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细雨蒙蒙鹳雀楼

永济的五月,天气还算宜人。当我与家人一起去攀登著名的黄河岸边的鹳雀楼时,天空却飘起了蒙蒙细雨。给游览凭添了不少的乐趣。鹳雀楼誉为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唯一在北方,在黄河岸边的名楼。国人耳熟能详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为唐朝大诗人 王之涣所作,名为《登鹳雀楼》。据说鹳雀楼是由南北朝时建都于长安的北周所建,到王之涣赋诗《登鹳雀楼》时,存世也不过60余年,却已是经历了3个朝代,算是历经沧桑了。

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山西永济黄河鹳雀楼

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鹳雀楼历经北周、隋、唐、五代、宋、金等朝代700余年后,毁于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时的元朝初年。后来文人墨客只能在其故址凭吊,到了明朝后,故址亦因黄河改道难觅其踪,人们又执着地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依然登临作赋。由此可见鹳雀楼在先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不一般。

时间又过去了700余年,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终于把名楼重建提上了议事日程,终于在1997年12月破土动工,终于在2002年9月向国人展现了名楼的伟岸雄姿,终于圆了几百年来古人先人国人心中的那个梦。

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黄河鹳雀楼最高层,游人可在此"欲穷千里目"

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进入大门,鹳雀楼的雄姿便也进入了人们的眼帘,而且是挥之难去。先是从桥头中间露出了自己庞大的身躯,随着人们的前行步伐便也更加高大,长长的通道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尝名楼的高大,品尝名楼的伟岸,也品尝我们自己的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

高高的台阶,一步一仰首;宽大的庭堂,彰显了名楼的胸襟;墙角的电梯,提醒我们是二十世纪;而仰望"鹳雀楼"三个字竟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大。站在高处往下看,也试着体验一下当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意境,细雨蒙蒙之下,白日未见,黄河未见,见到的只有楼下匆匆行走的、小如蝼蚁般的游客。

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鹳雀楼巨大投影下,夫人负责微笑,我负责摁下快门。

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蒙蒙细雨延缓了我们的步伐,在广场边上的一个小卖部避雨时,我们还是经不起细雨纷纷的诱惑,接受起了蒙蒙细雨洗礼,同行的都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的朝气蓬勃,家人负责微笑,我负责摁动快门,雨中小景跃然屏中。

在小雨陪伴下走近鹳雀楼时,在油光水滑的地面上居然倒映出了鹳雀楼的身影,虽然有一句"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老话,但在蒙蒙细雨中的鹳雀楼能俯下高大的身躯,如此低就眇小的芸芸众生,真是吾辈草民之幸事。有时我就在想,在历史老人面前,不管你是伟大的,还是卑微的,其实都是象现在看到的这样,小如蝼蚁、微不足道。至少我们是这样的。

雨中揽胜——黄河鹳雀楼

细雨蒙蒙之中的鹳雀楼前前行的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