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双休日”乃法定公休日,“工薪族”忙碌五天后即可回到家的港湾,享受亲情,调理身心,处理私事。然而,古乐编钟之乡随州市曾都区的“关键少数”周六不休,连续一年多来在基层一线、企业、项目工地召开了70多个“周六现场办公会”,为100多个企业、单位解决项目建设难题300多个。

盛夏,崇敬的心驱使我拜访了十多位“周六现场办公会”的参入者、知情人,借阅了《区委专题会议纪要合订本》,翻阅了区扶贫办、统计局、财政局、经信局、发改局、招商局的有关数字报表。

耳闻目睹,心悦诚服。曾都区的“关键少数”加班加点,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担当精神服务实体经济、项目建设,促其快速发展,增强实力,使之成为坚强的民生载体,实实在在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作为“曾都老人”,往日的“曾都印象”仍记忆犹新:新的曾都区是地级随州市唯一的主城区,“区龄”未满十岁,城市功能尚在“发育”,部分基础设施暂未配套。前些年,有市民调侃,曾都人多公厕少,在“二环线”上趟厕所还要搭公交;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学校幼儿园容量有限,小孩找个学校读书,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得个小毛病就要转诊治疗多花冤枉钱;打麻将的人多,下体力的人少,麻将馆儿比超市“红火”;好不容易看场戏,大部分节目是“老嬷嬷跳舞”......

曾都除担负城区社会服务功能外,另辖4个镇及南郊、北郊、城南、开发区的20多万农业人口,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0411户27444人。区扶贫办主任扳着指头数落致贫原因:天灾人祸、因病致贫,智能偏低、致富无方,动力不足、游手好闲,子女不孝、老无所养......

曾都,要想实现“三年脱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强劲的产业带动、项目推动、就业拉动、精神鼓动。然而,每一“动”都需要“动真格”“动财力”,需要实体项目和真金白银“动力”支撑。只有造多造大扶贫载体,才能有能力承载精准扶贫,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改善民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曾都区主要领导多次在大会上告诫党员干部。这是发自骨髓里的爱民情怀和担当精神啊!

然而,区领导平常工作忙,周一到周五均满负荷运转,甚至连中午、晚上还要加班阅文审稿,谋划工作,唯有“双休日”时间最成块儿。利用周六开展现场办公,服务企业,久久为功,积小成为大成,做多做大“民生载体”,助推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关键少数”多辛苦,人民群众得实惠。主要领导的主张得到了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2016年12月24日,星期六。6名区“四大家”领导,政研室、经信局、安监局、环保局、国土局、建设局的“一把手”在曾都经济开发区召开第一个“周六现场办公会”。察看了华丰生物、香思里食品公司、海德润制药,分别听取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区领导留心“收集”企业和项目建设的“难点”,现场分析原因,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症结”。

香思里公司投资7亿元建面粉及营养挂面生产线,7个月前就交了600万元征地费,但因拆迁迟迟未能完成,项目停滞不前......

现场办公会认真分析研判,根据群众所愿及拆迁难易程度,商定完成任务的大致时间,明确责任:“曾都经济开发区和城投公司要尽快完成项目用地拆迁征收,确保净地出让……”并写进《现场办公会专题会议纪要》。接着,对其他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的细节均逐一询问,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工业是曾都发展壮大的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城乡一体、工业强区’主战略”。区领导话虽不多,但铿锵有力:“坚持问题导向,要迅速协调解决困扰企业的房屋拆迁、手续难办、资金困难等问题。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认真落实安全、环保、国土等方面的新要求,守护好曾都的青山绿水蓝天”。

从此,曾都区每个星期六都召开“现场办公会”,每次现场办公,他们都要求相关部门对每个项目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并联办理、一站式服务、高效运转、最多跑一趟,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速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早惠民。

每到星期六,曾都区主要领导就带着区“四大家”相关领导、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一起下基层、查工地、看车间、跑田埂、爬山坡、进教室,时不时还对行动迟缓的项目“杀回马枪”。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第一个“周六现场办公会”对香思里公司营养挂面生产线项目征地事项明确了责任,规定了时限,但推进速度慢。两个星期后的星期六,“原班人马”再次来到香思里公司“杀回马枪”。区领导打破砂锅问到底,“枪枪”直击要害:责任单位必须加班加点,在16天内做好工作,按期交地。

慢不得,坐不住,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的现场协调、新闻记者“盯人”监督,责任单位干部起早贪黑、苦口婆心、耐心做工作,16天内土地如期交付,项目如期建成投产,效益甚好。

程力集团党委书记何儒安深有体会:“按惯常流程,项目从签订征地协议到破土动工,至少需要半年,而我那5万辆轻型载货汽车项目仅用了3个多月。周六现场办公会太给力了”。

参加“周六现场办公”较多的一名区领导深有感触:周六现场办公,变原来的“等报批”为“上门送服务”,每件难题解决的方案指定专人办,有效破解一些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愿为的问题;限时办+区领导督查办,杜绝了“吃拿卡要”“小鬼难缠”等歪风邪气。

在多次办公会上,主要领导对“慢作为”的部门干部、项目责任人不留情面,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出洋相”敲警钟,逼得有些负责人即“红脸”又“出汗”,如履薄冰、立行立改。

“书记批评干部,批评得眼红;干部听到批评,听得脸红;企业的问题解决得快,感到心里火红。”香思里食品公司总经理蒋修军回忆现场办公的情形发出感慨:“农村妇女一针一线纳鞋底,一旦遇到针线破不了的问题,就用锥子将鞋底戳穿。周六现场办公就像那把锥子,能一下‘戳穿’难题,解决问题。”

“现场办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曾都一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手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让现场办公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在周六现场办公会的推动下,曾都创新驱动全面开花:去年投资40亿元,完成技改扩能项目25个;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果转化12项、专利申请550件;新增注册商标138件,大力专汽上榜全省企业商标注册总量50强。重汽华威的专用卡车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周六现场办公会对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格外厚爱。湖北原木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香菇栽培、加工、出口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带动曾都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公司面临土地流转、人才引进等问题。现场办公要求相关单位要站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高度搞好服务:国土局、镇政府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区人才办、人社局落实聚才曾都计划,对原木童等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要解决其后顾之忧;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服好务,切实支持更多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带动更多百姓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就这样,他们每周六均开展现场办公,集中会诊,动真情、下真功,第一时间排除项目建设“路障”,倒逼出“现在、立刻、马上”的工作作风,打通服务实体经济、民生载体项目的“最后一公里”。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从内心里把企业和实体项目看作推动曾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承载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对企业真心呵护、真情服务。如果说这些“载体”是一条条船,曾都的“关键少数”就是船上的“服务员”和“修理工”,“电路”不通修“电路”,“油路”不通修“油路”,哪壶不开专提哪壶,一竿子插到底,务实重行,踏石留印,卓有成效地支持项目快落地、企业快发展、民生载体快做大。

“幸福是奋斗得来的,奋斗也是幸福的”。一年半时间,70多个“周六现场办公会”,为100多个实体企业解决项目建设难题300多个。实体企业轻装快步,招商项目纷纷落地。去年12月11日曾都“12个项目同时开工”。截至目前,曾都区在建项目达58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8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9家。去年实现税收比前年净增14.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第一,获“全省县域经济第一类县(市、区)成绩突出单位”。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先栽“摇钱树”,再造“聚宝盆”。实体企业千帆竞发,村村都有主产业,户户都跟产业走。去年以来,全区增加就业岗位6000多个,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原木童公司带动何店镇18个村的1000户农民发展食用菌,当年销售2.3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有效助推精准脱贫。去年,曾都区得益于就业岗位、产业扶贫项目的强力拉动,让5000多户16000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占贫困人口的58.3%。

“能挣”还需“会花”。周六加班加点“钉钉子”,“钉”出了好作风、高效益、强财力、硬担当。但是,曾都区“有钱”却不“任性”,保持艰苦朴素、廉政勤政。去年开始“瘦身行动”,本着“穷机关、富项目,重民生、办实事”的原则,勒紧行政“裤腰带”,拧紧开支“总阀门”,调减区级机关、部门工作经费共9000万元。他们将所节约的资金和增长的财力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犬年伊始,市民关注的重大民生项目启动:“市区一体”拟注资数亿元,新建南郊中学、白云湖中学,迁建五丰学校,改扩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城区学校将扩容100个班,增容学生5000多个,将有效解决随州城区“上学难”“大班额”问题。

注资数亿元新建城北、万店、府河、洛阳、何店等5座污水处理厂,完善城镇污水管网设施;民珠渠、花溪渠等7条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城乡畜禽养殖企业及时整改或搬迁,构筑蓝天碧水,确保饮水安全。

注资亿元用于“厕所革命”、培育精品示范基地、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投资1.3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98万亩;用于通村通湾公路、危桥改造和安护工程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注资亿元改扩建曾都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增加肿瘤专科、康复专科,设置残疾人、老年人、急救专用通道,确保医院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就医。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开展“雷霆行动”“秋风行动”,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共投资2000多万元,整治门店经营户2500多户,维修100多条巷道、清理垃圾死角;新建、改建、扩建主城区公共厕所81所。

曾都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最美曾都人”“随州楷模”“荆楚楷模”“中国好人”。今年5月,区政府拿出100万元重奖这些道德模范,区领导为他们颁发了体检卡、保险卡、交通卡等“大礼包”,让“有德”者“有所得”。

去年和今年共拿出200万元购买随州花鼓戏的艺术服务,帮助培养50多名年轻演员、随州花鼓戏继承人。这支“随州红色文艺轻骑兵”一年多里在曾都惠民演出200多场次,随州花鼓情景剧《十九大精神记心间》荣获“湖北省党的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讲一等奖”。

今日曾都,月月有演出、天天有活动、镇镇有专场、村村有广播、处处有歌声,随时随地给人民群众烹饪“精神大餐”。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接地气的“家常”文艺节目,震撼万民心灵;20多名国家级、省级作家和50多名本地文学爱好者欢聚洛阳陈家寨,数十篇佳作活跃于网络媒体、报刊杂志,滋润人民群众心田。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引领,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麻将场上的“痴心汉”变成了剧场、舞场、运动场、生意场、图书城里的“热心人”......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作者:王合意,男,1961年4月出生于随县尚市,大学文化,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共随州市曾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40年前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半月谈》《湖北日报》《中华文学》《领导工作研究》《长江丛刊》《艺术》等报刊发表小说、 散文、剧本、纪实文学、论文等作品300多篇,《愚公移山新篇》获“湖北新闻一等奖”,著有个人专辑《母子连心》。2016年4月被评为“全国书香之家”。

原载于:《中华文学》2018第8期

审核:林彬

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的民生担当

曾都发布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