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及環保新商機,讓中日企業探討新商業模式

能源及环保新商机,让中日企业探讨新商业模式

理光軟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從事機器視覺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研究多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這一技術應用在了新能源業務上。

兩年前的2016年,於浩總經理去光伏電站訪問時,聽他們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數十、數百公頃面積的太陽能電站,發電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由於電池質量或者遮擋等原因,組件面板上出現紅外可見但肉眼不可見的熱斑。這種熱斑很難發現,其不僅有礙發電,還會損害組件並擴大。電站面積大,運行人員少,無有效手段及時發現問題。

於浩總經理對計算機視覺技術非常的熟悉,他開始動腦筋考慮如何高效地、全面地尋找發生故障的面板。“我們在無人機上裝了兩部相機,高清可見光相機和紅外相機。高清可見光相機用來定位太陽能發電面板,紅外相機用來尋找和識別發生故障的面板。”於浩總經理說。

無人機加上理光的圖像處理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在新能源方面發揮出新的作用。此後該太陽能面板自動診斷系統在數十家電站進行了現場實驗。

動力電池的回收市場非常巨大

從2018年8月1日起,中國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兩項新規開始實施。

進入2018年以後,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開始出現巨大市場需求。華創證券預測,今年動力電池新增報廢裝機量將達 11.14GWh,同比大幅增長 278.9%,對應重量約 9.22 萬噸,同比增長 273.3%,回收需求正在迅速增長。其他方面的數字顯示,2年後的2020年,中國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可達107億元(約1750億日元),而且其後市場還會不斷翻番。

目前中國的電池回收市場長期被小作坊式低水平小散企業佔據,不用說鋰、鈷等稀有金屬,便是鉛等有色金屬的回收,也做得非常粗糙。

三菱材料公司是家有色金屬的提煉企業。該公司在2017年已經開始在日本進行了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回收處理工作,做了將動力電池從栃木縣運送到福岡縣的運輸實驗,在報廢電池的保管、轉運等方面獲得了大量的實驗數據,2018年2月已經完成相關報告。

在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之前,日本的技術如何與中國市場結合,商業模式該如何建立,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日本企業不一定能夠與無視環境的小作坊進行競爭,而和中國大企業能否建立起合作關係,今後需要做的工作不少。

舊家電回收的商業模式,中日不同

中日兩國都對舊家電的回收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在日本我們看到是消費者支付家電處理費用,地方政府負責回收,企業進行拆分後,拆分得到的金屬等原料的銷售利益歸企業。這樣的商業模式,讓企業能穩定地賺取利潤,日本的舊家電的回收再利用也做得比較完美。

中國的舊家電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需要回收者向消費者支付一定費用後,才能獲取。政府對舊家電的再利用有一定的行政補貼,但各地方的補貼金額不一樣,不能保證今後一直提供補貼。結果造成政府方面出資建成的再利用工廠,因為沒有從消費者手中購買家電的相關費用而開工不足,而購買家電進行拆分的小作坊,把能賣錢的部分拿走後,留下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像日本地方政府那樣有組織地回收舊家電,然後交給企業進行再處理,這需要中日政府之間、企業之間建立新的合作模式。目前我們還看不到這方面的合作,而中國的舊家電回收再利用問題今後則會愈發緊迫。

中日企業合作的新模式

理光軟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的光伏電站維護巡檢服務,很快受到了中國企業的關注。2018年3月22日,北京中科利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利豐)與該研究所聯合對外發布成立“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開啟跨境孵化和國際化跨界合作新階段。

其商業模式是這樣構建的:

在中關村管委會和海淀區政府的支持下,理光軟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在2016年1月,與中關村大河資本跨界合作,共同成立大河理光創新加速器,致力於提升跨國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效率,為創業公司開放大企業服務平臺,提供跨境孵化和跨界合作等服務。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通過這種合作機制,成功孵化出一批中關村創業企業,中科利豐就是這些企業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成長壯大後的中科利豐反過來強化與研究所的合作,2018年3月與理光軟件研究所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在機器人巡檢、風力發電的檢測檢修、工業VR/AR應用方面進行方向性研究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其投入技術研發的費用,在2018年到2021年的三年時間內將超過3千萬元。大河資本和藍馬資本以直接投資的形式,參與到中科利豐的實際運營。同時,中科利豐也獲得了北京市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

中科利豐和理光軟件研究所將利用聯合實驗室的平臺,探索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與中國企業合作開拓新市場,理光與中科利豐為日本先進技術在中國落地、轉化和跨行業使用,創立了一個新思路、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