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您做对了吗?以下4种情况造成营养流失!

很多牛羊场老板问青贮制作过程中怎么会有养分损失和干物质的损失呢?养殖一家人韩小强老师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告诉大家都在哪损失的,损失了多少。

青贮您做对了吗?以下4种情况造成营养流失!

懂青贮的朋友,想减少损失?

那就继续往下看

1、超时干物质损失

田间损失刈割和青贮在同一天进行时,养分的损失极少,即使萎蔫期超过了24h,损失的养分也不足干物质的1%或2%。萎蔫期超过48小时,则养分的损失较大,其程度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状况。据报道,在田间萎蔫5天后,干物质的损失达6%。受萎蔫期影响的主要养分是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易被水解为氨基酸的蛋白质。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建议大家青贮要在两天内完成!最好当天处理的秸秆当天青贮好!

2、氧化损失

养分的氧化损失是由于植物和微生物的酶在有氧条件下对基质如糖的作用生成CO2和水而引起的。在迅速填满并密封的青贮窖内,植物组织中的存氧无关紧要,它引起的干物质损失仅1%左右。

持续暴露在有氧环境中的青贮作物,例如青贮窖边角和上层的青贮物,会形成不可食用的堆肥样干物质,在其形成过程中已有75%以上的干物质损失掉。

3、发酵损失

在青贮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变化,特别是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变化较大,但总干物质和能量损失却并未因乳酸菌的活动而有大的提高。

一般认为,干物质的损失不会超过5%,而总能的损失则更少,这是因为形成了诸如已醇之类的高能化合物。在梭菌发酵中,由于产生了气体CO2、H2和NH3,养分的损失高于乳酸发酵。

青贮您做对了吗?以下4种情况造成营养流失!

4、流出液损失

许多青贮窖可自由排水,这些液体或青贮流出液带走了可溶性养分。对于含水量85%的牧草,青贮流出物的干物质损失可达10%,但将作物萎蔫至含水量70%左右时,产生的流出液极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