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不相信中國傳統武術?

史國宏


傳統武術成為“大熊貓”的原因

傳統武術在當代的聲望高峰應該是由李小龍、電影《少林寺》、金庸小說及港版武俠/警匪影視等共同推演而名聞遐邇的,中國“功夫”一詞也因此走向世界。


冷兵器時代,武術是政團/族群或個人間爭鬥/械鬥的重要手段,你死我活的過程中,“有兩下子”和“沒兩下子”其結果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武術也由徒手演進為刀槍劍戟十八般武藝及眾多奇奇怪怪兵刃,中國武術還演變出內外家門派、三山五嶽門派。

那個時候的武術以技擊使用為要,花架子很少。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八段錦、五禽戲等和直接用於打打殺殺的武術之間是分的比較清楚的——後者是為真刀真槍的實戰而準備的,目的明確。出手/出刀/出槍都是可能要見血傷命的,所以必須是真章。


比方楊志鬧市殺牛二

是大家都看到的,楊志會武術手頭又有利刃,牛二隻是個街頭潑皮、不懂武術,所以被楊志輕而易舉解決掉。

景陽岡武松打虎雖不是現場直播,可血淋淋大東東一個擺在那兒,人們完全可以後來腦補武二爺施展武藝的精彩打虎片段。再如快活林醉打蔣門神——玉環步、鴛鴦腳,何等瀟灑!

——正因為時刻都要接受檢驗,也時刻可以被人感受,揍人或被揍,殺人或被殺,連吃瓜觀眾都看得到摸得著,津津有味。所以那時的人不僅信,而且躍躍欲試願學。


有句俗話“武藝再高、也怕菜刀”,更何況幾十上百米之外給上將腦袋鑽一二個眼那是輕而易舉的長槍短火——熱兵器的槍炮誕生出來,武術就不得不退後、漸漸淡出了“歷史的舞臺”。血肉之軀不敵鋼鐵飛火啊!


退出戰場,武術的真實運用就少了。加以和平年代連打架鬥毆都算犯法,武術的運用就更莫得啥機會——實踐都缺少了,所以“真理”更得不到檢驗,漸漸就由傳統變成了傳說。

武術有G辦的,可惜多淪為套路好看,實用性就嘿嘿了。也有民間的,但很多脫離了實戰,脫離了老師父按傳統方式惡狠狠督促(就像《醉拳》中成龍師父那樣)的嚴格要求,於是越往後就越生疏、離它的本質要素——技擊——越遠,基本淪為表演。

電影《少林寺》、金庸小說等振興了傳武,也給各門各派無意間“開闢了一條生財之道”:開門傳徒。

於是神州大地武風濃,到處都見依山傍水扯大旗作虎皮的門派武館。各種神功、奇葩大師也應運而生。於是大師們威風烈烈、盆滿缽滿,徒弟們真學假學、吹牛有據——各得其需,倒也其樂融融。


皇帝的新衣是被徐曉東這個愣頭青給微帶血腥的扯下來的。

於是人們開始對傳武開始質疑甚或不信起來。

其實傳統武術是真實的存在,我們相信真正的高手同樣存在。

同時也明白一個道理:三天不練手生、三天不打腿慢。任何技藝都是在實用/實戰中成長,在花架子空談中凋零。


林武師de文散打


因為傳統武術只是嘴炮,一點兒實戰能力都沒有。



老煙兒槍


由於人的認識不同,武術的境界不同,所能接受的層次自然不同,如《道德經》中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近若離。下士聞道,大笑,《道德經》把人分3個層次是真實不虛的,高層的東西下士就是接受不了,另人悲哀的是,下士鍵盤俠居多,還喜歡發表一些無知的見解和文章,高層的東西被無知的人攪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