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速览」《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第9期

「期刊速览」《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第9期

·目录·

1.蒋为 宋易珈 李行云: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演变、分布与贸易效应

2.詹鹏 万海远 李实:住房公积金与居民收入分配

3.解维敏:中国企业投资效率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4.黄秀路 葛鹏飞 武宵旭: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地区行业交叉特征与差异分解

5.丁小义 程惠芳:高、低端型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变迁及驱动因素分析

6.张虎 韩爱华:中国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

7.李双杰 李春琦: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的修正设计与应用

8.万舒晨 金勇进: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多重抽样框应用研究

9.王珏:多边贸易成本的联立测算方法

·扩展目录·

1.蒋为 宋易珈 李行云: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演变、分布与贸易效应

[作者单位]蒋为 宋易珈 李行云,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财政政策波动的资源误置效应及其微观机制研究”(71703129)、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交叉与新兴学科项目“财政政策波动的出口效应及其微观机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BK1803005)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从生产阶段入手对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演变、分布与贸易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基于改进后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采用1995—2015年BTDIx数据库与WIOD数据库,识别全球生产分工的演变,基于二元边际的角度对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对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全球不同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分工格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中国主要嵌套于中间阶段与最终阶段,且中间阶段正逐步取代最终阶段的主导地位。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对于不同的经济体参与生产分工的方式表现出分化的发展趋势,美国、德国等经济体生产的本国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则向中间阶段与最终阶段集中,成为新时期全球化生产的最主要推动力。研究创新:从生产工序的划分角度出发提出一套全新的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识别不同经济体在全球生产分工中的位置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对分析全球贸易衰退的动因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全球生产分工 比较优势 生产阶段 二元边际

2.詹鹏 万海远 李实:住房公积金与居民收入分配

[作者单位]

詹鹏,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万海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李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居民房产税与收入分配研究”(17EYC006)、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收入分配数据调查与分析”(2015KJJCA17)、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交叉项目(312231104)和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17SRAL001)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住房公积金对居民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研究方法:本文建立了包含200组住户的中国公积金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主要数据是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2010年社会核算矩阵。研究发现:2010年住房公积金增加了整体可支配收入,但会降低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整体居民消费,减弱商品市场的需求和生产部门的总产出,进而减少居民的市场收入;住房公积金能够使得收入基尼系数和居民消费基尼系数分别增加2.06%和2.15%左右;若不考虑一般均衡因素,单纯微观数据的估算结果可能会高估5%左右。研究创新:基于微观住户数据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住房公积金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研究价值:若以改良为主要改革方向,需要侧重两个方面:如何让更多低收入家庭受益,如何提高公积金对于职工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居民收入分配 中国公积金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3.解维敏:中国企业投资效率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单位]

解维敏,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2055)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21020、2017T100135)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不同省份的企业投资效率水平的差异,以及省际层面因素对地区企业投资效率差异的影响。研究方法:以2007~2016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运用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投资效率整体水平还存在投资效率偏离最优水平问题,但是样本期间内逐渐提升,而且不同省份间企业投资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企业投资效率长期保持较好水平,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企业投资效率较为接近,其次是东北地区,最差是西部地区。但自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投资效率下滑厉害,成为投资效率最差的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层面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法律环境、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是解释地区间企业投资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创新:为评价地区间企业投资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也为理解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价值:完善地区制度环境,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

[关键词]企业投资效率 投资不足 过度投资 省际差异

4.黄秀路 葛鹏飞 武宵旭: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地区行业交叉特征与差异分解

[作者单位]

黄秀路,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葛鹏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武宵旭,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603204)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工业分地区分行业动态产能利用率的时空演进的交叉特征事实以及东中西部和重轻工业的差异和来源分解。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工业分省分行业10231个样本数据,运用D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为74.65%,整体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79.58%、61.72%、63.64%,东部工业整体无产能过剩,中部和西部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重轻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56%和75.14%,产能过剩在重轻工业层面表现不显著。趋势特征上,中国工业的产能利用率的时间演变与中国宏观经济特征相吻合,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东部的产能利用率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中西部则在经济“新常态”以后下降明显;重工业的宏观经济烙印明显,并且易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轻工业则表现出持续下降特征。进一步的差异识别发现,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的地区差距主要源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交叉重叠的差异;总体重轻工业差异主要由于重轻工业内不同行业的影响。即产能过剩实质是地区与行业过剩产能的交叉结果。研究创新:本文通过引入厂商的跨期生产决策,重新审视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地区和行业的差异来源,为产能过剩的进一步治理提供支撑。研究价值:本文的结论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未来工作重点有导向作用。

[关键词]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DSBM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5.丁小义 程惠芳:高、低端型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变迁及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

丁小义,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程惠芳,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产品分工与空间优化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18BJL110)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探索高、低端型产品内分工的演变规律及其核心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基于45个国家(地区)1996~2016年的HS六位码数据构建指标测算分工水平,然后采用一步SYS-GM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前的产品内分工体系呈四梯队型的“中心-外围”格局,且各国的分工形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分工模式的黏性使后期的各种驱动政策极易陷入乏力或失效的境地;相对而言,在“内力型”驱动要素中,人力资本投入对高端型产品内分工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发达国家的OFDI对高端型产品内分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低端型分工为主国家的FDI、OFDI则反而加剧了“低端陷入”。研究创新:提出国别层面高、低端型产品内分工的测度方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模式的作用差异。研究价值:为优化中国分工参与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分工 高端型 低端型 变迁轨迹 驱动因素

6.张虎 韩爱华:中国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

[作者单位]

张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韩爱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TJ017)、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7686)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从时空演进视角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城市数据,基于Pareto指数测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刻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差异,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相邻地区产业规模分布空间转移效应,深入考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在年度和省域层面产业空间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健性。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空间分异,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受相邻省域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创新:探索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空间特点,试图从时空角度理解近年来中国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动态演变规律。研究价值:有助于指导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产业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规模分布 时空演进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马尔科夫转移

7.李双杰 李春琦: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的修正设计与应用

[作者单位]

李双杰,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春琦,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03307)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厘清能源效率测算的理论依据,完善其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为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的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及生产经济学理论分析,指出现有的测算能源效率的文献中指标选择存在的两大问题并做相应的修正,利用DEA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发现:广泛使用的单要素指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正确理解节能含义;现有的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文献中,投入产出指标均存在重复或遗漏。修正后的测度方法对能源效率的测算结果与单要素指标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政策含义是应在指标体系完善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含义下理解、施行节能降耗政策。研究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的方法进行了修正,构建了一套正确的能源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提出了能源消耗额度交易制度。研究价值:推进能源效率研究的科学性,为实践中测算能源效率、制定节能政策提供完善、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能源效率 全要素能源效率 投入产出指标 DEA

8.万舒晨 金勇进: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多重抽样框应用研究

[作者单位]

万舒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

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问题研究”(2013LZ3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非概率抽样的统计推断问题研究”(15BTJ014)、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北京市地理分布的空间抽样设计研究”(14JGA022)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通过多重抽样框有效控制小微企业政府统计中丢失目标总体的抽样框误差。研究方法:使用行政记录等多个大数据源形成的多重抽样框,设计基于抽样框重数的估计量,并考虑多重名录抽样框和区域抽样框的组合设计,利用优化方法引入调查中的费用函数。研究发现:多重抽样框能够弥补小微企业调查中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不一致的缺陷,结合调查费用科学分配样本量,得到估计量的最小方差,并能比较不同抽样设计下估计量方差的大小。研究创新:利用多种大数据来源进行小微企业抽样调查的多重抽样框设计。研究价值:大数据背景下可结合调查费用选择合适的多重抽样框设计,提高小微企业政府统计的数据质量。

[关键词]小微企业 多重抽样框 抽样框误差 大数据

9.王珏:多边贸易成本的联立测算方法

[作者单位]

王珏,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910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团队项目“时间序列前沿研究团队”(JBK150501)的资助。

[摘要]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算多边贸易成本的间接方法。研究方法:利用一个包含多边影响的引力模型,得出了多边贸易成本与多边贸易额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成本的联立测算。研究发现:利用该方法,本文得出了中国对79个贸易伙伴国在1992—2015年的出口贸易成本。通过分析结果并对比前人结果可知,联立测算方法更具体地表现出了贸易成本的短期变化以及区域合作的影响。研究创新:通过联立各区域的贸易引力方程求得的贸易成本综合考虑了区域间的贸易成本联动的情况,得出的区域间多边贸易成本包含了第三方的影响,这也更符合贸易现实。研究价值:在技术上提出了一种将多边影响纳入贸易成本测算的模式,增强了贸易成本测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贸易成本 多边引力模型 联立测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