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駛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歲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帶領全國人民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凱歌,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風雨四十年,改革在路上。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人民網策劃推出“40年·改革印記”系列報道,用記者的視頻、圖片、文字,通過人民網、手機人民網、人民網法人微博、微信、人民視頻APP等多個端口,為您講述全國各地、各行業的“改革印記”,在時光的記憶中傳遞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感受日新月異的時代鉅變。

“各位乘客,開往宋家莊方向的列車即將進站,請您注意安全,不要越過安全線……”像往常一樣,家住天通苑的白領小武,坐著地鐵快速奔波在北京早高峰的路上,她的工作地點在20多公里外的國貿。與數年前相比,小武的通勤時間節省了將近1個小時,多條地鐵新線路的開通,大大拉近了北京城鄉之間的距離,免去了部分市民堵車的煩惱。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1969年10月1日 北京誕生了第一條地鐵

1969年,北京第一輛地鐵機車從古城站駛出。目前,北京地鐵線已發展到22條,從市中心擴展到城市遠郊區,從供戰備參觀為主到成為最經濟的綠色出行方式,從買票進站到手機掃碼進站,地鐵這條“地下巨龍”已成為北京市民出行的最佳選擇。

如今,地鐵在改變著北京市民的生活,改變著這座城市的面貌,成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和普惠民生的一個重要成果。

從1條線路到22條線路

四通八達的地鐵線網串起北京的主幹道

視頻採訪: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主任 戰明輝

“我第一次坐地鐵,是在1971年,那時候北京第一條地鐵試運營,在那個年代,地鐵可是頭一次聽說,我至今記得當時車上所有乘客表現出來的驚訝和新奇。到現在,這一張地鐵交通圖,基本串起了北京的所有主幹道路,多方便啊!”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快七十歲的郭大爺對於四十多年來北京地鐵的飛速發展頗有感慨。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北京地鐵運營規劃圖

的確,四十多年間,從1條線路到22條線路、370座車站、608公里運營里程,北京地鐵連通了這座特大型城市的四面八方,成為緩解交通擁堵、市民出行首選的交通利器。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北京建造地鐵初期施工現場

四十九年前,北京地鐵開啟了中國城市擁有地鐵的歷史,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通車,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開始試運營。1981年9月11日,在試運營10年之後,北京地鐵正式對外開放。

“北京以前是以騎自行車出行為主,去遠的地方才選擇公交車,地鐵有了以後我們去哪都又快又方便你看現在,每天這麼龐大的上班族和出行人群,如果沒有地鐵,簡直不可想象。”郭大爺說,他的兒子每天都要乘坐地鐵1號線往返於石景山的家和大望路的單位,是地鐵保證了出行時間。

“我們規劃地鐵路網,既要考慮整個城市的發展方向,也要考慮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北京軌道交通全路網年客運總量達37.78億人次,日均運送乘客達1035萬人次,穩居世界第一,軌道交通出行佔比由原來的3.6%增至22%。

“那附近有地鐵站嗎?”“只要有地鐵站就不怕,沒有找不到的路。”在北京,如今縱橫交錯的地鐵線已經為這座城市的出行人群鋪就了一張四通八達的網絡,讓北京這座城市變得更加便捷。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老一代地鐵司機張曉雨與中國第一輛地鐵列車合影

但地鐵的建設投資大、週期長,到2000年,北京地鐵僅有54公里,發展較為緩慢。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申辦成功,地鐵迎來首次發展高峰, 8年時間軌道增長到200公里,隨後9年,建設速度創造罕見奇蹟,年年開通新線,開通試運營總里程增長400餘公里,2017年底,總里程已達到608公里。地鐵列車由常規B型車發展為常規A、B型車、有軌電車、直線電機、中低速磁懸浮等多種制式互補的軌道交通網絡結構。

今後三年,北京每年都將有地鐵新線開通試運營,車輛制式也將更加豐富,將首次出現最高運行速度的120km/h地鐵列車以及160km/h的市域列車。

從“半天兒”到半小時

連通京郊對接津冀 地鐵串起遠郊和“雙翼”

視頻採訪:京投公司軌道交通事業總部規劃設計部副經理 劉峰

地鐵,是一座城市融入現代化交通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一個城市競爭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也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狀況的理想方式。

“北京地鐵建設的速度太快了,每年地圖上的道路、建築都會有所差別。”程敏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資深北漂”,從2003年開始,她明顯注意到每年北京地圖上就會出現新的地鐵線路或者規劃中的線路走向,隨著地鐵線路的增加,北京地圖顯示的範圍也在擴大。程敏2002年到位於定福莊的中國傳媒大學讀研究生,“那時,從學校到王府井、西單去逛街,得先坐半個多小時的公交車然後才能倒上1號線地鐵,2003年底八通線終於開通了,再去西單逛街就方便多了!”

工作後,程敏選擇住在通州,“就是因為有地鐵很方便,我在大望路附近上班,每天半小時,不需要考慮堵車這樣的問題。”程敏說,“每天乘坐地鐵奔跑在事業與家庭之間,覺得生活靠譜又充實!”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始終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和“硬道理”。北京地鐵一次又一次刷新著建設新紀錄,由原來的長安街及其延長線、二環內舊城、北部局部區域擴展到中心城大部分地區及昌平、順義、通州、亦莊、大興、房山、門頭溝等近郊新城。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17號線將服務城市副中心、未來科學城等重點區域,新機場線將服務北京新機場,昌平線南延一期將服務北京冬奧會,平谷線將首度駛出北京城,連接河北燕郊……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總經理丁樹奎介紹了北京副中心的規劃線路,“正在編制中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將重點支持副中心的建設。”一方面加強副中心與核心區的聯繫,一方面優化提升副中心內部線網。根據今年4月21日發佈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雄安到北京新機場將規劃地鐵快線,線路將與北京新機場線進行銜接。這意味著從雄安到北京城區,可以通過坐地鐵前行。

快捷高效的交通網絡建設無疑將支撐雄安新區的高質量發展。“雄安發展要構建好和北京重大功能區等幾個地區的高效基礎設施網絡,特別是軌道交通,這是一種新型的協同關係。”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北京地鐵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將發揮市郊交通網絡的銜接作用,滿足遠郊區居民的交通需求,形成輻射周邊的通勤圈,加快京津冀一體化,實現城際高速鐵路、市內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便捷換乘。”

從“有形票”到“無形票”

軌道交通智能化發展有效提升服務品質

視頻採訪: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檢測中心主任 張莉

“這2號線原來等一輛車至少也得十多分鐘,有時候錯過了這趟車,沒準兒就遲到了。”家住崇文門的朱先生對記者說,“現在可不一樣了,要說這地鐵發展越來越好,咱從發車間隔就能看出來,現在恨不得剛走一輛,下一輛車就進站了,倍兒快!”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早期北京地鐵2號線東四十條站站臺

想必朱先生的感受也是眾多“老地鐵族”的感受。最初,北京地鐵列車運行最小間隔時間是14分鐘,發信號都是人工控制,站間調度要通過電話通知下一站。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發展到現代信號系統,2009年,1號線運行間隔就已經可以達到2分鐘15秒。如今,北京地鐵實現最小發車間隔達到2分鐘以內,位於世界領先水平。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曾經的北京地鐵紙質參觀券和車票

除了硬件,北京地鐵在服務方面也大大提升,最顯著的體現當屬車票的變遷。

北京地鐵剛運營的時候,實行的是內部售票,憑單位介紹信在各車站購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地鐵票也一直是紙質車票,到北京奧運會前夕,車票演變成“無形”票,結束了38年紙質車票的歷史,正式進入了刷卡時代。從2017年12月23日起,北京地鐵實現了線上購票、車站取票。2018年4月29日,北京地鐵全路網全面啟用二維碼過閘方式,乘客只需下載“易通行”APP就可以掃碼進站、出站付費,不必再排隊購票取票了,北京地鐵全面進入手機掃碼乘車的“新時代”。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正在抓緊測試人臉識別進站功能,年內有望在部分人流量不太大的地鐵站試點。未來,在北京乘坐地鐵進出站,可能只需“抬個頭”。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乘客在地鐵8號線奧林匹克站使用二維碼刷碼進站

除此之外,加裝防護屏蔽門、增建換乘通道、縮短換乘步行距離、站廳加裝空調系統、配備升降電梯、配備安檢及引導人員……以乘客為中心,追求人性化設計,“以人為本”已經成為當前時期北京地鐵發展的核心理念,不難想象,未來北京地鐵的服務必將會越來越智能,越來越貼心。

從政府投資到引入社會資本

建設運營新模式更好服務首都交通發展

視頻採訪:京投公司融資計劃部總經理 鄒順華

每天清晨,楊帆都要從西紅門前往中關村上班,20多公里的路程,在早高峰的北京,乘坐地面公交出行是不可想象的,地鐵4號線和大興線就成了他最便捷的選擇,從進地鐵到出地鐵也就45分鐘。

北京地鐵4號線和大興線從南城的大興直通北城的海淀,沿途經過人口密集的大型居民生活區、學術文化濃厚的清華北大、有“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繁華的西單商業區、圓明園等旅遊風景名勝區,是一條極具特色的線路,2009年至2010年期間,兩條線路相繼開通。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北京地鐵的運營里程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這其中,PP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建設運營模式無疑起到了助推作用。

“PPP模式有效解決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資金短缺問題。”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偉亞坦言,當年利用PPP模式運作對4號線項目進行了深入探討,這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首次探索和實施市場化PPP融資模式。該模式發揮的作用不僅是引入社會資本,拓寬融資渠道,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一同引入了先進管理經驗,提高了服務水平,而且通過市場化競爭,促進了體制機制轉變,提高了行業建設運營管理效率。

北京地铁:驶出首都新速度 托起城市新高度

成功複製PPP建設模式的北京地鐵14號線

早在2006年,北京市政府與京港地鐵簽署了《北京地鐵四號線項目特許協議》,開創了地鐵投資、建設和運營新模式,北京地鐵4號線也成為內地首條以“特許經營模式”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2012年開展地鐵14號線PPP項目,引資150億元。2013年-2015年期間,開展地鐵16號線PPP項目,引資150億元;2015年-2016年,開展新機場線PPP項目,引資150億元……

楊帆每天上下班穿梭在快速高效的北京地鐵4號線時,他可能不會想到,自己就是受益於PPP模式的眾多北京市民之一,而北京地鐵建設運營中探索出的這一模式不僅運用在了北京,還被推廣到了全國很多城市的地鐵建設運營中,受益人群將會越來越多。

北京地鐵,作為首都的“大動脈”,每天把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運送到不同的目的地,安全高效,綠色便捷。北京地鐵的快速發展,更是體現著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城市發展的“中國速度”與“中國質量”。

近年來,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自動駕駛、中低速磁懸浮等新技術相繼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底開通的燕房線,是我國首條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運行地鐵線路,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操作進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在中國,在北京,地鐵新時代正在向著我們呼嘯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