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基本常識,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該名稱可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從網絡結構上看,物聯網及時通過Internet將眾多信息傳感設備與應用系統連接起來並在廣域網範圍內對物品身份進行識別的分佈式系統。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當時急於互聯網、RFID技術,EPC標準,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構造了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簡稱物聯網)。

物聯網的基本常識,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的定義

目前較為公認的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當每個而不是每種物品能夠被唯一標識後,利用識別,通信和計算等技術,在互聯網基礎上,構建的連接各種物品的網絡,就是人們常說的物聯網。

物聯網的基本常識,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中的“物”的含義要滿足一下條件才能夠被納入“物聯網”的範圍:

(1)要有相應的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數據傳輸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儲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系統;

(6)要有專門的應用程序;

(7)要有數據發送器;

(8)遵循物聯網的通信協議;

(9)在世界網絡中有可被識別的唯一編號。

物聯網的基本常識,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的發展與形成

物聯網的發展跟互聯網是分不開的,主要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物理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它實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第二,物聯網是比互聯網更為龐大的網絡,其網絡連接延伸到了任何的物品和物品之間,這些物品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絡連接在一起,進行更為複雜的信息交換和通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