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如何登基做的皇帝?

勇哥剪剪剪


雍正皇帝,即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年號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德妃烏雅氏)。

講道雍正帝的上位,就不得不說道康熙帝時期的九子奪嫡,作為最後的勝出者,雍正帝若非有過人的才能,超乎尋常的隱忍,即便再工於心計,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在奪嫡的過程中,胤禛韜光養晦、扮豬吃虎,終成大統。

九子奪嫡:大阿哥(胤褆ti)、二阿哥(胤礽reng)、三阿哥(胤祉zhi)、四阿哥(胤禛zhen)、八阿哥(胤禩si)、九阿哥(胤禟tang)、十阿哥(胤䄉e)、十三阿哥(胤祥xiang)、十四阿哥(胤禵ti)。

分為5黨派:

總的說來:

大阿哥胤褆:輕舉妄動,欲殺手足。

二阿哥胤礽:太子結黨,威脅皇位。

三阿哥胤祉:學者風範,能力不及。

四阿哥胤禛:精明老成,韜光養晦。

八阿哥胤禩:黨羽甚重,威脅皇權。

十四阿哥胤禎:「八爺黨」的B計劃。

四阿哥胤禛,生母地位低,讓他自卑,但養母給了他好的成長環境,所以,早年的胤禛,被康熙定位為喜怒不定。胤禛為了改變,潛心佛法,廣求名師,自稱“天下第一閒人”,在佛學、儒學都有很深的造詣,喜怒不形於色、隱忍。

同時,他深知康熙帝立儲的忌諱:結黨營私,威脅皇權;不忠不孝,手足相殘。

於是胤禛自成一派,與其他阿哥、大臣走的不近。十三阿哥胤祥,他小時候經常受到其他阿哥的欺負,都是胤禛護著他。並且十三哥的的養母是胤禛的生母,因此老十三跟老四關係很好。

但在辦理康熙帝交辦的事情上,胤禛很務實,每一件事都辦的明明白白的,很務實的做派。

當康熙帝第一次廢太子二阿哥胤礽時,其他阿哥們上跳下竄,虎視眈眈。胤禛大大方方的支持復立太子,畢竟覺得自己爭儲無望。

而當太子二阿哥胤礽復立後,康熙帝誇獎胤禛時,胤禛堅辭不接受,表明自己忠於太子但又不是太子黨,同時又不得罪八爺黨。

無意爭儲是為一,對康熙孝順為二。

對康熙來說,其他的兒子們都忙著爭奪皇位,而四阿哥卻只對自己孝順。即便是裝出來的,也是難等可貴了。

而實際上,胤禛並非真的不結黨,只不過部位人知,一切都在秘密進行。屬下有年羹堯統籌,阿哥中有十三阿哥,大臣中有隆科多(養母的弟弟)。

經過兩輪奪嫡戰爭,繼承大統最後只剩下老四和老十四。

從地位上講:老四是和碩雍親王,老十四名義是大將軍王,實際只是貝勒;

歷史的劣跡:老四獨善其身,老十四曾是八爺黨的人;

治理能力上:老四辦實事,老十四並沒表現出治理能力;

當然康熙帝也非常喜歡弘曆,就是乾隆皇帝,也是一個加分項。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所以,最終歷史選擇了四阿哥胤禛。

1722年康熙病故,胤禛繼承大統,是為雍正皇帝。


歷史經歷者


歷朝歷代的皇帝登基都是光明正大的一件事情,昭告天下。可是唯獨雍正皇帝,康熙皇帝死了,他繼位當皇帝這個過程到現在還有人議論紛紛,說這裡面有事,說雍正不是合法的繼承帝位,這是清朝留下來的諸多疑案當中最為撲朔迷離的。

今天咱們就說說這雍正登基之謎。這個事情的非議就是,康熙皇帝傳位給了十四王子,雍正叫胤幀,他是四皇子,說把十四皇子“的”十字上添一橫,底下添一勾就變成傳位於四皇子了,所以說雍正是假冒他爹的遺詔上來的,還有的說他給自己爹喝了一碗參湯,結果康熙喝了就死了,是雍正把他爹毒死的,是篡位。對雍正獲得皇位的合法性提出很多質疑,那麼說這些質疑只要它存在就多多少少都能找出點根據來,那麼說它的根據何在呢?咱們就把歷史簡單還原一下。

它的根據首先就在於證權更替的合法性上,就是你符不符合程序。清朝的程序是,康熙在位時他在諸多的皇子當中選一個,然後寫下遺詔,就是感覺我活的日子不多了,我得留個遺囑,寫完以後把它放在一個小匣子裡頭,大臣手上一份,正大光明匾後面一份,他一死大臣們拿下來一看,和手上的一份一對兩份一樣,上面寫的誰的名字,就傳位給誰。那麼康熙臨終那天很有意思,把身邊所有的人都趕出去,在康熙身邊的只有太監,所以康熙龍御歸天的時候,太監一看嚇壞了,趕緊找人,離得最近的就是康熙的護衛,步兵統領隆科多,隆科多趕緊把這件接管下來了,但是很奇怪的是密不發喪,然後讓人找四皇子胤幀,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找他秘密進宮,然後隔了七天以後,才拿出皇帝的詔書說,康熙爺遺詔傳位給四皇子。所以,這個過程程序不對,有漏洞不合程序,這樣別人就可以質疑這一點,主要猜疑點在傳位給誰,詔書上寫傳位十四皇子,上面加一橫,下面加一勾,這不就成頂替了十四皇子篡位了。

咱們分析一下,這個說法完全站不住腳,有以下幾個根據,就是按照清朝的行文慣例,不是傳位於十四皇子,是傳位於皇十四子,不叫十四皇子,是皇十四子,那這樣要是把“十”改成“於”就不對了,變成了皇於四子,就讀不通了,這和當時的行文慣例不符。另外,繁體字“於”是“於”這樣寫的,所以說這兩點就決定了這種說法不合理。再說,前面說了,詔書是一式兩份,並且一份詔書是用三種文字寫成的,有漢文、滿文還有蒙古文字,這漢文能改,蒙文、滿文根本就沒法改。所以說詔書是沒有問題的。

那為什麼康熙怎麼突然就死了,有種說法是雍正進了一碗參湯表孝心,喝完參湯中毒而亡。這也不合歷史規矩,首先就是無論是誰進參湯,皇上都不會直接喝,都是太監先嚐,嚐了沒事了皇上才喝。再有就是康熙對藥學很有研究,他在生前不止一次說過,說這個參雖然大補,但不適合北方人,所以康熙一生基本上不喝參湯,怎麼到這歲數糊塗了,接一碗參湯就喝呢?這不大可能。說雍正獻一碗參湯就把自己親爹害死了,這事不靠譜。

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說雍正害死康熙篡位呢?這裡有個歷史背景,當初雍正年間有個讀書人叫曾靜,他仕途沒的走了,科舉也沒考上,就中了個秀才,他自己心裡頭不舒服,心理就會不平衡,他聽有傳聞說雍正登基不合法,他就在底下宣傳這種傳聞,而且還想把雍正乃至整個清朝給推翻,“雍正六年秋天,曾靜給當時的川陝總督清軍名將嶽鍾琪送了一封策反信,這封信的內容充斥著大量的反清思想,信中還列舉了一些關於雍正皇帝弒父篡位殺兄屠弟的種種罪行,鼓動身為岳飛後人的嶽鍾琪為了民族大義趁勢起兵推翻滿人的統治,恢復漢人的天下。”雍正這時候也聽說民間包括朝堂之上有人傳他篡改詔書,害死親爹。他心裡也窩著火。這曾靜給雍正羅列了十大罪狀,雍正氣得把這個曾靜找來,讓他和自己一塊辦公,給他好吃好喝,給曾靜辯論,逐一駁倒他的十大罪狀,說他這十條全不成立,駁倒了還不算。雍正很勤奮,每天晚上就睡四個小時,批摺子到四五點,然後就上朝。自己動手把駁曾靜的十大罪狀都寫下來,出來一本書叫《大義覺迷錄》,意思在我這種大義感召之下,你們應該迷途知返,其實這本書就是雍正自辯,對大家說沒那回事。可是沒想到的是,結果適得其反,影響更壞了。後來乾隆皇帝對這事認識的很清楚,下令誰家有這本書滿門抄宰,把這本書列為禁書。這事雍正方法有問題,弄巧成拙了。

那他到底會不會弒父篡位,咱們在歷史中找找根據,先說康熙晚年立誰當太子,經歷了多種波折,一開始立的是正宮皇后索額圖的女人赫舍裡生的兒子,二阿哥胤礽,大阿哥是明珠的妹妹納蘭明慧生的兒子。立胤礽為太子,可是他自己能耐大就總覺得孩子不爭氣,所以立了胤礽,把他又廢了一次,又一次立為太子,然後又廢,經歷很多波折。康熙自己身體好兒子也多,他總共有35個兒子,去掉沒能力的和年紀小的真正能繼承皇權的就九個兒子,康熙二次廢了胤礽之後,起碼是四阿哥、十四阿哥還有八阿哥都有能力。八阿哥很會籠絡人脈,也確實有能耐有資源,但是他是庶出,不是皇后生的,沒有資格競爭太子。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一奶同胞,皇后生的,他們兩個在康熙心裡位置最重。在這種情況下,雍正表現得很出色,治理天下能力很強,他完全可以通過正當方式競爭,用不著去篡改詔書。

那麼通過這些推理,雍正他不會篡改詔書,他也不會毒死他爹,那為什麼天下還會有那麼多人說他弒父篡位呢?主要原因在於,他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他不該得罪讀書人,雍正對知識分子下手非常狠,現在歷史研究都說雍正年間文字獄是最多的,其實不光是這樣,那只是個表象,雍正年間是整個對讀書人這些貴族下狠手了。有個外號叫“抄家皇帝”,康熙晚年貪官太多,雍正上來要整肅吏治,讓他們把錢吐出來,充實國庫。所以雍正年間抄家特別多,曹雪芹家就是因為雍正抄家而敗落,要不是雍正抄家就不會有《紅樓夢》,這都有因果關係。雍正抄家表面上是肅清吏治了,可是他抄家的官員往往是讀書人,當時都有門第關係,抄一個官員家,得罪他背後一幫讀書人,讀書有骨氣,動了他們的利用,他們就會站出來說這個說那個,他們不光說還能寫呢。所以天下到處都是罵雍正的,說他壞話。所以,罵雍正的那麼多人,跟他得罪讀書人有很多關係,讀書人淨給他做負面宣傳了。但是,如果沒有雍正執政的13年也不可能有康乾盛世,應該叫康雍乾盛世。康熙到晚年,大清國庫基本上 都空了,他一輩子淨折騰事了,而且呢,前面說了貪汙的官僚特別多,雍正上來的這13年,充盈了大清的國庫,而且休養生息加強水利建設,康熙年間最重視兵部,雍正年間最重視的是工部,大興土木修建各種水利工程,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而且有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些充盈國家財政的積極政策,所雍正在這點來說他的老百姓要比康熙年間的老百姓日子好過的多,即使他的皇位是篡位得的,他也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也是對老百姓有好處。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皇帝,即使不是 篡位上來的,又有幾個好皇帝呢?


wo堅持走下去


雍正帝胤禛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在暢春園奉康熙帝遺詔登基的!

自雍正帝登基後,關於他繼位的合法性就一直有傳言,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矯詔篡位:“傳位十四皇子,改十為於,成為傳位於四皇子”。這種說法在很多電視劇裡也有演義,但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我們分析來看。

1.古代的“於”寫法是“於”,和今日大不相同,將“十”改為“於”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所以肯定是謠言。

2."康熙遺詔“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遺詔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寫就,記載到”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 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歷觀史冊,自黃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餘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臨御至二十年時,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時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可以看出胤禛的確是奉遺詔繼承大統的!《清史稿》、《清世宗實錄》也都有記載。

那麼關於他的傳言從哪裡來的呢?康熙帝末年“九子奪嫡”,雍正登基後,“八爺黨”人遭到清算:廉親王胤禩被改名“阿其那”,削其王爵,削宗籍,圈禁而死;皇九子胤禟改名“塞思黑”,削宗籍,圈禁而死;其他八爺黨人包括門人不少被流放,在流放路途當中就有謠言不斷傳出。另外雍正帝即位後勵精圖治,改革朝政中觸及了不少人利益,後來謠言愈演愈烈,以致雍正帝下令編寫《大義覺迷錄》以證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