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你就明白,唐朝的女人爲啥能活躍在歷史舞台上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有一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性的地位可以說是比較低的,入仕為官,參與朝廷大事一般都是男人乾的活,但是唐朝,尤其是唐朝前期,女性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很多,如長孫皇后、武后、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為什麼在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唐朝的女性活躍在政治舞臺這麼多呢?

看完你就明白,唐朝的女人為啥能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了

長孫皇后劇照

首先,我覺得最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國古代權力集中於以家天下為傳統的皇家專治,他們是皇帝身邊比較重要的人,皇帝的專權為她們參政創造了機會。

北方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對唐朝的影響

北方的少數民族有的以女性為首領,像鮮卑、党項、突厥的婚姻關係較為原始,女性的地位較高,北方的少數民族一般以放牧為生,放牧、狩獵形成一種、強悍、勇武、雄健之風女性也受其影響,比較自由、開放。李唐皇族本身就有北方少數民族血統,他們又曾與北方少數民族混居,李家發跡於北魏,然後直接傳承鮮卑族為主的北朝政權,文化習俗上沿襲了他們的傳統,唐朝統一後,帶到了中原。這為婦女參政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看完你就明白,唐朝的女人為啥能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了

武則天劇照

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相對寬鬆

唐朝的封建禮教其實還沒有那麼嚴重,社會上的婦女可以再嫁,女性也沒有纏足,這說明唐朝的強盛統治還沒有需要禁錮人們的需要,與宋朝的婦女比較起來,他們要幸福得多,特別是處於社會上層的女子,讀書習文,騎馬射箭,都有涉獵,這些都是對參政有所幫助的。

看完你就明白,唐朝的女人為啥能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了

太平公主劇照

主觀上與她們的自身修養和努力有關

文德皇后,她出身於一個貴族官吏家庭,好讀書,受過封建思想教育,使她有較寬廣的視野,不至於把自己侷限在丈夫子女等家庭的小天地裡面,從而使它具有較為遠大的政洽眼光。太平公主是高宗幼女,武則天親生,從小特承恩寵,以至二十餘年,天下獨有太平公主。武后常說太平像自己,謀略多,並且很多事都會與她商量。韋后是中宗的元配,後來被貶到外地,“累年艱危,情又甚篤”,當時中宗曾向她許諾,“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中宗復位後,韋氏就是皇后。再看上宮婉兒,她原來只是一個宮掉的身分,小時候由母親教育,武則天招她進宮時,她已相當聰慧了。所以,或者是家族因素,或者是患難與共,都為她們參政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看完你就明白,唐朝的女人為啥能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了

上官婉兒畫像

能參政的婦女,都作過一番努力, 她們是懂得政治的,她們能成為皇帝的好幫手,長孫皇后多次給李世民說,要他珍惜人才,像魏徵直諫李世民,引得李世民不高興,就是長孫皇后勸說的,李世民也對這位皇后比較滿意,也多次與她談論政事。武后就不必說了,李治都要求一塊上朝了,官婉兒得到則天和中宗兩朝的重用,上官婉兒不僅具有才智,而且懂得政治,深得武后及武三思等人的信任,間接參政,且又善於圓滑行事,周旋於皇室與後黨之間,後黨盛則擁護之,暗中亦維護皇族,皇族強則又暗中保武姓,最後完全依附韋后,為韋后出謀獻策,成為中宗時代的當權人物。公主在武后之朝,雖參預武后之謀議,後來誅罰二張,膽識過人,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中宗過世後,韋后、安樂公主都很害怕她,太平公主與太子共誅韋氏,既屢立大功,很受尊重,睿宗對這個妹妹更加賞識和尊重,每宰相奏事,就說“嘗與太平議否,公主所欲,上無不聽”。由此可知,她們參政,也是煞費苦心的。

正是唐朝複雜的環境才激發這麼多女人的參政。雖然有其侷限性,但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