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問——諸葛亮爲什麼沒有參加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決定蜀漢命運的戰略決戰,贏則劉備集團取得與曹魏政權一決高下的雄厚資本。然而史實卻是劉備敗了,而且敗得是如此之慘:梟雄劉備不僅一病不起白帝城託孤,而且蜀漢耗費國力、損兵折將,自此走了下坡路。縱然有諸葛亮的天縱英才也難扶大廈之將傾,蜀國終於成為了三國中最先敗亡的國家。

歷史的天問——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參加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號稱伏龍的諸葛亮沒有隨劉備出征參贊軍機挽救命運?

歷史的天問——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參加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透過歷史的迷霧,試摸天問的脈絡,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諸葛亮不想更不會自己違背戰略大局好勇鬥狠。早先諸葛亮在預判天下三分的《隆中對》中,就對東吳的敵友關係作了清晰論述,他說“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隨後在依照《隆中對》方略奪得荊州,自己入川輔佐劉備移防給大將關羽時,親口面授了蜀國國策——“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可關羽妄自尊大走麥城丟了荊州後,劉備“義”令智昏,為報“兄弟之仇”傾國東征東吳孫權。應該說諸葛亮是盡了責任,一則他極力勸說而劉備不聽。這從他說逝去的法正言論就可知一二,他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二則當時唯有趙雲挺身而出力陳東征不可行,這應該也有諸葛亮的指示授意。

歷史的天問——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參加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二是劉備的君威和諸葛亮的文臣節制導致了“魚水”分離。隨著劉備後來江山得來勢力愈來愈大,特別是自稱漢中王后,他的君威震怒時常發作。諸葛亮當然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的建言不為君納,心內縱有天般委屈不滿,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輔佐太子行總理後勤大任。也許還有君臣話不投機劉備故意冷落諸葛亮,以示我劉皇叔半生戎機難道離了你諸葛亮就不能打勝仗的賭氣?

歷史的天問——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參加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三是諸葛亮也要避嫌。須知當時的諸葛瑾可是東吳孫權身邊的紅人,這個諸葛亮的親哥哥在劉備起軍報仇前,曾給劉備陳說利害不要吳蜀相爭忘記了曹魏大敵。可劉備義憤填膺哪裡聽得進去一頓臭罵趕走了之,此時的諸葛亮若再進言只能授人以柄,徒招是非。

歷史的天問——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參加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這樣曲曲折折、幽幽暗暗,夷陵之戰的大錯就已鑄成,諸葛亮徒喚奈何?!


劉備、諸葛亮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太想知道了。《三國志》沒有說,《三國演義》更沒有演繹,我們就這樣笑談了。

究竟對不對,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