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部落」關好「籠子」,嚴防權力任性

「三國部落」關好“籠子”,嚴防權力任性

9月26日,重慶市萬州區委原副書記洪承義(副廳級)涉嫌受賄罪一案,被提起公訴。

洪承義在擔任重慶市萬州區委組織部部長、重慶市萬州區委副書記等職務期間,利用公權,為他人在環保執法、工作調動、職務調整等事項上謀取利益,收受他人鉅額財物,皆因監管不嚴,權力集中所致。

近年來,在高壓反腐態勢下,仍有部分領導幹部“前腐後繼”,如張文雄、童名謙、李億龍三任湖南衡陽市委原書記落馬,且前兩任“一把手”在落馬時已經官至副部。雲南昆明前後4任市委書記落馬,分別是楊崇勇、仇和、張田欣、高勁松,前後歷時12年……這暴露出,部分地方、部門“一把手”權力的絕對話語權,時常導致對其權力的監督與制度形同虛設。與此同時,絕對的權力與話語權導致絕對的腐敗,在各種巨大利益引誘下,出現權力任性,滋生政治腐敗,破壞當地政治土壤和政治生態。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既要關得牢,更要守得住,嚴防鑰匙在手任意“開門”。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要真正把權力關得牢、守得住、監管到位,杜絕權力籠子的形式性、虛設性與擺設性,嚴防藉助“第三隻手”打開籠子,放任權力“任性”。同時要解決好權力過於集中問題,不斷完善其監督制約機制。在權力運行中,要對“一把手”適當分權、限權,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加大對權力的監督力度。同時,強化權力運行的群眾監督和網絡監督,拓寬線下、線上舉報渠道,杜絕權力“任性”。另外,用法律、制度把好源頭選人、用人關,強化防線前移意識,形成防腐保護屏障,防止“帶病提拔”、“前腐後繼”、“接力腐敗”等問題反覆出現。

防止權力任性腐敗,重點要抓住關鍵“少數”、緊盯關鍵“崗位”,嚴防監管擺設、籠子虛設與形式主義。對於權力制度中出現的問題,要填上空子、補上洞子、堵上路子,讓手握權力的領導幹部時刻感到權力監督和制約就在身邊,越線者必查、違紀者必究、腐敗者必懲,形成官場良好為官土壤、政治生態和用權規矩,打破帶病提拔、前腐後繼、接力腐敗等官場“怪象”,還官場政治生態一個朗朗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