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第一节:正视自己,付出努力,改变思维模式

面对困难,知难而退是人的本能,很多的成年人都如此,何况是小孩呢?

为了了解人们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决定通过观察学生们如何应对困难来得到答案。

她会把学生一个一个单独带进房间,然后给他们一系列测验题来让他们解答。题目由易到难,面对那些有难度的测验,德韦克博士一直认为,要么是有能力应对困难,要么就是不能解决困难,聪明与不聪明之间,泾渭分明。

没有人会热爱失败,直到她看到那个面对困难依旧喊道“我爱这个挑战”的男孩时,她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怀疑。一个人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那么无疑他是聪明的,有能力的。那如果另外一个人通过不断犯错,却不屈不挠,到最后也解决了问题,那么他算是有能力的吗?

难道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吗?人的智力和性格是否也可以改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拆书|《终身成长》第一节:正视自己,付出努力,改变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这点毋庸置疑,因此思维模式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表现出来的反应也不一样。

想象一下,作为一个年轻人,当有一天:你去上一门你很喜欢且重要的课,但是得知你在这门课额期中考试成绩只得了C+;晚上你准备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车上被贴了一张罚单;这个时候你想要倾诉,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却没有打通。。。

非常糟糕的一天,但是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我怎么真笨,这么倒霉?”“我是个失败者”似乎所有的人都要比他聪明,进而由此及彼,悲观地想着自己的人生太可悲了,生活是不公平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不就是一个分数,一张罚单和没有打通的电话吗?至于这么消极悲观吗?对于具有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来讲,当然至于了。虽然说在平时的时候,他们也同样乐观,肯定自己是聪明的,有吸引力的,但是一旦遇到烦心事,尤其是一连串的烦心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容易的觉得人生从此灰暗了。

但是对于同一样的糟糕的一天,还有一部分人会有相反的反应。他们会说“这个成绩告诉我,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要更加小心一点”“电话没打通,不知道我的朋友出什么事了吗?”

这些如此积极乐观的反应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这就是具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的态度和做法。他们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对自己失去信心。遇到困难就积极的面对并且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逃避。

没有人会喜欢糟糕的事情,但是当事情发生了之后,以怎样的思维模式去面对这些事,也决定了你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其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之间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对自己了解程度不同。后者对自我评估的准确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而也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以便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当然,德韦克博士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告诉你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她更想告诉你的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关于思维模式的解析以及在面对失败时,思维模式能带来哪些改变以及有什么意义,在下一节我们将进行详细的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