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慎摔伤坚持上课,脚打钢针为学生指导科研,她的工作被称为“西安交大特色”

“梧桐道上印下您匆忙的脚步,彩虹桥上留下您晚归的身影,教室里回荡着您激情的声音,实验室中聆听您谆谆的教诲……”这是学生写给何雅玲的一首名为《铿锵玫瑰》的小诗。

不慎摔伤坚持上课,脚打钢针为学生指导科研,她的工作被称为“西安交大特色”

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受学生欢迎

何雅玲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1985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并考上本校的工程热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后她便留校任教。2002年她选择继续深造,获该校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今年55岁的何雅玲教授,198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留校任教以来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先后给6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并独立指导硕士生、博士生100余名,博士后10余名。她所开设的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课”,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不慎摔伤坚持上课,脚打钢针为学生指导科研,她的工作被称为“西安交大特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西安交大能动学院,何雅玲教授是出了名的“拼命女杰”。她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微波炉,很多时候,食堂带回的饭菜一热,就是她的一顿饭。“别人常问我时间从哪儿来的,我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挤出来的。”何雅玲说。拼命的背后,是何雅玲的紧迫感——能不能把学生教好,能不能把科研做好?“家长们含辛茹苦把孩子送来,如果学生几年来没学到什么,毕业后很快就被淘汰,不说对不起国家,就是对这些家长,我们做老师的也没法交代。”何雅玲说。她重视教学,也重视把自己在教学上的一身本领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讲师们。

去年刚留校的青年讲师席奂,就曾得到何雅玲的亲自指点,甚至连板书时公式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才能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这样的细节,何雅玲都没有放过。席奂感叹:“只有常年站讲台的人,才能注意到如此细微之处。”

不慎摔伤坚持上课,脚打钢针为学生指导科研,她的工作被称为“西安交大特色”

超负荷劳作,带病指导科研

在何雅玲的日程表上,没有上下班、节假日,更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她长期超负荷工作,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是定额的几倍。繁重的工作,超负荷的科研让她年轻的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她换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

在一次去教室讲课途中,何教授不慎从楼梯上摔伤,当时没有电梯,何教授忍着剧痛,跳过一级一级的台阶到达课堂为学生们授课。一节课下来,她的脚踝淤青肿痛,这才赶紧去医院,医诊断脚踝严重骨折,需要手术并打入多块钢板和钢钉才能痊愈。手术后十几天,本该在病床上躺着的何教授借助助步支架坚持出现在了实验室,指导学生科研。她的研究生说:“何老师忘我的工作精神,让我们这些二十出头的学生们都自愧不如。”

成就西交大特色,当选中科院院士

何雅玲教授长期担任工程热物理学科学术带头人,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直面困难,群策群力,自行设计,自制和新建了22种、43台套的本科生实验台,增加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台位。这些工作得到“教育部‘211工程’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西安交大的特色”。2015年传来了何雅玲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喜报。

“作为一名老师,风清气正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何雅玲院士用近30年的时光书写着一个故事,关乎学生,关乎教师,关乎事业,更关乎情怀,关乎热爱,关乎奉献。

欢迎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