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民間故事「觀音山傳說」

平邑民間故事“觀音山傳說”

觀音山,坐落在平邑鄭城鎮駐地東北,山頂中間有個石柱子,當地人都叫作掛心橛子,說起這掛心崛子的來歷,還有一個叫人傷感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觀音山腳下的桃峪村,住著一位姓廉的寡婦,丈夫很早就死了,撇下她和兒子得根。廉寡婦受盡千辛萬苦,才把得根養大。平時有一口好吃的,也要留給得根吃,有一件像樣的衣服,也要披在得根身上。得根被廉寡婦寵壞了,整天好吃懶做。村裡人就給廉得根起了個外號“懶得很”。直到三十歲出頭,他才娶上一門媳婦。俗話說得好:“懶人有懶福”他那媳婦倒也有幾分姿色,不過,她面善心狠,為人歹毒,是當地出名的“母老虎”。

媳婦過門之後,也是好吃懶做,和廉得根一個德性。正好印證了那句話“彎刀對著瓢切菜,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她平常有點好吃好用的,只顧自己享受。自己偷著吃飽喝足,就躺在床上裝病,說不想吃飯。對待婆婆,沒一點兒人味,一日三餐,只給婆婆一些殘湯剩飯。這倒還罷,由於惡兒媳好吃懶做,一向勤勞儉樸的婆婆難免要說叨幾句,惡兒媳就視婆婆為眼中釘,肉中刺,經常在廉得根面前吹“枕頭風”,說婆婆的壞話。

廉得根呢,天生就不是個好玩意,和他老婆是一個鼻孔出氣,對老婆的話言聽計從。於是,兩口子像待牲口一樣使喚老孃,稍有不順,不是打就是罵。可憐老人家早起晚睡,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寒冬臘月穿著雙夾鞋片,挪動著凍得紅腫的小腳,推碾拉磨,洗衣做飯。周圍的街坊鄰居都看不下去,暗地裡咒罵得根他們倆口子不得好死。

得根媳婦因為有幾分姿色,嫌惡丈夫粗魯愚訥,暗中和村裡一個青年相好,老母看在眼裡,難免數叨幾句。惡媳婦嫌老孃多管閒事,在家障手礙眼,加上老人家年老體弱,經常鬧病,不能幹活,惡媳婦就在丈夫面前一個勁地說婆婆的壞話。廉得根這個畜類,竟和老婆一起,把老孃弄到山上,住在一間草草搭成的石屋裡。給她一點糧食,讓她自己獨自一人在荒山野嶺中生活。老孃身體有病、臥床不起,也不管不問。

廉寡婦天天以淚洗面,每想起往事,更是傷心不已。丈夫早年丟下她母子撒手而去,她一個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兒子拉扯大。本指望著晚年有個依託,過好日子,想不到得根成家後,兒子媳婦都不孝,把親孃當成仇人。每念及此,便傷心落淚,常常從夜裡哭到天亮,又從天亮哭到夜晚,結果把兩眼都哭瞎了。眼睛失明,手腳不便,日子就更難捱了。到了冬天,小屋四處透風,廉寡婦凍得了不得,已經斷糧好幾日了,她又冷又餓,就拄著柺棍,摸索著下了山,來到自己家門口。惡媳婦一看,頓時臉就黑了,想要出門趕她走,已經來不及了,又怕四鄰百舍議論。

於是,惡媳婦靈機一動,反裝著好意迎上門口,攔著婆婆,說:“婆婆,你眼看不清道路,別到處亂走,要吃的,就讓孫女給你送去好了。”說著把婆婆領進門,安頓在她原來住的小屋裡。轉過身來,她板起兇惡的面孔,對得根說:“去!到豬欄看看豬秧子有吃剩下的沒有,盛一碗讓那老母親吃個夠!”得根雖不情願,也沒辦法,就拿著個破瓢,到豬食槽裡盛了一碗豬食。惡兒媳又從鍋裡盛出一碗剩飯,攪和成一大湯碗“燴飯”,讓小閨女送去。

廉寡婦矇在鼓裡,心想今天是什麼好日子,能吃到兒媳婦送上門的飯菜。接過飯碗,就狼吞虎嚥的吃起來。但吃著吃著,越吃越覺得不是滋味,問站在身邊的小孫女:“你娘給我送來的飯菜是用什麼做的?怎麼不是個好味呀?”俗話說,孩子嘴裡吐實話,小孫女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奶奶。廉寡婦一聽,傷心透了,嗷嗷大哭起來,把剛吃下去的東西都哇哇吐了出來,一頭栽倒在地,昏了過去。待甦醒過來,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傷心。

到了晚上,廉寡婦取了三炷香點上,跪對蒼天,一邊哭,一邊數叨:“你這個喪盡天良的女人! 欺負我人老眼瞎,給我豬食吃。老天呀! 你若有眼,你就懲罰懲罰這個壞女人吧!”說完,倒在地上死了。

不大一會兒,天空烏雲翻滾,雷雨大作,“轟隆”一聲巨響,一個大火球落在得廉根家的房頂上。天亮以後,人們發現,得根的媳婦被開膛破肚,廉得根也被燒瞎了雙眼,只有小女孩被氣流從屋裡掀到屋外,好好的。有人說,這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顯靈,把得根媳婦的黑心扒出來,掛在了觀音山上的石橛子上。後來那個石撅子,被當地人叫做作掛心橛子,以警示世上那些不孝的人們。

關於作掛心橛子傳說,在平邑附近聽說有好幾個。這些傳說雖無法去辨別真偽,但它宣揚是人人向前善的思想,我們在欣賞閱讀的同時也要銘記: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