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何不废除列强的不平等条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也未废除?

夏日的凉风1


晚清政府和欧美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列强获得了许多在华利益,同时他也因此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承认和维护。当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爆发后,列强的态度和太平天国时期一样,背地里和双方都有接触,但表面上一直中立观望。

他们在等待什么?一是等待辛亥革命的走势,二是看这个新生的政权是否会和他们合作,继续维护他们的在华利益。如果还像60年前的太平天国那样,列强就会出手干涉革命,把他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展迅速,到1911年12月时已经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全部地区,清政府迫于压力派出代表团和革命军在上海进行南北议和。这时,英、美、德、日、法、俄等国露出了獠牙,列强认为这场革命短期内不会结束,再进行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在华利益,所以他们向双方施压“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

同时列强放出话来,如果南方政府不同意议和,他们就会在政治上拒不承认、在经济上封锁扼杀,而英国已经把军舰开到了长江,炮口对准了南京。列强站在了袁世凯一边。

面对列强的要挟,南方革命军政府是什么态度呢?

南方政府人员构成十分复杂,有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等等。立宪派和旧官僚是倾向于南北议和的,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有天然的两面性和妥协性,他们的经济利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列强,所以不敢和他们撕破脸皮。

更重要的是,南方政府的实力太弱小,根本没法和列强较量。

于是在列强的恐吓威胁下,南方革命军政府选择了妥协让步。1912年12月底,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日南北达成议和,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为进一步争取列强支持,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适时地发表了意味深长的《告友邦人士书》,其中有以下内容: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与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说得明白点,就是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所有条约,我们中华民国都承认。清政府的赔款我们接着赔,给你们的利益,我们继续维护。我自愿当个接盘侠。

看到中华民国的膝盖已经弯下了,额头上也有了血印子,列强就来逼迫清皇室了。1月22日,英、法、俄、日等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2月12日,隆裕太后发布《逊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

而后来的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为了继续获取列强支持,向列强借款,同样没有实力和勇气去废除不平等条约。蒋介石自然也一样,他自己就是靠江浙财阀支持起家的,而他建立的党国不过是各路军阀临时拼凑的整体,政令不出自己的势力范围,还要忙着打内战,就谈不上废约了。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人打破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平衡,英美支持蒋介石抗日,蒋介石才能趁乱收复“租界”,和列强进行了“改订新约”运动,陆续废除了租界、治外法权、赔款。抗战胜利后,苏联出兵东北,在此长期盘踞。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废除了英美在华利益。1955年,把苏联人从东北请走。1997年收回了香港,1999年收回了澳门,至此我么才彻底废除了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所以不平等条约。


石头说历史


没有哪个新生的政权是愿意背负着前朝的耻辱条约,北洋政府如此,民国政府也是如此!谁都愿意翻身做主把歌唱,而不是天天在列强面前点头哈腰当孙子!

民国时期的先后两个政府,在建立之后都是继承了当年列强强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的好听一点,那是契约精神;实际上,那是无奈的选择,你不继承也得继承,不然就来一次八国联军侵华,打到你服为止!

在这样的情形下,当中华民国取代清朝成为全国性政权时,都是绝口不提要废除当年不平等条约的事情,孙中山如此,袁世凯如此,段祺瑞如此,张作霖如此,蒋介石也是!



实际上,民国时期的历任政府,不仅仅是全盘的继承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甚至还在此基础上,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又进一步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

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时期的更子赔赔款,一直到蒋介石时期还在赔(当然,这里要清楚,其他国家基本都在1930年之前先后放弃了赔款,只有日本还在坚持索要)。

不过让人想不清楚的是,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政府还在赔付庚子赔款,直到1938年才停止支付!1941年,抗日战争已经打了好几年了,这时候的蒋介石才想起来废除当年和日本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1943年,这一年英美两个大国,在二战的局面下,鉴于中国在战场上的表现,为了树立一个更好的国际形象,宣布和南京国民政府签订条约,废除了当年和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然后签订了新的条约。

那么这些新的条约就是平定的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1946年蒋介石和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虽然是“友好”的,但是依旧允许美国的军舰自由出入中国的港口,被毛主席称之为“空前的卖国条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的世界形式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终于有底气,充满自信的宣布废除以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也收了回了!


胡史乱翔


在说到他们为什么没有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的问题之前,我们得来了解一下中华民国的概念,要不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华民国具体所指的时间段。

中华民国指的是1912年到1949年的这38年时间,在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候,我国当时就改名成了中华民国,当时的人自称国家不是用中国来自称的,而是用民国自称的。

在后来袁世凯夺取统治大权,北洋政府各大军阀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们都是以中华民国自称的。

民国各大掌权者一直履行各种不平等条例的原因

而在民国时期,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的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蒋介石等人,他们都无不例外地履行了清政府与列强留下的各种不平等条约。

在他们当权的时候,非常“诚实”地将清政府曾经被迫欠列强们的数亿白银分期还给了列强。

他们所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非常屈辱的,不说平民百姓们的愤怒,他们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觉得耻辱,但是他们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其实究其根本就是当时的这些军阀们的实力太过于弱小,他们担心一旦撕破了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各种协定,就会受到列强的强力打击。

因此为了保全自身,他们才不得不接受了这样屈辱的历史协议,履行了清政府留给他们的烂摊子。

孙中山和袁世凯的选择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孙中山,孙中山虽然是民国的开创者、是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他本身是没有任何军事实力的。



与袁世凯相比,孙中山有的只是他崇高的名声以及巨大的影响力,真要说到军事实力的话,在袁世凯面前他根本就不够看。

在成立中华民国之前,他甚至有驱除鞑坦、抛弃边外之地的意向,从这方面来说,如果当时真被他夺下了大权的话,可能我们所面临的结果将会比袁世凯等人时期履行不平等条约的事情还要严重。

在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他所能控制的地方也只有北方一带。



在南方的各地区到处都是据地自立的大军阀,这些人中有明面上奉行袁世凯命令的人,也有不少跟谁在孙中山身后高举着反袁大旗的军阀。

当时的袁世凯还没有彻底解决国内的问题、四周还有着众多的敌人。

袁世凯不想给自己招惹列强这样强大的敌人,因此履行各种不平等条约是不难想见的。

袁世凯在1916年去世之后,各大分别占据当时国内主导权的北洋军阀们背后其实身后都有着列强的支持,他们的身上本身就存在着列强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更加不会作出损害列强们利益的事情了。


蒋介石掌权后所面临的大分裂局面

而蒋介石在北伐成功之后,他所面临的局面与袁世凯相比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当时的山西有阎锡山、东北有张学良、西北有冯玉祥、广东有陈济棠、云南有龙云、四川有刘湘等人,还有新疆、蒙古等地区更是有着各自的军阀。


虽然这些人表面上都尊敬地把蒋介石奉为全国之主,但是蒋介石真的掌控了全国吗?实际上是没有的,当时他所掌控的地方仅仅只有浙江旁边的几个省份,在别的省份他是根本插不了手的。

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蒋介石整天想的问题除了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之外,其余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些军阀、统一权力的问题了。

在这个时候,为了避免麻烦,他也会刻意地去避免与列强们交恶。

因此在他成为了全国名义上的主人之后,他才没有撕毁清政府和列强们留下的不平等条例,履行了对列强们的各种赔款。

不过在这期间蒋介石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收回来,蒋介石也趁局势的混乱收回过一些租界、废除过一定的条例,不过他没敢把这些条约全部废除。

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当时英美等国家主动停止索要了中华民国的赔款,日本的赔款在战争发生两年后也被蒋介石用一种奇快的方法停止了。

在抗战爆发期间,西方诸列强纷纷收回了设立在我国内地的租界,而日本也在名义上消除了所有租界,把那些土地象征性的“还”给了汪伪政府。

而在二战结束之后,除了香港澳门、还有国民政府和苏联重新签订起来的旅顺租界之外,诸多的不平等条例已经渐渐消失在了我们国内。

共和国拒绝所有不平等条例的底气

而在1949年蒋介石被赶到台湾之后,共和国出现了。



当时除了香港和澳门没有收回之外、被苏联租借过去的旅顺港也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被要了回来。

至于全部租界都要回来的时间则得等到了1999年12月20日了,这个时候随着葡萄牙99年租期的结束,清朝时期签订下来的条约这才自动废除了。

所以说这就是民国时期所有掌权者们一直履行清政府和列强们不平等协议的原因,民国的38年里一直处在各种混乱之中,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统一过,在有着那么多军阀的威胁下,掌权者们的所有举动、决定都可以说得上是如履薄冰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去挑战列强们的权威。


孤客生


中华民国成立时,清帝在袁世凯的威逼下自己退位的,把政权转让给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是清帝国的合法继承者。中华民国以前的清政府是中国的合法代表,他对外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新政府必须承认,如果拒绝履行,在国际法中就算违法行为,有可能造成列强的武装干涉,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清政府想赖账造成的。民国政府刚刚成立,势单力薄那里敢和列强翻脸。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垮了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他们也需要欧美列强的支持,也不敢违背国际法,所以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就是对敌对国日本也不敢违约。37年卢沟桥事变,中日进入全面战争状态,南京政府照样把当年的庚子赔款送交日本人。一直到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欧美政府为了争取中国政府的支持,才开始废除一些不平等条约。


浩荡扬子江


近代以来的国际秩序,是在欧洲各列强国家主导的规则下运转的,包括了条约体系、公约体系、殖民体系等,对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进行了约定,其中就包括了世界列国与中国签订了数目繁多的各种不平等条约。

借由不平等条约,世界列强在中国获取了很多特权和利益,而中国则从古典的朝贡体系的天朝上国被纳入到近代世界的国际秩序里,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和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国家。清亡之后,老一辈革命家和爱国者,纷纷为收回失去的主权奋斗,先后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废约运动”,国民政府时期的“革命外交”,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最终废除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清朝末年,革命党联合袁世凯,推翻了满清封建帝制,在亚洲第一次成立了共和国。经由革命思想多年浸淫,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近代中国,对于废除外国不平等条约有着强烈的外交诉求,因此也立即成为1912年至1927年主导中国政府的北洋军阀的外交目标,也由此开始了北洋政府的“废约运动”。

废约,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及外交事件。东亚传统的朝贡体系,没有条约体系一说。因为我们没有上帝,也没有西方国家的政治条件实现“契约”社会。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政府想赖账,结果被维权的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现在的圆明园遗址,成为当时苦难的见证。1912年,清帝逊位,民国成立。民国继承了清朝的法统,也理所当然地继承了清朝的政治遗产。为了获得各列强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的支持,或者至少保持中立,民国政府承认了清朝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旋即欧战开打,帝国主义列强乱成一团,也不是铁板一块,而且中国比起土耳其来眼光高明了不少,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

在战争期间,中国已经借由战争,废除了德奥的权益。在参会前,中国代表制定出了详细的提案,准备在大会上通过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对德奥战败国的肢解和赔偿的会议,对于远东的孱弱中国的诉求,大会以由日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来处理的名义给搁置讨论,并且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最后,顾维钧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让各国代表感到十分惊讶。根据他们的经验,中国外交都是“始争终让”,一开始据理力争,最后还是在列强已经准备好的模板上签字。中国这次拒签,让日本占据山东失去法理依据,中国第一次对世界说“不”,虽然这个代价是付出了条约中其他对中国有利的条款。

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了《九国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补充。在华盛顿体系中,对日本现阶段在华特殊权益给予了确认并对日本继续在华扩张进行了遏止,将日本纳入到了国际体系中,目的是孤立苏联。孤立苏联,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目的。但是客观上,保护了中国免遭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的进一步瓜分。

然而,没过多久,国民政府掀起的“革命外交”,破坏了这个原本对华有利的体系,也使得事态的发展进一步对中国不利。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社会各界,都对新兴的国民革命势力报以厚望,尤其在外交方面,希望国民政府能够废除列强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革命外交”是不循一切旧有的范式的外交。时人有言,中国当下不需要绅士一样外交,而是需要“流氓式的外交”。

国民革命军占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后,顺势废除了英租界,英国政府不想惹事,予以默认。国民政府想收回关税主权,英美也默认了。国民政府大受鼓舞,于是在东北,也执行了“革命外交”的举措。

这次,“革命外交”遇到了苏联的强烈反弹。苏联作为被国际社会孤立的一方,在中东路事件刚开始发生,表现出了一定的让步,比如租借地从80年减少到60年,届时中国政府可以无偿收回等。

但是东北当局置之不理,下令搜查了哈尔滨的俄国外事机构,这一点连英美国家都认为有违国际法。由于中东路的处理结果,有可能关系到日本拥有产权的南满铁路的外交争端,因此日本外交部也声称: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由此,国际舆论开始一边倒的支持苏联。

苏联一直陈兵东北,却一直没有开战,原本担心在辽东半岛盘踞的日本军队的干涉,因此苏日双方开始接触。日本更是在战争期间拒绝给东北当局提供南满铁路用于运输兵力和物资,却在胶东半岛大肆采购战略物资,运至海参崴支援苏联。

“中东路事件”以中国政府的全面落败而结束,不仅仅是军事,在政治和外交方面都是。中东路维持之前的状态,中国还丢失了黑瞎子岛。

日本人欢欣鼓舞,因为他们发现了东北军的真实战斗力,并且通过中东路事件与苏联达成了默契。日本此后蓄意制造事端,妄图独占东北。现在的历史课本为何要花很大的篇幅介绍9.18事变的经过呢?因为当时的西方世界,认为中国的“革命外交”具有民族主义的蛮横,在他们看来,9.18事件也不过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行动罢了。因此,英美等西方国家,甚至对蓄意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报以同情。

此时,在中国的东北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原本《九国公约》为代表的华盛顿体系的敌人苏联成功摆脱“列强之敌”的身份,挑起了中日走向战争的不可逆转的对立,保证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

日本摆脱条约束缚,摧毁了华盛顿体系对中国的保护,吞并中国东北,收获颇丰,但与中国进入对立状态,成为矛盾的焦点和体系直接破坏者,可算有得有失(1934年日本甚至退出国联)。

国民政府领导下的中国,不但“回收国权”成为画饼,国土沦陷,丧师失地,还丧失了华盛顿体系对国家主权和领土的保护,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

中国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都在为中国的独立民族富强孜孜不倦的做着努力,在外交战线上,也有很多爱国者在竭尽全力想替贫弱的中国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不管是北洋政府的中国,还是国民政府的中国,都有着趁着革故鼎新的革命时机,对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都废除。然而,由于积贫积弱的中国不具备过硬的实力,因此中国的外交也就缺少了折冲的空间,屡屡为列强打压。列强们不愿意轻易放弃通过侵略获得的条约权利,中国人民还得再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以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洗清了中国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屈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并宣布废除一切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因此我们才有底气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而知而行




谁不想废除?只是当时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实力罢了。

即使如今……



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几份主要不平等条约:

1842年鸦片战争输给英国人,然后和英国人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英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更可恶的“利益均沾”。

1844年美国人眼红于英国人得到的好处,于是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美国人获得了除割地、赔款以外的英国人所获得的所有特权。

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割让九龙给英国,割让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俄国。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赔款2亿两白银。

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总计9.82亿,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

事实上,在1864年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我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又签《中俄伊犁条约》,割我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数目简直触目惊心,但最可恶的始终是毛熊。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为何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为什么会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难道是吃饱了撑着?显然是因为清朝过于落后,落后自然要挨打,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丛林法则,清朝打不过列强,所以只能低头认怂。

中华民国是成立了,可是中华民国的成立并不代表中国能够瞬间摆脱落后的困境,然后又瞬间变成强国,

中华民国仍然很落后

即使是在袁世凯时代,北洋政府也没能完全掌控全中国,甚至闹出了沸沸扬扬的“二十一条”。此后的段祺瑞和张作霖自然更没有办法了,也要时不时妥协以换取列强们对自己的支持。当时军阀林立,自身利益在先,国家与民族利益在后,如同散沙又如何是列强们的对手?

你想废除不平等条约,问过列强们的拳头了吗?



1927年蒋介石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以后,又为何仍然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列宁是说过要废除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可是在我看来不过是苏俄甫定的缓兵之策罢了,所以后来斯大林很干脆地忽视了。

孙中山实在是没有任何机会,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时时刻刻处处受到军阀们的掣肘,孙先生想做的事确实很多,可是能做成的事实在太少。因此在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可谓是孙先生的晚年壮举,为继任者蒋介石留下了难以估量的遗产。

蒋介石靠着黄埔军校发家,成功北伐,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局面,但是又为什么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呢?

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所面临的情况与北洋政府的差不多,仍然是“落后”这两个字在作祟。蒋介石的德械、美械全是花钱购买加赠送,后期多是依靠美国人的支持,蒋如果跟他们翻脸的话,以后怎么办?同时,你别看蒋介石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但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内部仍然山头林立,如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西北马、盛世才等人,今天对你蒋介石恭恭敬敬,明天便可能会竖起反蒋旗帜了。

此外,蒋介石的头号敌人是我党,不是日本,更不是美国,他是没闲情、没心思去管清朝留下来的烂摊子。


吾与吾国


弱国无外交,更没有得罪列强的底气。不论是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其军事、经济、财政等都在列强的掌握之中,不敢贸然废除不平等条约。教科书上评价近代中国为“半殖民地”,是很贴切的。

首先在军事上,历届民国政府都是严重依赖列强支持的。当时中国工业落后,无法生产先进的武器。政府及军阀所需要的枪械、火炮、飞机等,都依赖西方各国。比如蒋介石赖以立身的“五大主力”,都是美式装备。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列强不卖给中国政府军火了,那政府还依靠什么打击竞争对手?

武器装备只是一方面,民国时期工业落后,如汽车、各种机器、钢铁、化工产品、药品、日用品等,大多都依赖进口。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引来经济制裁,则政府瘫痪,经济无法发展,人民生活也会受很大影响。

新中国敢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除了因为有五百万强大的解放军外,还因为我们有苏联这一大靠山。建国初苏联给了新中国大量的军事、工业、经济援助,我们才得以摆脱对西方的依赖。

除了以上原因外,自清末开始,列强就在中国驻扎有军队,威胁着北京、天津等政治中心。中国的海关、盐务也都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因为庚子赔款、各种外债,关税、盐税都抵押给了外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则民国政府就难以从列强那里得到关税、盐税了,财政上会更加困难。如训练军队、打仗、维持政府运作、发展经济等,都需要外国的资金支持,哪里敢轻易的得罪外国?


国史拾遗


新政权一上台就与旧秩序彻底决裂,废除双边或多边旧约,是不会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尤其是这些条约还属于有利于国外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相当于从人家碗里夺食,人家肯定不干。

得不到国际承认,或者说根本不图你国际承认的那都是暴力上台的极端宗教主义或民族主义政权,比如太平天国之类,人家就乐意关起门来装神弄鬼,打开国门,阳光进来,这套耶稣老大我老二的尘螨把戏就玩不下去了。

民国政府与清政府的交接基本算是和平演变,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得来不易,值得珍惜,需要与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而不是像义和团那样去争强斗狠、逞匹夫之勇。所以才有众所周知的辛丑赔款一赔几十年,从北洋政府赔到南京国民政府“打掉牙齿和血吞”的无奈现实。

所谓的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系列不平等条约,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有没有争取过废除?当然有!

岂止这两个政权,汪伪政府也争取并成功废除过,争取广大的民意支持,是每一个政权都要做的文章。

今天我们来看这些不平等条约,为什么觉得它们不平等,主要还是涉及到“赔钱”、“割地”、“丧权”三种主要形式。

“赔钱”

“赔钱”的主要是指前文所述的“辛丑条约”,从1909年,美国开始庚款返还,并带动了系列国家加入这项行动。

北洋执政期间,由于一战站队正确,战后停止向战败国德、奥赔付,俄国革命后,苏俄在1920年宣布放弃,未尝不算作是北洋政府的一种废约努力。

国民政府执政期间的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1937年9月,国民政府宣布停止赔付对日庚款。1938年,向美英等国的赔付也宣告停止。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向德

意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涉及中日、中德、中意关系的所有条约。

1943年至1946年间, 中国与美、英、荷、比、法等国才协商正式废除了《辛丑条约》。

“割地”

民国时期真正收回的大块割地只有台湾,这是由国民政府于抗战胜利后接收的,建立在东北的伪满洲国,民国政府一直不予承认,虽然回收,但不算“割地”。

北洋政府时期,在一战期间曾经与德国达成收回青岛的密议,惜被日本横插一刀,直到1922年,才成功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岛主权。

1919年,北洋政府与英国谈判,想收回威海卫,英国虽然同意,但要求追加“特殊利益”条款,被北约政府拒绝,直到1930年,国民政府才完成接力棒,正式回收威海卫。

存在于各个城市的租界,北洋政府执政期间,收回了德国、奥匈帝国在天津等地的租界,1924年,苏俄也把前俄国租界奉还北洋政府。

香港问题,北洋政府也与英国展开多轮次交锋,可惜因为威海卫的回收谈判不力,影响了香港问题谈判,导致最后功败垂成。

国民政府成立第三年,就与英国展开香港回归的谈判,1942年,双方再度开始谈判,英国看到国民政府态度强硬,便抛出“战后再议”的论调,予以拖延。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派张发奎前往香港受降,试图造成既定事实,被英军抢先一步,后来忙于更紧迫的内部战事,收回香港一事搁浅。

在回收租界的行动中,国民政府做得比较干净利落,还在北伐途中,国民政府就从英国人手中强行回收了汉口、九江和镇江租界。

比利时的天津租界的回收比较有戏剧性,本来人家是跟北洋政府谈判交回租界,谈着谈着北洋政府下了台,最后签约回收的却是国民政府。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和汪伪政府为了抢占道德高地,也开始收回租界的竞赛,这一阶段也是中国收回租界的高潮期。英美等盟国配合国民政府上交租界,但很可惜上交的这些租界很多位于日伪统治地区,而日本也大费血本,配合汪伪政府,宣布先把日本租界全部交还。汪伪政府在日本的配合下,也全部回收了法租界、意大利租界,天津的意大利租界还不情愿,汪伪政府干脆高调强行收回。

汪伪政府还事实收回了“敌对”的英租界和公共租界,但不被盟国承认,抗战之后国民政府才与这些国家正式签约回,完成了收在华全部租界的法律程序。

“丧权”

所丧之权主要体现为领事裁判权,也就是司法权,此外还有关税自主权、海事主权、邮权等。

关税自主权,1928年,国民政府与美国先签订了关税条约,之后的两年间,与列强各国基本签订完毕,1933年,正式收回关税自主权。

领事裁判权方面,1921年,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了回收的请求,各国原则上答应,但提出中国司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国际接轨,北洋政府也做出了很大努力,于1926年,废除了上海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制度,改组为北洋政府下属的地方法院。

1931年,国民政府废除了上海法租界的会审公廨制度,改组为地方法院。随着抗战之后天津租界的收回,在全国范围内才得以全部废除。

邮权,1907年,清政府成立了邮传部,开始收回邮政主权的行动,1917年,趁着与德奥宣战,北洋政府借机发布邮件检查令,宣布对无论哪国的邮件都有最终检查权。可视为一次根本性的主权收回行动。

海事主权,同样是在1907年,利用宣战的时机,北洋政府颁布《捕获审检庭条例》,成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审检庭,相当于现代的海事法院,同时颁布《海上捕获条例》,这是中国海事主权乃至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划时代事件。

综上所述,由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执政的这三十几年中,列强加在清政府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大山基本全部被搬除。


历来现实


从1841年到1949年的108年时间里,中国与外国共签订条约1357条,其中属不平等条约745条。

解除不平等条约有两种途径,一是修约,二是废约。其中北洋政府主张修约,国民政府主张废约,一度强调“反帝废约”,强调单方面废除不平等条约。

一战后,北洋政府展开“收回国权”的运动,为保护中国在中南美洲的侨民,与智利签订了《中华智利通好条约》,其中不含领事裁判权,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

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奥,北洋政府与他们分别废除旧约,签订平等新约,为《中德协约》和《中奥通商条约》。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也多次表示愿意废除中俄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即为后来的《中俄协定》,尽管苏联并没有放弃在华的一切特权,但协定的签订属于进步的体现。随着与苏联协定的签订,中国民主主义情绪高涨。

国民政府并未与西方废除不平等条约,仍旧是延续北洋政府的做法。1928年下半年,中国与西方,除日本外,均签订关税条约,基本收回关税主权。

二战成为中国收回法权的契机,1943年中美、中英平等新约签订,放弃一切在华特权。在英美的带头下,比法瑞加等国也纷纷与中国重新立约。而日本为彰显公正,把在华特权移交给汪伪政权。


五味社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然而当时的情形时,日本沙俄皆有派兵干涉的迹象,并且美英等国亦未发表承认之言论。简而言之就是新生的中华民国不被列强认可,也就是列强希望保住自己的在华利益。以至于各租界的领事,纷纷要求新生的政权承认,并且还要求派兵保护。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中华民国不得不选择忍气吞声。

这其实也并不奇怪,辛亥革命自武昌起义爆发起,革命军占领的地方实在是少的可怜,虽然南方十省宣布独立,但是革命军并未获得实质的统治。而当时袁世凯掌握着清政府最强大的新军,这支新军也是袁世凯辛辛苦苦拉扯出来的,完全可以左右当时的形势。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多数人认为其算不上一场真正的革命。

辛亥革命没有唤醒中华民族的反抗意识,以至于领导者孙中山也只能选择妥协,答应袁世凯的要求,就证明了其不彻底性。不过辛亥革命之后,对于帝制人民已经持否定态度了,这是收获之一。然而何以强中国,何以改变中国,是当时所有所迷茫的一件事情。国民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掌控力,导致军阀割据。

按照当时孙中山的规划,只要百姓觉醒,花费三十年时间齐心协力建设中华,那么强盛指日可待,也就是那个时候才敢于真正废除不平等条约。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年,军阀混战不断,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日军又开始侵华战争。所以说1912年若是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估计伪满洲国得早出现三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