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制將軍李岩回給軍師宋獻策的一封信

獻策吾兄:

來信已收到,見到你的信,我心情十分沉重,原來我所擔心的事正在慢慢變成現實,你說要來和我團聚,此舉萬不可行,不要悲觀失望,即使我們大順軍垮了,你不能匡扶社稷了,那也不要尋死,你還可以解甲歸田,至少可以用你的占卜之術挽救一些將死之人,這是善事。

大順制將軍李巖回給軍師宋獻策的一封信

上次我說,我厭倦這血雨腥風的生活,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大順軍頹敗而心灰意冷,從一開始,我就不喜歡舞刀弄槍,是的,我只是無意中被亂世捲進了這場爭鬥,出將入相,我的興趣從不在此,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讀書寫字。你在信中說皇上後悔殺了我,是牛金星從中作梗,其實是你錯了,如果不是皇上鐵心要除掉我,牛啟東進再多的讒言也沒有用,只是我沒想到闖王在兵敗之後,疑心會這麼重,已經有點神經質,其實無論他殺不殺我,我都難免一死,我主張去河南穩定局勢,這只是個權宜之計,成功的幾率並不大,河南地處中原,無險可守,怎麼防住韃子兵,而且南明何騰蛟早已到了河南整軍,河南百姓未必就能聽從我們大順,這一切一切變數實在太多了,這條計策,有取勝之機,但無必勝之理,如果失敗,無論落入哪一方,我還是個死,現在只不過早走了一步而已。你也許會問我為什麼還要義無反顧地去河南呢,因為我實在不想這大好河山在我們這一代落入關外胡人之手,皇上雖也是党項胡人之後,但幾代漢化,已是漢人無疑,大順軍將士上下都是我們大漢子弟,跟關外的胡人是天差地別,我們改朝換代,無可厚非,只是畫虎不成,讓關外的滿清韃子撿了個大便宜。你想,後代子孫會怎麼看待我們,史學家會怎麼批判我們。

大順制將軍李巖回給軍師宋獻策的一封信

你說如果皇上採納我的意見,不去攻打山海關就不會遭到如今的慘敗,這話也不完全對,在潼關,咱倆都看到了韃子兵的陣勢,看到了紅衣大炮的威力。在潼關,百姓都是我們陝西子弟的親屬,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邊,為什麼還是輸了?力不及也,沒有辦法,韃子騎兵的武器配備、機動性、單兵作戰素質都遠遠超過了明朝的軍隊和我們的老營兵,對付這種軍隊只能憑藉地勢、人數和計謀狠狠打他一次,畢竟韃子兵只有十幾萬,死個幾萬人幾年都緩不過來,但遺憾的是,吳三桂投降了,他加上耿精忠、尚可喜的軍隊,韃子軍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我們,人海戰術、伏擊戰術都不可行了。

大順制將軍李巖回給軍師宋獻策的一封信

你在信裡說,你們退到了武昌,這是下策,往南方走是下下之策,我們在那裡根本沒有群眾基礎,南明的將士也不會接納我們,到時候是腹背受敵啊!聽我的,如果能僥倖逃過此劫,趕緊北返,西出衢關,進四川,再去找張獻忠,他不會坐視不理,張獻忠這個人在大事上是不糊塗的。別怕孫可望,劉文秀和李定國會幫我們說話的,切記,切記!成敗在此一舉,南下必是死路一條,就算四川呆不住,還可以去涼州衛和肅州衛,韃子兵不會跟那麼遠,南方水土不服,我們陝西子弟兵呆不下去的,軍心散了就沒法收拾了!

獻策吾兄,你和我的情況不一樣,不要輕易放棄生命,無論成敗,你都要勇敢地活下去,事情也許不會那麼糟,江南還有半壁江山,韃子王多爾袞不會太信任吳三桂,我們只要能返回四川,堅守一兩個月,再利用反間計,加上明軍的配合,形勢未必沒有轉機,你現在一放棄,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後人會把我們列為江山淪陷給外族的罪魁禍首,這個歷史責任誰也揹負不起,皇上身邊的明白人只有你一個了,你在,他就不會糊塗。活著,一定要活著!

弟:林泉

1644年8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