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图攻占日本的海盗到开发台湾的大明将军,郑芝龙的传奇经历

郑芝龙福建泉州的南安人,自幼体格强健,他不喜欢刀耕火种的生活,泉州人自古一来就爱经商跑外,郑芝龙17岁时也随舅父黄程去澳门学跑买卖,澳门是个繁华的场所,郑芝龙大开眼界,这里有许多金发大鼻子的外国人,说着各种奇怪的话,他们所居住的房子在建筑风格上也与中国断然不同,家中摆设着奇怪的十字架,脖子上也会经常挂着这样的玩意儿,时不时在祈祷着什么,

从企图攻占日本的海盗到开发台湾的大明将军,郑芝龙的传奇经历

郑芝龙的适应能力超强,不到一年他熟练的掌握了葡萄牙语,还接受了洗礼加入了天主教,起了个洋名字尼古拉,加入了洋教会让他赢得了这些红毛洋夷的信任,加上他精通外语,他的存在令舅父黄程的生意好了很多,黄程决定将一桩生意交给郑芝龙来做,送护一批货物到日本,这批货物包括白糖、楠木、麝香,兽皮,火铳等,这些货将搭大海商李旦的船只运抵日本的平户港。

李旦是当时最大的海商,明朝规定片帆不许下海,所以他在明朝被看成走私犯,但他在日本与当时的幕府多位高官结交,所有想要去日本经商的货船必须得到他的首肯,否则就无法在平户登陆,郑芝龙抵达平户后发现日本资源贫乏,所需的商品都需要进口,这里的商机要比澳门大得多,所以他决定留在平户,但一个人人生地不熟的呆在日本,生活极其困难,但郑芝龙很快就掌握了第二门外语,日语,掌握了语言让他很快融入当地社会,他在这里边做着小生意边观察,他发现平户这里荷兰人极多,他们在这里生意做的很大,郑芝龙很快学会了荷兰语,在17世纪一个掌握了三门外语的中国人还怕没有机会吗,郑芝龙很快就引起了大海商李旦的注意,李旦的船队主要贸易对象是暹罗、柬埔寨、交趾等相对安全的东南亚国家,西洋人已经介入到这些国家的贸易之中,特别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所以李旦需要郑芝龙这样既懂这两国语言,又有天主教背景的人,这无疑使得贸易纠纷与冲突大大减少。

从企图攻占日本的海盗到开发台湾的大明将军,郑芝龙的传奇经历

李旦将几艘船交给郑芝龙,郑芝龙凭借他与西洋人无障碍的言语交流优势、泉州人特有的精明,以及他个人胆略与勇气,不负所望,为李旦挣得了大量的白花花的银子。李旦的船队不仅仅是一支商业船队,也是一支海上武装,他们劫掠与西班牙人贸易的商船,因为李旦对西班牙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当年在吕宋,西班牙大肆屠杀当地华人,李旦死里逃生,所以他一直仇视西班牙人,同时他与荷兰人做生意,而荷兰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西班牙,在海上的战斗中,郑芝龙再次脱颖而出,他的武勇和果敢令李旦对他刮目相看,不久李旦宣布了一条令整个平户都感到震惊的消息,他收郑芝龙为义子,在离开泉州三年后,郑芝龙成为了日本平户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里他还成了家,他和冶剑师翁昱皇的日本养女田川松完婚。

不久李旦身染重病,郑芝龙又和另一位在平户经商的中国人颜思齐走到了一起,颜思齐的老家是漳州海澄,是当时中国惟一开放港月港的所在地。在明代中期,漳州人入海为盗的数量很庞大,颜思齐在家乡闯了祸,逃亡到日本平户,颜思齐最初以裁缝为业,后来也投入海上贸易的暴利行业之中,经过数年的积累,他也成为平户有名的富翁。颜思齐与李旦是平户华人海商中最著名的两个,但两人却不太投气,颜思齐志存高远,他不想一辈子做被国人视为海盗的走私商人,

从企图攻占日本的海盗到开发台湾的大明将军,郑芝龙的传奇经历

颜思齐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中国政府之所以禁止与日本通商,是因为日本长期以来留给中国人恶劣的印象,明代中期中国沿海的倭寇之乱就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虽然这些所谓的倭寇有时只是中国的海盗;丰臣秀吉时代日本侵略朝鲜,明军入朝对日作战;这些历史都告诫着中国政府,日本人是靠不住的。所以他的想法是:如果日本的政府是由一群中国人来控制,对大明的威胁将不复存在,明朝政府将会修改、调整政策,日本作为中国禁止对外贸易国家的历史将被终结。到了那个时候,日本可以寻求朝鲜例,成为大明属国,海商们也不用在偷偷摸摸做非法生意了,要想控制日本就只有推翻德川幕府,他首先要收罗一批敢作敢为的兄弟,他召集了28位在平户经商的中国人,以中国特有的江湖结义的方式,结为异姓兄弟。颜思齐是这些人的大哥,郑芝龙也在其中他岁数最小,是这伙人里的小老弟。

这些人里只有和颜思齐关系最密切的杨天生知道颜思齐的意图,他在兄弟们的集会上放出风声:“日本地方广阔,上通辽阳、北直,下达闽粤、交趾,真是鱼米之乡,若得占踞,足以自霸。”这群冒险家们听完群情激奋,都愿意和颜思齐一搏富贵,颜思齐假装不愿意,最后在大家的逼迫下答应共谋大事。他们筹划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起事,然而,意外发生了,在八月十三日,起义的消息不慎走露,日本的军队开始行动,准备剿灭这支海商造反队。幸好华人的势力在平户不小,而且诸海商耳目众多,颜思齐马上通知所有弟兄,紧急向海洋撤退。仓惶之下他们带领十三艘大船走向逃亡之路,28兄弟中的二哥陈衷纪提出南下台湾,他说,这块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

从企图攻占日本的海盗到开发台湾的大明将军,郑芝龙的传奇经历

就此他们在台湾北部安定下来,与占据台湾南部的荷兰人形成对峙之势,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刚到台湾一年36岁的颜思齐突发暴病而亡,他准备在海外开疆拓土的计划也就此终结,他的27位结义兄弟开始争夺最高权力,最后年纪最小的郑芝龙脱颖而出,此时他的义父李旦已经病亡,临终时将船队交予郑芝龙,年仅22岁的郑芝龙掌握了东南沿海最大的两只船队,他与颜思齐开拓海外领土的想法相反,郑芝龙想做的是衣锦还乡,封妻荫子,他开始带领他的海上武装骚扰明朝沿海地带,几次打败进剿的明军,明朝决定招抚,郑芝龙带领八百人登陆投降,但明朝却不肯封其一官半职,自大的宣布赦免郑芝龙,郑芝龙对这种招抚条件恼怒异常,带领人逃回海上继续当他的海盗,

福建巡抚朱一冯严令都督俞咨皋全面进剿郑芝龙,俞咨皋是灭倭寇的名将俞大猷的儿子,但这并不表明他与父亲一样能征善战,他几乎全军覆没,只身而逃,最后连厦门也被郑芝龙的海盗军所攻占,屡战屡败的俞咨皋最后被政府处死。巡抚朱一冯丢官罢职,新任巡抚熊文灿上任之初就力主招抚,郑芝龙提出招抚后不解散自己的武装,并授予他官职,熊文灿请得圣旨,答应封郑芝龙为守备,可以保持自己的武装,郑芝龙带领愿意和他接受招抚的船队800与艘和大量西洋火炮火铳投降大明,开始了他在大明朝新一轮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