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笔者在翻阅台湾黄正雄先生的《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一书时,看到当中收录有一把杨彭年制款紫砂温酒壶(图1)。书中提到:“此器为暖壶形制,母壶蓄热水,子壶注酒,宜兴紫砂蓄温力持久,冷热急变性佳,是良好的暖壶材质,名手所作尤为茶朋酒友宝爱。”而此紫砂温酒壶上刻着篆字——杜陵壶。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图1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图2

事实上,杜陵壶是一把汉代的铜壶(图2),高18.2厘米、腹宽17.3厘米、口径6.6厘图1 图2米。腹扁平圆型,长方型足,肩部各饰铺首衔环耳;腹部为界栏式宽带格纹,内饰羽状纹;肩左右两侧有铭文:“杜陵东园铜壶容二斗,重四斤八两,永始三年并工长造,护昌守啬夫宗掾通主守左博丞守令并省。”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永始是西汉时期皇帝汉成帝刘骜的第五个年号。据记载,此壶是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为纪念前朝皇帝而制作的礼器,后于清代出土,几经流转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西汉铸刻在金属鼎器上的金文,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实例很少。杜陵壶上的铭刻文字显然与两周字体不同,尽管理论上仍可称为金文,但因其字体与两周金文有异,故称为秦汉金文。此铜壶铭文在《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第九卷被著录(图3、图4)。《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是青铜器铭文集录和研究专著,共十卷,由清代阮元主持编撰,朱为弼为之编审释文,清嘉庆九年(1804年)成书。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图3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图4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图5

比较有意思的是,黄正雄先生收藏的这把杨彭年制紫砂温酒壶落款刻“道光二十二年彭年造,为兰浦雅鉴”(图5)。据笔者了解,这个兰浦叫陈沣(1810年至1882年),字兰甫,一字兰浦。因其读书处曰东塾,学者称其东塾先生。他曾在清道光十二年中举人,此后七应会试不中。道光十四年,他被总督卢坤选为学海堂首届专课肄业生;道光二十年,补为学海堂学长,此后在学海堂、菊坡精舍执教四十余年。而学海堂书院是清代道光时期的著名书院,就是由《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的编撰者阮元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在广州城北粤秀山创办的书院。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位在学海堂教书的兰浦先生看到书院创办者阮元辑录的这段青铜铭文,又看到自己手中的紫砂壶摹刻如此之精美,该是怎样的激动与感慨。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图6

无独有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壶中有一把茶熟香温款的砖方壶(图6)。该砖方壶一面采用模印的工艺,其上铭文与上述的杜陵铜壶上的铭文相似,而对照实物的铭文竟也是制作得有板有眼。该壶作者是申锡,字子胎,系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家,曾和杨彭年、瞿子冶合作制壶。申锡制壶善用段泥,此砖方壶壶底用款“茶熟香温”。

将这几把壶联系起来,不难看出,在清嘉道时期,紫砂制壶与文人、金石相结合,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足以值得后来的藏者去发现和品味。

本文选自

2018年第8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紫砂壶里的金石味紫砂壶里的金石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