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陳白沙獨創茅龍筆

國風:陳白沙獨創茅龍筆

在香港沙田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出的《明清廣東法書》,進館就看到新會陳獻章的茅龍法書,可見他的法書在展品中所佔的份量。

這次展出陳獻章的法書有兩種,一是《草書種草麻詩卷一是《行草應試後詩卷》,都是用他自制的茅龍筆揮寫的。看了這兩幅手卷,的確具有“龍騰虎躍,神態飛動”之勢。

對於陳獻章,素懷敬意,多年前遊新會,到江門,曾訪他的遺蹟。對於這位不求仕進,歸隱江門,以講學終老的明末逸士獲得很深的印象,他被從學的人稱為白沙先生,就是表達了對他尊崇之意的。

說到陳白沙的書法,當然以茅龍用筆著稱。所謂茅龍其實是以茅草造筆,自成一秀。我們平常熟知書法用筆有羊毫、兔毫、雞毫、狼毫、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皆各有其性能。但陳白沙卻能于歸隱鄉園之後,山居無筆,竟別闢蹊徑而摘取茅草為筆,且著茅龍,就可見他具有獨創精神,終能自成一家。

國風:陳白沙獨創茅龍筆

在陳白沙的故鄉,曾看到他的一幅畫像,據說是沈周的手筆,沈周就是明代的書畫大家沈石田,如是真跡,倒是珍品。陳白沙的茅龍法書,除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出的手卷之外,尚有一種《慈元廟碑》,這碑立於新會崖門之山大忠祠,我未看到,據說保存得還好,可以拓成白地黑字。但廣東博物館沒有想到拓印出來參加展出,也許是傳聞之誤吧?

在展品中,陳白沙的《行草應試後詩卷》的詩堪稱佳作,其詩如下:“久為浮名縛,聊炘此為貧。春寒三日戰,衰病百年身。白髮慈顏老,扁舟感興頻。平生榮辱事,來往一輕塵。

從其詩可以想見其為人,在鄉園隱居奉母,雖有衰病之嘆,但無榮辱之累,扁舟訪友,詩畫自娛,把浮名拋卻,安貧樂道,因而也自有其樂,他之被人尊稱為白沙先生,也就是稱譽於鄉曲的明證。

陳白沙不僅擅書法,也畫梅花,於今天傳世之作以書法,而非國畫,他之畫梅,是寄託一種高潔情操之意罷。

國風:陳白沙獨創茅龍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