用来治世、修道、运兵都常正确一样,都是因为分形投射。

因为知识产权的缘故,今日只是粗浅的聊几句,以后会有专著,系统阐述中华玄学体系。


詹子问道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易经的本质是什么。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总源头。那么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从中学会了占卜,有人从中学会兵法,有人从中领悟到了神妙的道理……

但,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说:

易经是一本总结天道运行规律,从而指导人事实践的书。

总结天道运行的规律,是它所依赖的根本;指导人事实践,是它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让人信服的道理在,人们不会相信他;如果不能给人进行指导,那么也没有什么用。

所以易经必定是一本值得信服,又可以应用的实用的书。

那么孔子做的十翼是否偏离了易经的本质?

(十翼并非孔子所做)。十翼是从某一个角度对易经的解释,它有着一套固定的方法,比如乘承比应,比如当位中正,等等。这样的解释是偏重于义理的。

也就是易经象数理占,中的理。从其对易经本源的认识上说,是没有抓到易经的本质。因为十翼并没有揭示出更深层的规律。

但从其对人的帮助上看,义理指导了人事实践,是有其意义的。


文人小哥


孔子作《易传》,也叫《十翼》,不能认为是“偏离”了《易经》本质,相反,他对后来人们认识《易经》原意,能够读懂这部“天书”,并从哲学和政治伦理等方面提升和扩大《易经》的价值,指导人们在更高的意识和思考水平上利用《易经》进行思考、决策、认识事物,做出了巨大贡献。《十翼》使《易经》由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对《易经》流传,并位列“群经之首”,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里要说明的是,《十翼》不是孔子一人著作。严格来说,《十翼》实际上是孔子的弟子编纂的,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由汇编了前人关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成果,特别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和成果。这些著作不光是儒家的,也包括大量道家和其他诸家的成果,把这一部分叫做“百家之源”,一点都不过分。孔子应该在整理、传授这些成果方面下了相当的功夫。

另一方面是孔子解释《易经》及其卦爻辞的内容。在《十翼》中,前面写有“子曰”的部分,是最无可否认的内容。象《十翼》这样的作品,还包括1973年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六篇《易传》(其中《系辞》大部分与今本相同)。这六篇《易传》连同一起出土的帛书《易经》,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流传版本,十分可贵,帮助解决了许多过去语焉不详的问题。

《十翼》这两种内容,都对解释经文和发展《易经》价值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想象,没有《十翼》帮助,《易经》还可能不会流传至今。当时的《易》书有多种,不是都堙没无闻了吗。

顺带说一下,现在通行本的《易经》和《易传》,也是孔子通过他的弟子传承下来的。孔子不光有韦编三绝的读易经历,也有讲学不倦的传播过程。

《十翼》的功绩,首先是提供了对《易经》最早最系统的解释,使后来者理解《易经》成为可能。今天我们看《易经》,首先还是要参考《易传》的解释,它毕竟是最早的解易资料。《易经》原文极其简略,往往无法确定到底是说好还是不好,更谈不上说明为什么了。《十翼》虽然不能说得处处清晰,但提供的解释,多数情况下,还是符合或靠近《易经》本意的,为后来者研究原意提供了线索。

孔子传《十翼》,并不排斥占卜,今天用《易经》可以占卜,还要依靠《易传》提供的原理和方法。《易经》本来是占卜之书。在《左传》、《国语》里就记录了用《易》进行占卜的22条记录。甚至在《孔子家语》里还记载了孔子自己的占卜事例。孔子对待《易经》的态度是很开放的,自己在《论语》里提倡“不占而已矣”,在解释《易经》方面,孔子也有不同于原意的发挥,但可贵的是,他也保留了大量以象解易的方法和资料,整理了占卜的方法和原理,提供了大量对理解原意有帮助的解说。在《十翼》中,系统保留了《易经》的占卜功能。

但《易经》的特色,在于哲理性很强,已经包含有用哲理解释占卜事项的因素和倾向,人们在用《易》占卜的实际应用中也有体现。比如,《左传》记载的,鲁穆姜参与鲁国内乱,被儿子鲁成公幽禁东宫时,对自己占得《随卦》的解释,就是纯用义理推理,没有采纳卦辞和占象的解释。其它占例也有明显的义理分析。占卜是粗浅层面的随意性解释,往往一人一解,很难有确定性,真是存乎其人。哲学则不同,通过道理和规律来思考,靠人自己拿主意,可靠性、主动性、可操作性要高得多。占卜的衰落或者退而居其次,《易经》运用向义理方向发展,是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些事例说明,当时对《易》的运用,正处于占卜解易向义理解易的过渡时期,孔子正是因此而好“易”,从而研究《易经》和相关资料,并完成了这个过渡。《十翼》就是这种进步的集大成之作。

《十翼》的《系辞上》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可以欣赏文辞,可以观察变化,可以模拟易象做东西,(可以探索哲理,可以用象数思考,)可以占卜,这些多功能并行,用《易经》的人们能各取所需,全赖孔子当年的苦心整理和传承,使解释《易经》的著作,各项功能互相兼容,保持了多样性。孔子没想故意曲解《易经》为自己所用,而是尊重原著的情况下做了发挥和延展。这项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不应求全责备,更不应把孔子的努力当做倒退。

孔子很有预见性,仿佛就是针对我们今天有些朋友对待孔子《十翼》的不屑态度一样,孔子为预防在后世遭到质疑,帛书《要》篇记载了孔子这样的话:“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并且力辩他“好易”“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可见他发明《易经》的意义,不是否定占卜,而是帮助人们从哲理的高度去认识和决策,这基本符合《十翼》解易的实际情况。尽管他不免也有些心虚,毕竟人言可畏,自己做了夫子自道,幸运是,他的功绩还是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认可。

帮助人们从用占卜决策提高到用哲理性思考来决策,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一次飞跃。占卜孕育了哲学,《易经》从卦画、结构、卦序、卦爻辞,都包含深刻的哲理,已经和一般占卜书拉开了距离,是一部包含哲理的占卜书。孔子和先贤通过《十翼》等《易传》,构建了比较成体系的哲学认识和思考方法,开启了一个新的认识时代。

尽管《十翼》在具体卦爻辞解释方面,和可以考证出来的《易经》原意有区别,但总体上它还是为了深度开发《易经》的内涵,把《易经》中朴素的哲学素材和因素发展到成体系的高度。这种努力,创造了先秦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高峰,为此后的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继续发展的主脉络。对于《易经》和《十翼》以及帛书《易传》,应当相互区分和补充,而不应相互否定和排斥。


热带雨林的午后


第一,《十翼》并非孔子所写(包括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他的后学弟子们记载的),至少也不是全部由他所写。从内容分析,从大传、小传、大象、小象等来看,应该是孔子之前和孔子之后写的,比如大象基本上就是提纲挈领、一语中的,而小象基本上就是对卦辞的一个重复解释,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史记》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把《十翼》全部归功于孔子的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原因是司马迁比孔子晚了400多年,他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了,这样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孔子“五十而学易”,而《十翼》的辩证思想也与孔子的基本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不过孔子应该是认可的,否则也不会感叹“可以无大过矣”了。孔子可能就如同一个讲师,给弟子讲解了《易经》,做了一些解释和发挥,却没有写成讲义,而《易传》最终是由其弟子编纂而成,否则也不会有“子曰”(先生说)这样的文字。

第三,《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解释,应该说来是从理学上忠实于《易经》的本质的。个人认为《易经》的本质就在于唯变所适,其重要的思想在“大象”中,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人变化的应对。

所以,无论作者是谁(当然孔子肯定是有卓越贡献的),《十翼》(或《易传》)都忠实地反映了《易经》的本质和思想,因而这才使《周易》成为百经之首,并长久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