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垣①曰:“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胃虛則火邪乘之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黃帝針經雲‘面熱者,足陽明病。”胃既病則脾無所稟受……故亦從而病焉。形體勞役則脾病,病脾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洩瀉。脾既病則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藏之氣不生。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痿,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迭,此陰盛陽虛之症。”治宜升浮而助陽也,補中益氣湯。內傷脾胃:有飢餓損傷,有飲食過傷,有服峻劑之藥以致內傷,種種不同,治法亦異。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芪甘(草)(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八味,不足症堪嘗。
①李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金、元間真定人(即河北省正定縣)。是張元素弟子。治病以脾胃為重。著有《蘭室秘藏》、《脾胃論》.....等。
加味平胃散
平胃散(神)曲(麥)芽,蒼(術)(厚)樸陳(皮)(甘)草(木)香,山查並草果,一服即寬腸。
葛花解酲①湯
解酲湯茯苓,青(皮)(幹)姜白朮陳(皮),(木)香砂(仁)(人)參(神)曲(豆)蔻,澤瀉葛(花)豬苓。
閱讀更多 中藥與健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