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是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原湖北三峡学院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截至2016年12月,三峡大学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30个二级学院,72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专任教师2039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273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31人,来华留学生1288人;学校获批国家基金连续七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位。

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文化传统

校训:求索

“求索”连用成词,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名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求索”为校训,言简意赅,既体现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突出学校风格。“求索”是三峡大学文化精神的内核,更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坚定意志以及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求索”校训体现了学校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统一。它不仅取法于古典名篇,而且充分反映出三峡大学的独特理念,传递出教育目标与办学理念方面的个性化追求。

校标

扬帆索源。书海泛舟,索源蓄力,扬帆远航。

校名标志字体:三峡大学校名是毛泽东同志的笔迹组合体。

校园标识语:树百年报国志,育世纪栋梁材。

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18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十二五期间获批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工程、工商管理(MBA)和翻译等8个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优势学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

特色学科:电气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重点(培育)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物理学、外国语言文学。

三峡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水利工程、土木工程。

三峡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

三峡大学专业硕士学位(8类):工程硕士(生物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临床医学、会计、公共管理、中医学、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9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1个。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8个,包含功能实验室16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万余台(件),设备总值达4.81亿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输电线路工程。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三峡大学电气工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医学专业形态教学团队。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1978年~2000年)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新建本科院校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同年5月水电部发文建校,其为一所直属水利电力部、专门培养水利电力行业建设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为原水利电力部八大本科高校之一。同年9月,学院在全国 14 个省、市招收本科新生 124 名。

1988年4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合并后组建能源部和水利部,学校直属于能源部;

199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能源部撤销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于电力工业部,为原电力工业部六大本科高校之一。

1996年5月,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改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

二、湖北三峡学院(1946年~2000年)

(一) 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46年~1995年)

1946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省立宜都师范学校;

1950年改名为宜昌师范学校;

1958年夏迁至宜昌办学;

1958年秋更名为宜昌师范专科学校,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为其题写了校名;

1977年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宜昌分院;

1978年更名为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49年~1995年)

1949年11月,湖北省政府创建湖北公医专科学校;

1958年湖北公医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宜昌医学专科学校;

1993年6月更名为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三)宜昌职业大学(1978年~1995年)

1978年9月,宜昌市政府成立宜昌高等工业专科班;1983年5月更名为宜昌职业大学。

199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文(鄂政发[1995]94号),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合并组建湖北三峡学院,为省属本科高校。

合并建校

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与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三峡大学;

2004年,三峡大学本部完成校园扩建,其余三个校区的本科专业全部搬至本部,实现一地办学目标。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三峡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定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

2010年4月,三峡大学被湖北省委组织部批准为湖北省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三峡大学是七所干部培训高校基地中的唯一一所省属院校)。10月,学校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全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

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学科专业为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3年1月,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首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三峡大学牵头“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1月30日,校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验收。

2013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函,学校取得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湖北省省属高校唯一)。

2013年7月,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8月,三峡大学接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备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11月,香港教育局公布,2014年将有75所内地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三峡大学为新增5所大学之一。

2013年12月,三峡大学调整学科专业,调整组建了机械与动力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2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全国14所高校入选,三峡大学名列其中。

2014年5月,三峡大学入选“特高压奖学基金”设奖高校。

2014年10月,三峡大学收到“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秘书处哈桑·费尔杜斯先生发来的信件,祝贺三峡大学正式成为“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成员之一,并颁发了证书。

2015年,学校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教育部百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榜上有名;“水科学与工程”与“电力与新能源”学科群入选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2016年6月,三峡大学列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