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穿插部队遭敌袭击伤亡300多人,因为发生三次失误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后,东线解放军广州军区指挥部制定了宏大的战役方案,要以装甲部队和步兵相结合的方式,搞南北对进,大穿插,大迂回,大包围,全歼高平地区越军步兵346师及地方军万余人,3天左右结束战斗,打一个大的歼灭战。

这个战役方案的关键环节是,北线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123师实施内外双重穿插迂回,一举截断高平守敌西退南逃的道路,并阻击前来增援之敌,配合南线部队合围歼灭高平之敌。其中121师奉命以轻步兵徒步穿插的方式,从山地丛林中辟路前进80公里,规定于12个小时内穿插到位,完成预定任务。

解放军穿插部队遭敌袭击伤亡300多人,因为发生三次失误


1979年2月17日拂晓,全线总攻打响。第41军121师迅速撕开边境口子,各部分路出境,形成数把尖刀,勇猛向高平西侧插去。然而途中艰险重重,既有越军层层拦截,又有高山莽林河流阻碍道路,加上敌情不清,道路不熟,民情多变,该师遭遇了极大困难。穿插过程中有不少单位遇到袭击,掉队和迷路、失散,伤亡较大,严重耽误时间,却无休整收拢之机,只能抬着伤员不顾一切向前猛进。

就在这一期间,121师预备指挥所率领步兵一部与师后勤前梯队夜行至魁剥铁矿山时,突遭越军特工和民军袭击,战斗失利,伤亡300余人,丢失大批辎重物资,铸成一个沉痛的教训。后来检讨,之所以会发生这次战斗失利,主要原因是三次不应该的失误。

第一次失误,地图出问题,错判道路。

战前部队下发了一张新印的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交通图,上边标示有一条新修的简易公路可从通农县城通向要点宗梅、三龙。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条新路,出了通农就是一个岔路口,往左的大路通向安乐,往右的小路通向宗梅,没有第三条所谓新修公路。结果121师先头部队由师指挥所直接指挥,走右边小路,顺利插到宗梅。而后续部队有不少选择了走左边这条大路,越走越远,有的中途弄清楚了赶快掉头往返,有的弄不清的就一条道走到黑。

2月18日中午,121师预备指挥所率领步兵一个排到达通农县城,后边还跟着师后勤前梯队700余人。他们在这里会合了留下警卫的步兵一个营,共同出发追赶师主力。出了通农后就来到岔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预指首长和参谋人员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决定根据地图指引,走左边那条大路。于是,这千余人的队伍就走上了一条错误道路。

解放军穿插部队遭敌袭击伤亡300多人,因为发生三次失误


第二次失误,中途回返,疏于警戒。

一直走到天黑了,途中遇到友军,一问才知道走错路了。预指首长非常着急,立即命令后队转成前队,赶快返回通农岔路口。这大队人马慌慌张张往回走,天色漆黑,大路两侧都是连绵的山地,一旦遭到敌人袭击可不得了。然而干部战士和民工骡马连续行军两天多,已经人困马乏,精神懈怠。加上头一次出国作战,经验不足,平时训练也不够,根本未能进行有力组织,更无遭到敌人袭击的应对预案,就是成行军队形摸黑走夜路。

快到午夜的时候,队伍走到一个叫魁剥的铁矿山附近,这一带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地形非常不利。然而全队缺乏警惕,没有战斗准备,还是径直往前走。等预指首长带着步兵主力率先通过山垭口后,走在中间的后勤前梯队突然遭到埋伏在两侧山上的越军特工及民军一部袭击,厄运来了!

第三次失误,应对无方,徒然挨打。

后面的队伍遭到袭击后,前方的步兵本应立即返回救援,全队捏成一股坚决向敌人反击,消灭敌人或者突围冲出去。就像电影《芳华》中那样,刘峰率领的运输队也遭到越军袭击,受到较大损失。但干部带头,临危不惧,勇猛反击,最后还是压倒了敌人,取得了反伏击战斗的胜利。

解放军穿插部队遭敌袭击伤亡300多人,因为发生三次失误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遇到突发情况时,无论是预指首长还是先头步兵,都未能表现出果敢的决策能力和坚强的组织战斗力,不但没有返回救援大队,反而顾着自己突围,往前猛冲,离山谷越来越远。走在全队最后的还有一个连步兵,听到枪声后立即掩护队伍往外冲。但现场情况太混乱,山谷里的后勤大队伤亡惨重,幸存者四下乱跑,完全失去了组织。结果这个连步兵也被冲散,无法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只好各自突围。

就这样,经过前后三次不应该发生的失误,终于铸成一次严重损失和沉痛教训。解放军多年未战,没有经验,遇到猝发情况,一旦组织不够坚强有力,就会出现种种后人难以理解的失误。

最后,向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献身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