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第一節:正視自己,付出努力,改變思維模式

面對困難,知難而退是人的本能,很多的成年人都如此,何況是小孩呢?

為了瞭解人們是如何面對失敗的,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決定通過觀察學生們如何應對困難來得到答案。

她會把學生一個一個單獨帶進房間,然後給他們一系列測驗題來讓他們解答。題目由易到難,面對那些有難度的測驗,德韋克博士一直認為,要麼是有能力應對困難,要麼就是不能解決困難,聰明與不聰明之間,涇渭分明。

沒有人會熱愛失敗,直到她看到那個面對困難依舊喊道“我愛這個挑戰”的男孩時,她對自己的看法產生了懷疑。一個人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那麼無疑他是聰明的,有能力的。那如果另外一個人通過不斷犯錯,卻不屈不撓,到最後也解決了問題,那麼他算是有能力的嗎?

難道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嗎?人的智力和性格是否也可以改變?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的討論和研究。

拆書|《終身成長》第一節:正視自己,付出努力,改變思維模式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是獨一無二的,這點毋庸置疑,因此思維模式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表現出來的反應也不一樣。

想象一下,作為一個年輕人,當有一天:你去上一門你很喜歡且重要的課,但是得知你在這門課額期中考試成績只得了C+;晚上你準備回家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車上被貼了一張罰單;這個時候你想要傾訴,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卻沒有打通。。。

非常糟糕的一天,但是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

可能有一部分人會覺得“我怎麼真笨,這麼倒黴?”“我是個失敗者”似乎所有的人都要比他聰明,進而由此及彼,悲觀地想著自己的人生太可悲了,生活是不公平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不就是一個分數,一張罰單和沒有打通的電話嗎?至於這麼消極悲觀嗎?對於具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來講,當然至於了。雖然說在平時的時候,他們也同樣樂觀,肯定自己是聰明的,有吸引力的,但是一旦遇到煩心事,尤其是一連串的煩心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容易的覺得人生從此灰暗了。

但是對於同一樣的糟糕的一天,還有一部分人會有相反的反應。他們會說“這個成績告訴我,我要更努力地學習”“下次停車的時候要更加小心一點”“電話沒打通,不知道我的朋友出什麼事了嗎?”

這些如此積極樂觀的反應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這就是具有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人的態度和做法。他們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對自己失去信心。遇到困難就積極的面對並且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逃避。

沒有人會喜歡糟糕的事情,但是當事情發生了之後,以怎樣的思維模式去面對這些事,也決定了你將擁有怎樣的生活。

其中,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與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之間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對自己瞭解程度不同。後者對自我評估的準確性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因而也能更好的,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以便能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當然,德韋克博士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告訴你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她更想告訴你的是: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關於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在面對失敗時,思維模式能帶來哪些改變以及有什麼意義,在下一節我們將進行詳細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