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法大,诞生于1952年,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被誉为“政法人才的摇篮”。

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法律系、政治学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燕京大学法律系、政治学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1960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高校。1965年,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故被撤销。1979年复办并面向全国恢复招生。1983年,在中央的直接推动下,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5833人,其中本科生8727人,研究生6110人,留学生996人;教师95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864人,辅导员87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教授296人,博士生导师192人、硕士生导师806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58%。

中国政法大学

文化传统

校名

1952年10月12日,首任校长钱端升写信给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希望毛泽东主席能为新诞生的北京政法学院题写校名。同年11月1日,林伯渠回信钱端升并表示毛泽东主席已经同意为学校题写校名。11月23日,毛泽东主席的‘北京政法学院’题字送达。这样,毛主席所题写的“北京政法学院”校名就交付使用了。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为学校亲选校长和新校区以支持学校发展。1985年冬新校区正式破土动工,1986年6月,新校址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欣然亲笔题写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名。

校训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八字校训。“厚德”强调为人, “明法”强调为事的规矩、法度,“格物”强调为学,而“致公”强调做人、为事。“厚徳”源自《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意在培养师生优良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是人文精神的凸显。 “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意求师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以法治天下、建设法治中国为己任。这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促师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有科学的思维和理性。这是科学精神的写照。 “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处“致”从“至”,“致公”也为“至公”,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意为师生要坚持和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有仁爱亲民,献身公益,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公共精神的张扬。

校徽

中国政法大学校徽整体色调为紫荆红,与白色背景交错相间,鲜明亮丽。紫荆红代表着热情、向上以及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同时也是中国法官袍的前襟配色。外圆圈内上方是邓小平同志亲笔为该校题写的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标志的主体部分由天平组成,天平的支撑部分被替换为尖顶圈底的剑形图案,既似捍卫公平、正义、法治的宝剑,又似开启知识大门、通往法学最高殿堂的钥匙。宝剑剑柄上的数字“1952”代表了学校的成立时间,天平四周围绕的橄榄枝则寓意和平、友爱。

中国政法大学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共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法学。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全覆盖):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

本科专业:中国政法大学共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19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 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制史与西方政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法学实践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宪法学、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社会学、商法学、中国法制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政法大学形成了“道器一体、专能两翼”的教学理念,并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先后与全国各大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和大型律师事务所、著名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和学生实习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构建的学生成长及在全国相关机构形成极大覆盖率的培育机制已经使得该校成为中国法治建设最大的杰出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