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第2107期文化产业评论

本报告以收集到的1995年-2017年北京电影行业的裁判文书为样本,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基础数据的分析。电影行业案件数量年度趋势,北京各级法院审理电影行业案件数量分布,电影行业案件原告与被告身份特征,行业案件案由数量分布,行业案件裁判文书的数量分布,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比率,北京电影行业侵权类案件特点,合同类案件特点等。以下是报告全文,供参考。

作者 | 菲林律师

来源 | 北京菲林律师事务所

正文共3660个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面向未来,“不娱乐,即淘汰”。这句话看似危言耸听,却预言了趋势。

2017年,科技领域的关键词无疑是人工智能,未来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将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取得爆炸式的发展,大大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

而在人类精神文明领域,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娱乐行业正在通过一部部的作品、作品的组合影响着人们的大脑。

《娱乐至死》(作者:【美】尼尔·波兹曼)这本书甚至提出,人们会因沉迷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而放弃思考,人们最终将被自己热爱的东西毁掉!但是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始终只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有能力享受娱乐带来的益处,也能控制娱乐的负面影响。

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深入研究泛娱乐行业的规律和趋势,为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定能创造影视娱乐行业美好的未来!

《影视娱乐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是菲林为行业贡献的第一部作品。为避免作品问世拖宕过久,我们将采取分篇(电影、电视剧、游戏)及分地域的发布的方式,最终再结集成册。

北京电影行业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电影行业案件数量年度趋势

从1995年至2017年,电影行业案件数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因检索期间及数据滞后性的问题,可能引起2015年至2017年的数据下降,该三年的数据不具有趋势意义,仅供参考。具体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结合上图数据分析可知:

从2005年开始电影行业案件纠纷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与我国2002年以来的电影产业改革的步伐相匹配,具体包括电影院线制改革(2002年开始)、非共有资本进入的改革(2005年开始)。

2011及2012年统计得到的案件纠纷数量骤然减少,原因可能是和司法机关裁判文书公布的政策变化相关,并非代表实际案件纠纷下降。

二、北京各级法院审理电影行业案件数量分布

经统计,北京市各级法院中审理电影行业案件数量最多的是朝阳区法院,其次是海淀区法院。具体排名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电影行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集中扎堆于朝阳区和海淀区,因此,该两个地区的行业内纠纷也相应多发,法院审理的案件相应较多。

三、电影行业案件原告与被告身份特征

电影行业企业仅作为原告的案件数量有781件,电影行业企业仅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有182件,原被告双方均为电影行业企业的案件有1,581件,详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电影行业的纠纷超半数是发生于行业内企业之间。另外,行业内企业起诉行业外的主体的纠纷也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四、行业案件案由数量分布

我们对电影行业案件的案由进行了排名。因各个案件实际确定的案由并非属于同一级别,涉及多个级别,因而无法在同一级别比较案由数量,故我们的排名结果也就涉及多级案由。其中,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及著作财产权纠纷位居纠纷前3名。详细排名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结合上图及具体数据分析可知:

1.关于著作权的纠纷占据约五分之四的比重,其中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类型的案件所占比重接近二分之一;

2.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高发,占全部诉讼的32%,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当然,因案由多级的原因,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实际数量占比应高于32%

五、行业案件裁判文书的数量分布

为了解电影行业案件的纠纷解决方式,我们对于裁判文书的种类进行了统计,结果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结合上图分析可知:行业内的案件纠纷绝大多数还是会以法院判决的方式解决,所占比重约为90%,双方和解而撤诉或调解成功的比例极少。

六、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比率

为了解电影行业企业对于法律服务的依赖性,我们对行业企业在诉讼中是否聘请律师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

1.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案件占比为87%

2.行业企业在诉讼案件中对于法律服务的依赖性很高。

北京电影行业各类案件特点

根据统计,侵权类案件共计2,219件。我们分了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统计得出的侵权案件总计2,219件,其中1,885件认定侵权,视为胜诉,333件没有认定侵权,还有1件裁定撤诉。具体结果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本次统计得出的2,219件侵权案件中聘请律师的案件数量达到了2,015件,没有聘请律师的案件数量是204件。因此,电影行业的侵权案件中91%的案件有律师参与诉讼代理工作。具体参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另外,原被告是否是行业企业与聘请律师的积极性也体现出了相关性。原被告均不是行业企业的案件,聘请律师的案件比例是8%。仅原告是行业企业的情况下,原告聘请律师的案件比例最高,达到92%。相比之下,仅被告是行业企业的案件中,聘请律师的案件比例略低,为81%。详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结合上图和具体数据情况,我们可以得知:

在侵权类诉讼案件中,电影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积极性较高,尤其是在行业企业作为原告的情况下。

  • 原告聘请律师与案件胜诉的相关性

所有侵权类案件中,仅原告是行业企业的案件总数是722件。这些案件中,胜诉案件(被认定侵权的案件)有549件,其中聘请了律师的胜诉案件有496件,没有聘请律师的胜诉案件仅有53件。具体参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结合上图和具体数据情况,我们可以得知:

在侵权类案件中,聘请律师的行业企业胜诉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在仅原告为行业企业的侵权类的案件中,90%的胜诉案件由律师代理。

所有侵权类案件中,原告要求赔偿且经法院判决的案件数量是1,884件,其中,一审案件1,457件。我们对侵权案件赔偿金额区间频率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得知,在全部侵权案件中,共有1,816个案件的赔偿金额集中在1-80,000元之间,数量占全部要求赔偿的侵权类案件的96%。判令赔偿的最高金额是3,600,000元,仅有一个案件。详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进一步明确判决赔偿金额的区间构成,为案件当事人得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数据,我们对上图中集中的1,816件案件的赔偿金额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结合上面两张图和具体数据情况,我们可以得知:

在电影行业侵权案件中,法院认定侵权后判决赔偿金额普遍偏低,在原告要求赔偿的侵权案件中,62%的案件赔偿金额不超过11,000元,79%的案件赔偿金额不超过20,000元,这与侵权人轻易就可以从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侵权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实际导致侵权成本太低。

在所有侵权案件中,我们共采集到了595个案件的律师费金额。律师费的最高金额是288,000元,仅有一个案件,且是唯一一个超过200,000元(不含)的案件,最低金额是250元,共有2个案件。我们将律师费金额分区间计数分析,得到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结合上图和具体数据情况,我们可以得知:

1.在采集到律师费的595件案件中,共有493个案件的律师费金额不超过10,000元,数量占比达到83%。

2.该595个案件中,律师费金额超过或等于法院判赔金额的案件达到132件,占比22%。

3.电影行业侵权案件的律师费金额普遍偏低,这与法院判决的侵权赔偿金额普遍偏低的现状相一致,在侵权赔偿金额、律师费金额都偏低的情况下,司法和法律的价值很难体现。

二、合同类案件

  • 合同类案件的案由分布

经统计,合同纠纷案件总数296件。其中涉及的合同类型非常广泛,包括电影投资协议、合作协议、人员聘用类合同、电影制作、设备采购、电影营销、版权销售、股权转让等等。我们对合同纠纷案件的案由进行了数量排名,前十名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从上图可知:

1.劳务合同纠纷类型案件占合同纠纷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

2.其余均符合行业内商业交易中所需要的合同所涉及的纠纷;

3.从电影前期策划、到中期投资、拍摄、制作、到后期宣传、发行直至衍生品开发的整个电影生命周期均存在各种类型的法律风险,易产生各种纠纷。

  • 合同类案件的胜诉率

本次统计的合同类案件总计296件,其中,胜诉(认定违约)案件165个,败诉(不认定违约)案件131个,胜诉与败诉的比例接近1:1。具体参见下图。

北京电影行业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 合同类案件的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比率

下图为合同类案件中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比例图。电影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案件数量为186个,未聘请律师的数量为110个。

从上图可知:

1.行业企业在诉讼案件中还是偏向于聘请律师代理案件;

2.在诉讼阶段,行业企业对于律师的依赖性很高。

三、其他类案件

除了侵权、合同两大类案件之外,还有极少量其他类型案件,包括劳动争议类(非劳务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类案件)、公司类和不正当竞争类。其中,劳动争议类案件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电影行业对于人员聘用类的问题应多加关注。

结论

本报告以收集到的1995年-2017年北京电影行业的裁判文书为样本,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基础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 电影产业各个环节均存在法律风险

在从电影前期策划,到中期投资、拍摄、制作、到后期宣传、发行直至衍生品开发的整个电影生命周期中,存在种类多、数量大、预防和应对难度高的法律风险。

  • 电影行业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高发

电影行业企业发生的诉讼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占比超过32%。这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拥有针对互联网侵权的风险防控预案应成为每个电影行业企业的标准配置。

  • 电影行业企业聘请律师的积极性高

聘请律师的行业企业胜诉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在仅原告为行业企业的侵权类案件中,90%的胜诉案件由律师代理。

  • 电影行业侵权类案件的判决赔偿金额普遍偏低

在权利人诉请赔偿的侵权案件中,62%的案件赔偿金额不超过11,000元,79%的案件赔偿金额不超过20,000元。这与侵权人轻易就可以从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侵权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司法判决赔偿金额低,司法判决对侵权人就毫无威慑力。遏制侵权案件高发,司法判决提高侵权赔偿金额势在必行。

//主题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