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領域專家支招獻策 助力山東走向深藍

原標題:儒商大會2018丨海洋領域專家支招獻策助力山東走向深藍

9月29日下午,以“經略海洋走向深藍”為主題的儒商大會2018現代海洋產業論壇在山東大廈舉行。論壇邀請了現代海洋產業領域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等作了主旨演講,探討了海洋經濟發展宏觀環境、國內外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對山東海洋經濟發展進行了思考,提出了灣區經濟、海洋中心建設的概念和思路措施,為山東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借鑑和參考。

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

“東部沿海地區作為開放前沿,成為拓展藍色發展空間和‘走出去’的橋頭堡。”原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與規劃司司長王殿昌一上來,就點出了海洋產業發展在海洋強國建設中不可獲或缺的地位。他說,雄厚的海洋經濟基礎、東部沿海區位優勢、海洋強國建設的機遇為山東經略海洋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藍圖開始顯現。

在肯定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基礎和機遇時,王殿昌也提出了發展海洋產業面臨的一些挑戰。在他看來,只有堅持陸海統籌、區域統籌、部門統籌、開發保護統籌才能走好這條藍色發展之路。以海洋旅遊為例,蓬萊閣八仙過海、成山頭中國好望角、秦始皇三次登臨琅玡臺,王殿昌細數了山東的海洋旅遊資源,建議山東從東營黃河入海口,沿萊州灣到蓬萊,出渤海進黃海,過成山頭,南下青島到日照,串起半島海洋旅遊景點的珍珠鏈。

讓山東青島成為世界青島發揮引領跨越作用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春宇從國內外海洋發展經驗,對山東海洋事業的發展提出建議。他提到,挪威是海洋產業競爭力最強、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其經驗就是擁有眾多高度發展的海洋產業集群,並且有一些海洋產業發展的“先鋒城市”。將這樣的經驗借鑑到山東,就要著力建設自己的海洋經濟中心,青島無疑是最具潛力的城市。“不要把青島當成山東的青島,北方的青島,而是要當成亞太的青島,甚至是世界的青島。”充分發揮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色跨越引擎的作用,引領山東海洋經濟發展。

創新研發海洋傳感器佔領海洋探測制高點

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教授吳錡作為海洋研究領域的專家,提出了重視海洋傳感器建設的觀點。世界首座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深藍一號”擁有2萬餘個傳感器,超大型智能鑽井平臺“藍鯨1號”擁有2萬多個探測傳感器和5萬多個感應報檢點,他們之所以成為國之重器與海洋傳感器的應用密不可分。

當前,我國海洋傳感器長期主要依賴進口。吳錡認為,不僅僅是山東,包括全國海洋經濟發展,都必須要通過創新研發,降低成本,使其能夠支撐未來海洋觀測系統和技術的發展需求,佔領海洋探測的制高點。同時,還要擴大海洋傳感器的應用市場。

智慧未來技術讓海洋更透明

“從神威藍光到神威E級超算驗證機,再到海洋領域E級超級計算機,E級超算讓海洋更透明、更智慧。”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副主任賈東寧指出,從人工智能到自主智慧,未來必然是3.0時代,海洋產業的發展更加離不開智慧未來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