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个规划一出,90后都跑去买“郊区房”?上班通勤一小时

(申工润滑油提示:)

老杭州都有一个默契:普遍更愿意住在西湖边、武林广场一带。

杭州这个规划一出,90后都跑去买“郊区房”?上班通勤一小时​因为在他们看来,那里才是杭州这座城市的中心,再远一点就都“太偏了”。但对年轻人而言,关于居住的选择范围则要大得多。尤其是随着地铁的不断覆盖,以及各大商业综合体的涌现,临平、下沙、滨江、萧山等区域都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居所。有地铁,就不“远”1大学毕业4年,在杭州搬了3次家,阿怡每次租房子都很佛系,没有太多额外要求,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满足:有地铁。在她看来,只要房子在地铁站附近,哪怕离单位远一点也没事。最近一次搬家,阿怡和闺蜜把房子租在了萧山的振宁路地铁站旁,而她的新公司则远在三墩。要放在以前,这个距离可以说是遥不可及,但2号线的开通,其实已经把通勤时间大大缩短了。现在,阿怡每天早上大约7点半出门,在振宁路地铁站乘坐2号线,历经19站之后抵达三墩站,加上前后的步行时间,总共耗时大约1个小时10分钟。“差不多可以刚刚好赶在9点之前打卡上班吧,也很少有迟到。”至于周末想要逛街吃饭,阿怡也不一定非得过江不可,坐2、3站地铁就有恒隆广场、银隆百货等不少选择。2租房看地铁,买房也是如此,“地铁房”的火热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在滨江上班,但去年小虹计划买房的时候,还是把目标定在了临平,原因不外乎两个:价格便宜、有地铁。临平和“国际滨”的房价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被地铁1号线紧密相连,总体来说往返还是比较方便的。从距离小虹家最近的临平站出发,一直到滨江的江陵路站,差不多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关键地铁不会堵车,这点比打车靠谱,而且又省钱。”而这两年,临平的综合体也堪比雨后春笋,尤其是今年余之城、银泰城、绿地艺尚魔方的扎堆开业。对于周边居民来说,曾经发愁“没地方逛”,现在却深陷“不知道逛哪个”的烦恼之中。3今年年初,杨光结束了北漂生活,只身来到杭州,在未来科技城找了一份新工作。杨光对杭州心仪已久,亲身感受过这里的生活之后,更让他坚定想要留下来的想法。于是,杨光决定买房。杨光在未来科技城看了不少楼盘,但价格都不太友好。更糟糕的是,由于杭州的限购政策,初来乍到的他并不具备购房资格。经同事指点,杨光把目光转投到了杭州第十区临安,并且很快觅得心仪房源。对他而言,临安的优势很明显:价格低,并且不限购。还有一点也很关键:临安规划有杭临城际铁路,未来可在绿汀路站与地铁5号线、地铁3号线换乘,直通未来科技城。到时候,杨光往返于公司和家之间就会很方便。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杭州必然会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生转变。如今的杭州,已经是公认的“新一线城市”,多中心格局的正在形成。

事实上,杭州早在前几年修订城市总规时就提出了“2个市级中心、6个城市副中心、18个城市次中心”的概念。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滨江、萧山、临平,就分别属于江南副中心和临平副中心。在这些副中心以下,还会设置不同的区域中心,建设包括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邻里商业中心在内的各种配套设施,给区域内的居民构成一个方便快捷的“生活圈”。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副中心的形成,其实和城市的路网、轨道交通的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地铁。对于各个城市中心来说,地铁的价值不言而喻,其作用就如同高铁之于“双城生活”。在北京,有北漂把房子买在廊坊等地,选择每天高铁上下班;在杭州的上班族,也有不少人通过高铁往返绍兴的家。地铁对于一座城市的不同区域来说,也具有相似的意义。过去,萧山到三墩,临平到滨江,起码要花上大半天时间,但现在,至多一个小时就可以了。目前,杭州地铁在建里程约329公里,计划2022年亚运会前全部建成投入运营。这些线路中,6号线通往之江,9号线抵达塘栖,7、8号线也将大江东和主城区紧密相连。那些如今看来仍然有些遥远的区域,也会随着地铁的开通而变得更“近”。用不了4年,这座四通八达的城市无疑将会更具吸引力,而像小虹一样家住临平,在滨江上班,或者同杨光那样把房子买在临安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杭州传统的市中心概念,将逐渐被打破。杭州正变得越来越大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可以跟着地铁的脚步走得更远,究其本质,是因为杭州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中心,杭州从前的中心就是西湖。所以在老一代人的心中,看不见西湖的地方就意味着远,更别说什么三墩、良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