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一刀切,走班教学能否破解“快慢班”学生等级分划

“班级授课制”一刀切,走班教学能否破解“快慢班”学生等级分划

快慢班

“班级授课制”的先天不足在于教学上的一刀切,难以因材施教。由此,在很多学校就诞生了“快慢班”,但这种将学生人为分等定性并加以固化的做法也弊端明显。如何找到一条趋利避害的平衡之道呢?

淇滨中学

“分层递进课堂教学”走班制是河南鹤壁市淇滨中学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经过新课程改革,逐步摸索出来的一种相对成熟、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以“教师指导,学生自愿”为原则,合理分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动态走班;班主任组合制,形成教育合力;复式教案、分层作业,保证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捆绑”评价,关注每位学生发展。

它使水平接近的学生走到一起,解决了“班级授课制”针对性差和“一刀切”的弊端,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分层递进课堂教学”走班制是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目前,这个模式主要在英语、数学两个学科实行。现在,全校累计有45个班、2800多名学生在“走班”中度过自己的初中生涯,80多位教师参与实验,通过对参加实验前后实验班(A班)与常规班(B班)成绩的对比,实验班学生整体成绩显著提高,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动与

“班级授课制”一刀切,走班教学能否破解“快慢班”学生等级分划

等级分化

在第一节上课前,淇滨中学七(8)班的宁珂同学拿着数学书从自己的教室里出来,走进了七(7)班的教室上“数学A班”的课;七(7)班的袁鑫鑫同学拿着英语书从自己的教室里出来,走进了七(8)班的教室上“英语B班”的课。

这是参观者对“走班制”的一个直观感受。对于早已习惯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大部分中小学师生来说,“走班制”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概念。这种在大学里常见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鹤壁市淇滨中学,从2003年开始,已经探索和实践了多年。

淇滨中学建校只有10年时间,学校中年轻教师占很大比例。“学校要想在短时间里崛起,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汲取先进的办学思想。”淇滨中学校长焦来宪说,“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走班制’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但是,在实行“走班制”之初,学校还是顶着一定压力的。因为,一提到“走班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办“快慢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然后由不同的教师施以不同的教学。“从本质上来说,‘走班制’与‘快慢班’都是分层教学的形式,但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不同的。一些学校的‘分层教学’走入了误区,搞成按成绩分班,在师资、学习条件上实行不平等待遇,对所谓的‘快班’重点施教,对所谓的‘慢班’则敷衍了事。这样做不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所以,无论何种形式的‘快慢班’,都是对学生的‘定性’,易形成‘好班更好,差班更差’的局面。而‘走班制’是动态的,不存在这个问题。”焦校长告诉记者。即便如此,学校对待这一教学改革还是非常慎重,在2003年开始实行“走班制”时,只在两个班实行,科目为英语和数学。

陶慎博同学是鹤壁市淇滨中学八(8)班的学生,上小学时,她已经通过家长、通过媒体听说淇滨中学的“走班制”教学,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今,经过一年多的“走班”上课,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七年级选择“走班”时,陶慎博自己选择了B班。“我觉得B班更适合自己,我的英语成绩一般,想在B班先打好基础,找到自信。”这学期,她选择了进入A班学习。

八(7)班的袁鑫鑫同学分班时自己也选择了B班。“我的英语差,要先打好基础。”分班时袁鑫鑫的英语70多分,据英语老师刘狮英介绍,这个成绩处于全年级的中等偏下。经过一年的B班学习,袁鑫鑫的英语考了95分。而B班的英语平均成绩,比实施“走班”之初高出了10分;数学平均成绩,也比实施“走班”之初高出了8分。根据两次期末成绩比较分析,实施分层走班班级后,65%的学生在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上有显著进步。

与学生交流时,感觉不到选择B班的学生有自卑的心理。“进步最大、获益最大的还是B班的同学。”这是淇滨中学师生公认的一点。

“合理分层,动态走班”是“分层递进走班制”的关键。学校实施分层的原则是“教师指导,学生自愿”。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品质情况由学生、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班主任客观合理地将学生分成A、B两层,然后进行分层“走班”。一学年或一学期,根据情况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自愿再行调整,以激励学生不断向高一层次递进。其创新在于它的“动”和“活”,分层不固定,突出在“动”;层次有变化,突出在“活”。这就很好地避免了对学生标签式的定性划分。

“班级授课制”一刀切,走班教学能否破解“快慢班”学生等级分划

教学

分与合

在这项改革实施之初,因为几乎没有中学“走班制”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淇滨中学遇到过很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班级管理中的难度加大。因为“走班”,两个班的学生互相流动,使得学生在分层班中的管理出现了盲区。怎样让班主任不仅能抓好原班的管理,也能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分层教学班中?很显然,原有的班主任单独管理班级的方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决策层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采用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组合制”,组成班级管理的团队。

这种体制把两个班分为一组,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任总班主任,负责两班的全面管理和指导,同时两班再各设一个正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甲班正班主任同时是乙班的副班主任,乙班正班主任同时又是甲班的副班主任。为确保“分层递进走班制”的规范实施,防止将A、B班扭曲为“快慢班”,杜绝教师对A层重点施教,对B层敷衍塞责的现象,学校在“分层教学”实验班中实行“捆绑”评价,即在考核时,将A、B两班作为一个整体,以两班的平均成绩为标准进行考核。这样,使得教师更为注重对B层学生的管理和针对性教学,这就为“分层递进走班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机制保障。

班主任组合的原则是老中青搭配、文理科搭配、男女教师搭配。总班主任对所带的两个班级的管理负总责,分班主任则协助总班主任完成具体的各项工作。“班主任组合制”让学生受到男女教师、文理科教师的不同影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养成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完善的德育网络。同时,“班主任组合制”还有利于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使学校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有利于教师的以老带新,使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

鹤壁市教育局领导对学校的“分层递进走班制”非常关注,对于“班主任组合制”这种开创性的班级管理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市教育局局长谷朝众从2006年起亲自担任了七(5)班的名誉班主任,并跟班走了三年,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到班上听课一次,并与学生们交流。学生们亲切地称谷朝众为“局长老班”,有了问题也愿意与“局长老班”沟通。

“班级授课制”一刀切,走班教学能否破解“快慢班”学生等级分划

先与后

在淇滨中学,实行“走班制”班级任课的数学和英语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备两份教案,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矫正。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学校规定:B班的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

“复式教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使教学更有了针对性。例如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相差非常大,有的学生在小学学了几年英语,已达到初二的水平,而有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小学根本就没上过英语课,连26个字母还不认识。如果在一个班里授课,分层教学就很难实施。实行“走班制”后,教师在教学上就更从容了。课堂训练及课后练习设计都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矫正指导时也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业水平到学习品质都得到提高和完善。

在进行教学分层时,老师们都有一个担忧:选择A班的学生会不会远远大于选择B班的学生呢?实际情况是选择B班的学生略大于选择A班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宣传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多学生都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

赵瑞毓同学刚进校时英语基础不好,所以她选择了B班打基础。“当时选班时我爸想让我选A班,他认为在A班学习首先是有面子,成绩提高也会快。但我妈认为我到A班可能会感到吃力,怕影响我的学习信心,因此让我先在B班打基础,最终我选择了B班。实践证明,我选择B班是正确的。”赵瑞毓经过在B班将近一年的学习,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转到A班还是名列前茅,已经成了全年级的英语尖子。

“班级授课制”一刀切,走班教学能否破解“快慢班”学生等级分划

宏途教育

选课走班教学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虽然美国等国家已有一定经验,但在班额人数、义务阶段教学衔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基于我国国情探索选课走班学科教学策略还有待深入。 我国有大量教育公司已经在走班教学系统上潜心研究多年,诸如宏途教育-排课易这一类比较优秀的走班系统逐渐得到众多院校的普遍认可,一度在现有走班地区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可以说走班制教学的执行,不在于技术难点,而在于各方诉求如何协调好才是走班成功落地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