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區塊鏈dApp大規模應用?抽象化基礎層經濟或許是關鍵

譯者按:如果用戶在與自己喜歡的dApp進行交互時,需要支付底層區塊鏈網絡的通證(例如以太幣),那麼這個dApp及其底層網絡將難以被大規模應用,這也是伯克利大學區塊鏈組織成員Leland Lee所要探索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種轉移ERC20通證的機制,它與智能合約進行交互,並且不需要用到始發錢包中的以太幣。

原文標題為:《基礎層網絡經濟抽象化-Layer 1 Economic Abstraction》以下為正文:

在當前的區塊鏈交易費用模型中,如何通過抽象化基礎層經濟(economic abstraction)來驅動更多的區塊鏈和dApp使用?


如何實現區塊鏈dApp大規模應用?抽象化基礎層經濟或許是關鍵


全服務加油站(Full Service Gas Station)

序言

你需要了解的是,當你提取一些ERC20 通證,並將其發送到一個新地址時,那你是無法直接使用這些ERC20 通證的(因為新地址裡沒有以太幣)… 或者當你想和dApp交互,但你的錢包當中只有ERC20 通證時,你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這類情況幾乎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並且阻礙了區塊鏈的用戶體驗及可用性。我們需要對底層區塊鏈進行經濟抽象化,以鼓勵通證和dApp的使用,從而推動大眾採用區塊鏈和dApp。

用戶關心的是:

  1. 獨立於底層鏈,與dApp或 服務進行交互;
  2. 防止交易費用的損失;
  3. 每筆交易的資本收益會計核算;
  4. 與抗審查協議進行交互;

沒法發送?


如何實現區塊鏈dApp大規模應用?抽象化基礎層經濟或許是關鍵

當你嘗試發送 ERC20通證時,有一些方式會導致失敗,另一些則會成功

我們設計了一個轉移ERC20通證的機制[1],它與智能合約進行交互,並且不需要用到始發錢包中的以太幣。這是通過一個鏈外的delegator代表signer支付交易費而實現的。作為感謝,委託人會接收到底層通證的一筆費用。

用戶的需要

用戶通常只能使用原生通證與區塊鏈進行交互。在一個價值存儲鏈中,這無關緊要,因為這隻涉及到一種交易,並且交易所支付的費用,與轉移的價值,同屬一種通證,但這僅涉及非常少數的區塊鏈。大多數區塊鏈允許並鼓勵資產和應用建立在其之上。在這類情況下,用戶感興趣的,是與區塊鏈上的應用進行交互,如果dapp擁有自己的通證,為什麼用戶需要使用底層的區塊鏈通證?

如果區塊鏈真的成為了未來的基礎設施,那麼每個人都必須要關心多種原生通證,這樣他們才能夠和去中心化web進行交互?

經濟抽象化用例

如何實現區塊鏈dApp大規模應用?抽象化基礎層經濟或許是關鍵

經濟抽象化的幾個用例

1、與一個dApp進行交互→通常情況下,最終用戶只希望與特定的dApp進行交互,而不會關心這個dApp位於哪條區塊鏈上。開發人員可以構建一個服務,併成為委託人,讓所有的費用都以dApp的功能型通證進行支付。這也提供了區塊鏈可移植性的附加好處,即開發人員可在不影響底層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切換底層區塊鏈。2、空投→ 簡單的通證空投情況下,除非用戶在自己的地址中擁有以太幣,否則,他們就無法使用這些空投幣。相反,發送給用戶經處理的通證,那麼用戶就可以立即使用dApp或者服務。

3、穩定幣的會計核算→ 有一種情況,一個公司或者個人希望用穩定幣,而不是底層的區塊鏈通證進行所有的會計核算工作,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會是一起應稅事件。

如何推動採用

通過將dApp綁定到一個底層鏈,它本質上是將用戶與底層鏈聯繫起來。用戶必須始終確保他們具有足夠的以太幣或其它原生通證,以便在各種網絡條件下進行交易。這增加了會計工作和複雜性,使得應用更加困難。困難在於,用戶必須更多地依靠自己來滿足基本需求。通過減少用戶體驗中的心理複雜性,最終用戶可更容易地與dApp進行交互。通過消除損失厭惡( loss aversion),將大大降低摩擦。這消除了以前存在的使用障礙。

1、企業採用:如果一個大型企業使用了一個dApp,那如何為所有用戶提供會計工作?設想一個去中心化的訂單系統,每當一個人需要更多的paper時,他們將不得不提交一筆鏈上訂單。企業必須按順序向每個用戶的錢包分發以太幣(或其它原生通證)。這增加了一層會計的複雜性和浪費,因為用戶將以不同的速率來使用他們的以太幣,並且有部分人會丟失粉塵數量的通證。但有了交易費用委託的情況下,只需要有一個以太賬戶,並且由於每個用戶都有一個公私鑰對,這個企業仍可使用鏈上的方式作為可信來源。

2、個人用戶採用:每一筆交易,都會伴有協議要求的交易費用,而用戶需要為dApp的使用支付相應的費用。相比支付兩種不同的通證,開發者可以成為其用戶的委託者,並支付所有的區塊鏈交易費用。這鼓勵新用戶嘗試dApp,並鼓勵現有用戶進行更多的交易。開發者可以實現這樣一個模型:其中前n筆交易是免費的,而隨後的任何交易則需要付費。很多來自傳統app / SaaS世界的模型都可以在這裡應用:廣告、免費增值、付費、訂閱、即付即用等鼓勵增長的模型。用戶寧願在訂閱模型中支付稍多一點的費用,也不願意承擔跟蹤每筆交易費用的開銷。

標準

為了鼓勵這種發展,我們就需要用於發送通證和智能合約執行的委託交易費用支付標準。一些區塊鏈已在嘗試這樣的行為,例如VeChain和Stellar[2]。VeChain稱其為多方支付,並允許第三方支付費用。在它們[1][2]的實現當中,master address向所有users提供credit,這些credit在他們每次轉賬時從他們的餘額中扣除。在以太坊中類似的存在是一種ERC20 allowance。VeChain的實現優點在於抗審查,users無需通過鏈外層網絡委託交易,而是可直接向區塊鏈提交交易。Stellar的功能則被稱為通道,其中source賬戶不同於交易發起者的賬戶。

已經有人嘗試在以太坊平臺上創建這類標準,例如 ERC-1077、ERC-777、ERC-865以及ERC-1228;

但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個標準會依存於智能合約層?理想情況下,它應該是在協議層中實現的,這可使dApp使用變得更容易。因此,用戶可直接將交易提交給礦工或驗證者,而不是鏈外的委託人。

減少摩擦

這些系統的唯一目的,就是減少摩擦並鼓勵採用。如果用戶在與自己喜歡的應用進行交互時,需要付各種各樣的費用,那麼區塊鏈就無法成為下一代的互聯網。一個簡單的預測:未來,幾乎所有的dApp都會為他們的用戶支付相關的費用,並且實現更多用戶所習慣的系統,如訂閱費等。

技術細節:

你可以查看GitHub倉庫:https://github.com/lelandlee/pay-with-DAI#technical-details

替代選擇

對於鏈上交易而言,它需要很多價值委託費用,但如果用戶的交易不需要在鏈上完成,那麼還有其它方法可提供類似的功能。這包括:狀態通道、Plasma以及Oracles(這些可被認為是二層經濟抽象:)).

進一步閱讀:

反對經濟抽象 — Vlad Zamfir

關於抽象 — Vitalik Buterin

1.:Leland Lee, Alan Lai(伯克利大學區塊鏈)和Phillip Liu Jr. (JD Capital)在MakerDAO和Wyre贊助的黑客大會上完成了這個項目;↵

2.作者不持有VeChain 或 Stella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