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2018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经济指数分析

上半年车市跌宕起伏,“淘汰赛”愈演愈烈。多数大企业表现良好,部分小品牌业绩欠佳。经历淡季“筑底调整”,预计下半年车市将好于上半年。然而,车市逐渐企稳向好,弱势品牌谁能脱困?

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微增长大势不变

尽管低端消费依旧低靡,但公众消费能力、消费水平仍处在上升通道,车市微增长大势未变。

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来自北京正则大成汽车信息咨询中心的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上半年狭义乘用车的市场规模达到18775.9亿元,同比增长9.4%;正则乘用车市场规模指数(累计)达到651.8点,创造了新的最高纪录,表明消费能力继续提升。上半年累积市场销售平均价为16.3万元,比去年提高了0.5 万元;正则乘用车价格指数(累计)为113.2点,同样创造了最高纪录,标志着消费水平仍在上涨。上半年,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双提升,预示着下半年车市具备上涨潜力。

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中高端需求稳步上升,推动车市整体向好。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乘用车销量约为1155.8万辆,同比增幅为5.7%。其中,高端车(≥20万元)销量约为281.6万辆,同比增幅为10.8%;中端车(9万~19万元)销量约为631.2万辆,同比增幅为10.2%;低端车(≤8万元)销量约为240.8万辆,同比增幅为-8.6%。中、高端市场稳步增长是支撑市场规模扩张,市场销售平均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低端市场消费低靡,导致以低价车为主的部分小品牌销量严重下滑。

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SUV需求依旧旺盛,轿车逐渐回暖,消费信心较为充足。数据显示,上半年SUV销量约为499.6万辆,同比增幅为10.2%;轿车销量约为570.4万辆,同比增幅为5.5%;MPV销量约为85.7万辆,同比增幅为-13.3%。轿车、SUV两大主力细分市场上升势头明显,车市后期有望继续上涨。

微增长背景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表现为美系、韩系车市场被中系、德系、日系车瓜分。上半年,中系、德系、日系车销量稳步增长,韩系、美系车销量均未达到2016年同期水平。市场向高品质产品集中,反映出汽车消费由普及化(量变)阶段进入品质化(质变)阶段。

然而,在车市微增长时代,实现“量变”正变得空前重要。

车企如何应对“淘汰赛”?

大企业在“质变”的基础上“放量”,小企业向细分市场“要销量”,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双赢……总之,保住销量、巩固基盘是车企“淘汰赛”取胜的关键一环。

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质变”之后再次“量变”,优秀中国品牌改写市场格局。从销量看,上半年销量前十强中,多数车企产销量在百万辆,甚至两百万规模区间。对于大企业来讲,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做后盾,有庞大的销售渠道做保障,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巩固。从国别看,中国品牌迅速“放量”,弱势洋品牌被挤出前十。数据显示,上半年,长安福特销量下滑近40%跌出前十,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吉利、上汽乘用车涨幅在50%左右,意味着优秀的中国品牌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本土大集团“质变”之后再次“量变”,基盘巩固之后冲击合资车市场,意在通过正面对决将弱势洋品牌淘汰出局。

打造拳头产品,向细分市场要销量,或是小品牌的脱困之道。整体看,年产销量在10万辆左右的小车企中,23个品牌上半年销量出现下滑。表面看来,大企业挑起价格战,导致小品牌陷入危局。实质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规模小、成本高是小企业发展的难点。专家指出:“小品牌应避免与大企业硬碰,而抓住消费风口,在细分市场寻找机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拳头产品,提升销量降低成本,是摆脱淘汰困境的解决之道。”可见,对于小企业来讲,抓住下半年的机遇尽快上量,或许能够逃脱“末位淘汰”的厄运。

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双赢,也是弱小企业脱困的明智抉择,广西汽车集团收购野马就是一桩典型案例。据了解,上汽通用五菱的母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没有乘用车生产资质,而业绩不佳的川汽野马(资质)便宜,双方合作有望实现双赢。对此,有媒体指出:“对那些实力孱弱的中国品牌而言,被强者吞并吸收基本上可以算是在竞争洪峰面前,最佳乃至唯一的选择。否则,便会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车市“淘汰赛”谁能脱困?

从历年情况看,上半年车市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经历炎夏市场“歇伏”之后,市场将开启上涨行情,预计今年也将延续这一走势。因此,尽管上半年消息面复杂,车市“淘汰赛”异常激烈,但各企业都在准备应对方案。下半场“哨声”已然吹响,只有那些勇于合作的企业才能顺利脱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