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肉雞的關鍵飼養技術

塑料大棚飼養肉雞,在春、夏、秋三季管理比較容易,在冬天比較困難。進雛前24小時要調節好棚內溫溼度,使育雛區溫度達35℃,溼度達65%~70%。初養大棚要提前48小時升溫,並排除棚內地面溼氣。

冬季大棚肉雞的關鍵飼養技術

溫度各生長時期雞對溫度的要求不同,但基本為1日齡~3日齡35℃,1周齡35℃~32℃,2周齡32℃~29℃,3周齡29℃~27℃,4周齡27℃~24℃,4周齡以後為21℃~18℃。需要注意的是,溫度的降低是個緩慢的過程,要以雞群生長有舒適感為標準。給溫方式一般用地爐,也可用煤爐給溫,但要防止煤氣中毒。每天棚內溫度要保持基本穩定。

光照進雛後48小時連續光照,強度為每10平方米光照25瓦左右,以後為23小時光照,21日齡後,逐漸改為16小時光照,14日齡以後夜間可以採取開燈1小時,閉燈2小時的方法。燈泡的安裝可以每5米~8米一個燈座,根據生產需要裝上不同功率和顏色的燈泡。

冬季大棚肉雞的關鍵飼養技術

飲水和喂料除非免疫需要,一般應不斷水,進雛後先喂溫開水,內加5%紅糖和電解多維。飲水後2小時~4小時,在料盤上撒料。第1周每天給料6次,每次以25分鐘~30分鐘盤料內基本吃完為宜。第2周改用料槽或料桶,每天給料4次~5次。第3周以後每天飼餵3次,保證料桶不斷料。每天飲水器要早晚各清洗一次,料桶要保持清潔,並適時逐漸更換不同時期使用的雞料。

通風通風能滿足肉雞對氧氣的需要,及時排出有害氣體。冬季一定要解決好保溫與通風這一矛盾,保溫不能忽視通風,同時要防賊風侵入及風直吹雞身。

溼度棚內溼度不要過大,0日齡~21日齡以65%~70%為好,以後保持60%~65%,但是塑料大棚飼養肉雞,溼度一般難控制。

環境衛生棚內杜絕外人參觀。及時清除糞便,保持養雞用具的清潔及飼養員自身的清潔衛生。可以將棚內一角隔離開,用於病雞隔離飼養,死雞用塑料袋密封帶出大棚,定點解剖診斷並遠離大棚銷燬。

冬季大棚肉雞的關鍵飼養技術

疫苗免疫接種疫苗接種項目和時間應根據各地具體情況而定,以下僅供參考。7日齡新城疫IV系苗點眼滴鼻。14日齡、25日齡傳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飲水。28日齡新城疫IV系苗飲水,同時配合滅活疫苗注射效果更好。疫苗接種對雞是個應激,所以在防疫期間要適當提高育雛溫度,並在接種前後兩天的飲水中加入抗應激藥或多維。疫苗稀釋用水最好是涼開水,飲水免疫時在水中加入適量脫脂奶粉,以延長疫苗有效時間。飲水免疫前2小時~4小時要適當停水,並增加飲水器的數量,保證2/3的雞能同時飲到水並在2小時~3小時內飲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