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鹿角巷“被更名”事件或許能驚醒餐飲人對商標隱患的注重,然而山寨頻出的背後,餐飲品牌更要加強的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前段時間,鹿角巷“被更名”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據說“鹿角巷”品牌召開了一場發佈會,花重金購買鹿角戲商標並宣佈“更名”。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不知情者都為鹿角巷這一舉動議論紛紛時,“打臉”的來了,鹿角巷官方微博聲明更名的是山寨,還暗諷了“鹿角戲”戲太多。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鹿角巷澄清未更名

一系列神轉折中,吃瓜群眾表示瓜掉了一地,也發現了市場上山寨品牌之多,不敢隨便消費。顯而易見,這樣的事件一出,對品牌的影響太大了。

而新來者打著原有品牌的名號山寨,抄襲複製產品,這類事情並不少見,只能說,餐飲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之路漫漫。

你可能存在這些商標隱患

許多餐飲品牌都曾遭遇商標之戰,山寨頻出,真假品牌魚龍混雜,有損品牌形象之外,打假維權之路也不好走。吸取前車之鑑,我們不妨從過去發生過的案例中反省自身可能存在的隱患。

1、被山寨傍名

真假鮑師傅

鮑師傅僱人排隊事件牽扯出真假鮑師傅,兩家企業為此對簿公堂,互訴對方侵權。然而,在耗時幾年,耗資無數之後,“真假鮑師傅”在公眾眼中依然是羅生門。

喜茶改名

喜茶原名皇茶,受消費者追捧後各種山寨湧現。沒能及時查詢商標和申請註冊商標,導致無法維權,不堪山寨之擾,最後只好更名,為此也花了更多代價去重塑品牌形象。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商標不註冊,宣傳再好也是為別人做嫁衣

面對山寨,要麼對簿公堂,要麼更改品牌名稱,然而這些做法耗時長,成本高,並不是每個餐飲品牌敢輕易拿起的維權武器。

2、被惡意搶注

狗不理10餘年拿回商標

天津狗不理在日本遭遇搶注,天津狗不理集團有限公司歷時10餘年,經過多次交涉,最終在2007年9月拿回了遭搶注的“狗不理”商標。

有些餐飲老闆的維權意識不強,以為註冊公司名就是註冊了商標,其實不然。即便註冊了,等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再遇到這種防不勝防在國外搶注的,等到真正事發東窗,為時晚矣。

3、申請期“被黑”

杭州綠茶餐廳2008年2月成立,2015年才獲得商標所有權,長達7年的時間內,全國冒出無數山寨。

品牌商標從申請到核准註冊,花費的時間並不短。在這個空檔,甚至專門存在一批山寨“團伙”,利用空窗期“作案”,待正宮商標註冊下來時,再快速進行品牌升級。“李鬼”們的套路之深可見一斑。

方大同胡辣湯敗訴歌手方大同

開了6年的鄭州“方大同胡辣湯”因與歌手“方大同”同名,構成姓名侵害,最終被判定商標無效。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這一敗訴後續造成的損失不小,首先門頭要換,印有LOGO的餐具也要換,再加上營業執照更換、員工工裝更換、牆體LOGO更換等,經營者康長喜表示很無奈:“每個店更名的成本在7萬~8萬元,而且所有的門店都得更換。”

除了人名之外,使用地名也是一些餐飲品牌容易犯的錯誤。《商標法》裡明確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我們所常見的諸如沙縣小吃、蘭州拉麵等,是因為其產品本身是地理標誌。

真假戰帶來的血淚教訓

1、商標註冊切忌草草了事

前面我們提到,註冊商標時間不短,少則半年,多則好幾年,在這個空檔期正牌往往面對山寨而無法維權,有苦說不出。

曾聽餐飲老闆提及,最初傾注了情懷使用的品牌名稱,因為沒有註冊無法繼續使用,現在使用的品牌名是更改過的,至今也是一大遺憾。

所以,商標註冊是一件未雨綢繆的事情,這裡給上大家最真誠的意見:註冊越早越好,也越全越好。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阿里巴巴,一口氣註冊了幾千個商標,除了我們熟悉的“支付寶”、“天貓超級品牌日”等,還註冊了類似阿里媽媽、阿里伯伯、阿里寶寶等近似商標,其中看似玩笑的阿里媽媽,現在是阿里巴巴旗下領先數據平臺。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要有超前的商標保護意識

註冊越全越好,不僅是為了防山寨,還可以升級為一種品牌戰略,有利於今後品牌擴展之路。

2、品牌保護其實是對創新的保護

餐飲市場每有一個創新,後續就會有更多人奔著熱度而來。任何一款網紅產品的突然爆紅,都會吸引來模仿者,誕生山寨品。往往商家辛辛苦苦為自己造的勢,到頭來是給別人打了廣告。

正因如此,餐飲品牌一定要有維權意識,對知識產權的維護,就是對品牌升級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和創新進行保護,這樣才能保持差異化,擁有競爭力。

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刻不容緩

1、對品牌價值的全面維護

除了商標之外,任何涉及品牌文化和品牌價值的知識產權都應該受到保護,比如 slogan、 icon、設計輔助圖形等。因為這些都代表著品牌的形象,是品牌價值的表現形式。

比如西貝紅白格相間的桌布、牛仔工藝、特色菜品、餐具等都是其經典特有的風格。而西貝餐廳的外觀設計專利中,就將其“盤子”和“外賣餐盒”都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要儘量全面

2、提升複製門檻

避免“真假”混亂,更本質的方法就是提升複製的門檻,提升品牌的勢能。當品牌文化本身具有高度的沉澱,並且一直在升級,就會傳遞出“別人學也學不會”的訊息。

保持品牌持續的升級,可以是產品層面,比如店內新品不斷;也可以是運營方面,比如營銷、門店空間設計等方面的出其不意……

同樣在做一店一格局的桂滿隴和星巴克,前者雖因定位江南地域文化受到顧客喜愛,但江南地域的菜餚可以是本幫菜、安徽菜、江浙菜……複製門檻過低,還需深挖品牌內核。

反觀後者,基於第三空間的概念,扮演僅次於家和辦公室之外的重要角色,成為現代人的精神閒散地,讓忙得團團轉的人們有了歸屬空間。長期的建設帶來的是品牌沉澱。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長期的品牌沉澱別人學不來

當品牌不斷面對市場強調自己的品牌勢能,山寨者模仿不來自然就望而卻步。

3、多方位宣傳大力打假

山寨防不勝防,消費者卻不會太清楚事情的真相,唯有大範圍,重複地宣傳自己是“正主”,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比如喜茶在官網、微信、微博甚至小票上處處強調打擊山寨,寫明門店位置。

“真假鹿角巷”再掀商標隱患,山寨怪圈難突圍?

利用各個細節“打假”

除此之外,還可以聯合群眾監控,設立群眾舉報打假制度。

消費者的認知中其實對於正牌會更有依賴感,餐飲品牌多正面回應消費者的反饋,也會無形中增加與顧客的互動,使顧客對品牌有更強的認可。

— 結語—

很多人意識到品牌的重要,但忽視了品牌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商標乃至品牌的知識產權不重視,最後的結果就是被人鑽了空子,辛辛苦苦打出的天下,為別人做嫁衣。

品牌是企業的靈魂,知識產權是企業的軀殼。餐飲人在前期就要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後期更要懂得維護品牌價值。身體和靈魂,都要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