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藤
總體上,鰲拜功勳卓著,功遠大於過,對兩代先皇忠心耿耿,他是功勳+權臣而非奸臣。這是康熙沒殺鰲拜的檯面原因。真相或不全如此,畢竟長大的康熙不想有人擋道。在鰲拜沒選擇急流勇退時,就註定了命運。鰲拜後人並沒多慘,後來康熙平反,尤其是雍正恢復了鰲拜名譽,並追封至高榮譽“超武公”(岳飛同封號),都很能說明問題。
上弦月M
1669年五月,輔政大臣鰲拜像往常一樣進宮面聖,然而,進入武英殿後,忽然一群少年一擁而上,這些人鰲拜知道都是平時陪著康熙小皇帝練習布庫的。他們有的抱胳膊,有的抱大腿,鰲拜雖然是“滿洲第一勇士”,也寡不敵眾,束手就擒。這就是著名的康熙擒鰲拜事件。
鰲拜下獄後。平日裡狗屁不放的大臣,爭先恐後的向康熙效忠,還擬定三十條大罪,建議立斬。
康熙也想殺了一了百了,但此時,鰲拜,向康熙提出了死前見一面的請求。康熙同意了這個要求。鰲拜見到康熙後,也沒有多言,撕開了自己的衣服,康熙沉默了。
但最終,鰲拜還是被囚禁到不明不白的死去。
鰲拜被囚後,本來被壓制的三藩,鄭經等勢力迅速開始反清。滿清的一代忠臣就此離開了歷史舞臺。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他都跟著參加了,均有戰績,對後金來說算是戰功赫赫,為滿清拿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滿身的創傷就是證明。
同時鰲拜也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
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死,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皇位之爭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與兩黃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當會議之中爭論不休時,鰲拜與按劍而前,齊聲說道:“我們這些奴才,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實際上是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才不得不作出讓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
多爾袞攝政之後,黨同伐異,擅權自重。他首先打擊的就是他的爭位對手豪格及鰲拜本,鰲拜雖功勞很大,但在短短數月間卻被論死兩次,可見其所受打擊之嚴酷、境遇之窘迫,這也是多爾袞對鰲拜逼迫其擁立順治的報復,鰲拜差點死去,但對順治也更為忠心,最終等到了順治親政。
順治親政後,知道鰲拜、索尼等人忠心耿耿,對鰲拜極為敬重,視為心腹重臣。
孝莊病重的時候,順治朝夕侍侯。鰲拜甚至也晝夜於宮中侍候,都顧不上自己休息吃飯,深獲順治的讚賞。
鰲拜一生,對滿清來說,是光輝的一生,他跟隨皇太極戰功赫赫,忠心耿耿。皇太極死後立保福臨並多次為順治抵擋多爾袞的明槍暗箭,自己幾次差點被殺。順治死時將鰲拜作為託孤重臣也是完全對他的人品,能力,忠誠完全信任的結果。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臣,卻被一個小孩子不明不白的拿下囚禁,結束了一生,何等的悲哀,歸根結底鰲拜還是忠心耿耿的,所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人說鰲拜想造反所以康熙才動手,以鰲拜的能力和當時控制的實力,如果造反恐怕康熙早就玩完了,鰲拜忠心耿耿,為康熙祖宗三代當牛做馬,最終,卻成了滿清皇室和將門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關河南望
真相是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忠臣。
首先,他做為滿洲上三期的鑲黃旗人,年輕的時候就和索尼一起成為了皇太極的死黨。由於他打仗勇猛,忠心耿耿,為皇太極辦了許多事情。
其次,皇太極死後,他敏銳的捕捉到皇權中心的轉移,他盯上了孝莊。最後成為了孝莊的心腹大臣,他不僅戰功赫赫,而且對大清也是比較忠心的。至少許多事都是為維護皇權所做。
最後,到了康熙朝,由於他是四大臣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康熙認為他是一個絆腳石。所以決定除掉他,將他的勢力打掉不僅可以讓康熙立威,同時也可以讓自己順利的主政,並讓所有人都開始依附皇權。
政治具有複雜性,沒有一個人會成為永遠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