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眾所周知,僧人有"八戒",即平時人們所提到的"五戒"――殺,盜,淫,妄,酒;"三毒"――貪,嗔,痴。戒律,顧名思義是要求僧侶防非止惡而定下的不可為的行規準則。作為一個出家修行之人,必定要摒棄凡塵俗念,專心參讀佛法,以求修得大道,為凡人開智明悟。

作為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但偏有這麼一位與眾不同的僧人,一位落拓不羈的少年,他不喜放浪形骸與山水,也不喜三五為伴參禪悟道,他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聖者,是一個沉溺於情愛無法自拔的情僧。

作為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倉央嘉措作為一位僧人他卻以情詩而著稱,作為一個出家修行之人,他何以寫出這樣觸動人心的情詩?他的心中是否也住著一個不可能的人呢?

作為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或許他的出生就註定了他無從選擇的一生……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其親信弟子,決定秘不發喪,隱瞞去世的消息,對內守口如瓶,對外宣稱五世"入定"修行。與此同時,他又去民間尋找轉世靈童。

據說當時去民間篩選的時候還發生一些有趣又奇異的事情,他們篩選的方式是把有純潔之身心的少年關入一個完全封閉的屋子裡,觀察他們的反應,大多數孩子進去之後沒一段時間就會開始慌亂甚至哭鬧不停,而只有一個孩子進去之後先是打量四周,然後就安安靜靜,鎮定自若的在屋子裡待了好久,據屋外的人觀察說有一瞬間竟然在他身上看到了五世達賴的身影。沒錯,這個坦然自若的少年就是後來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作為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少年時期,倉央嘉措聰慧、敏感、叛逆、深情,最重要的是才華橫溢,他在民間有過一段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每天跟朋友放牧,嬉戲,回家享受父母懷裡的溫暖,但快樂總是很短暫,直至他14歲的那一年,被選中接入了布達拉宮,舉行了盛大恢弘的坐床儀式,開始了他"君臨天下"的苦難之旅,他終究是成為了"帶著鐐銬的王者"。

作為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其實,在他還未入住布達拉宮之前,他就有了心愛的姑娘,二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那位姑娘純潔、美麗、可愛、迷人,是他心中最好的姑娘。只可惜,這世間沒有"雙全法",揹負了佛家的使命,就沒法不辜負姑娘的深情。

作為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不過,倘若他內心如此安分,那他也不會成為後世廣為流傳的情僧了。在他剛進入布達拉宮的那段時間,十分厭惡布達拉宮裡面的壓抑氣氛,還有爾虞我詐的心機手段,他想念他美麗溫柔的戀人,夜不能寐,於是,他經常微服夜出,與戀人私會,訴說衷腸。在當時的小館裡,雜亂喧鬧,但卻是他心中最安逸的"故鄉",只有在那裡才能吐露心聲,毫無顧忌的做自己,他不是什麼靈童,不是什麼六世喇嘛,他只是少女鍾愛的情郎。終於,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倉央嘉措的秘密被鐵棒喇嘛識破,隨後,那個美麗的姑娘以"蠱惑喇嘛"之罪被處死,倉央嘉措被幽禁純潔的愛情瞬間幻滅,他心如死灰。

作為歷史上一名僧人,以情詩著稱至今,他又在布達拉宮得到什麼?

看了這個故事,也許便更加懂得了為什麼倉央嘉措的情詩,這麼悽美,這麼心痛……就像西遊記裡的唐僧一般,女兒國的國王就是唐僧的色戒考驗,唐僧雖然成功的拿到的通關文牒,但誰能說唐僧從未動心呢?女兒國目送唐僧離開的時候唱的一首《女兒情》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切,韓寒就曾說過這就是一首"叛逆"的歌。沒錯,倉央嘉措又何嘗不是一個"叛逆"的人呢?只是,安能兼得“如來”又復“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