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湖日麗CEO辛敏琦:爲什麼說全能型老闆往往會帶出巨嬰型高管?

我在錦湖日麗前十幾年的創業經歷中,都沒有副總經理,這挺罕見的。當然,有一個背景是因為錦湖日麗是合資公司,中方韓方各佔50%的股份,一箇中方總經理,一個韓方總經理。實際上韓方總經理只是負責監管,團隊運營完全本土化,是由我來負責。

到2012年,公司銷售規模到了十個億左右,我覺得需要一個副總協助我開展工作,但是環顧四周發現周圍都是巨嬰型高管,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

錦湖日麗CEO辛敏琦:為什麼說全能型老闆往往會帶出巨嬰型高管?

錦湖日麗CEO辛敏琦

巨嬰型高管並不是能力不行,實際上錦湖日麗已經小有名氣,我們的幹部都是別人願意用翻倍的代價挖出去的。

什麼是巨嬰型高管

什麼是巨嬰型高管?有幾個表現:

首先,無法適應環境的劇烈變化。2011年,汽車行業有一個巨大的轉折,增長突然從2009年的百分之四十多,在2011年幾乎斷崖式下降到百分之三。當這種變化出現的時候,我們的高管團隊無論是銷售、市場還是研發,沒有一個人去反省,這種變化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實際上,汽車行業已經從高速增長進入微增長時代,我們必須轉變原有的經營模式。所以我在公司發起了戰略轉型和組織變革,告訴大家未來我們一定要轉變這種粗放型的增長模式,要麼創新,要麼準備從競爭對手那裡虎口奪食。

你必須想清楚到底在哪個方面能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找到驅動力的環節,比競爭對手更多投入。

新的業務轉型意味著很多工作方法都要轉變,比如以前是業務部門化整為零,每個業務區域銷售業績加起來,可能就等於公司總的銷售目標。但是新的戰略業務模式之下,創新業務的目標就不是那麼明確了。

還有,新的戰略要求各個部門相互依賴,不斷在戰略推進過程中界定自己的關鍵目標和關鍵任務,能夠在不斷界定關鍵目標和任務的同時又共享目標。

但是高管對新的業務模式非常不適應,反而認為這是管理混亂,而且經常有負面情緒,讓下面的員工非常困惑。所以在那個時間點,不僅高管團隊沒有清晰傳遞變革的信息,反而導致一些核心部門跳槽離職的人非常多。

第二個表現是缺乏整體系統性的思維。

汽車行業淡季旺季差別非常大。旺季對產能的增長需求會提升50%到80%,甚至一倍。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個牢騷短信:開了一個下午的會,到現在都找不到方法,你過來看看,我已經對這樣的會失去信心。

我跑去會議室一看,原來是生產部門、銷售部門、採購部門正在吵得不可開交。營業部門抱怨生產部門交貨不及時導致客戶經常投訴,好不容易把訂單搶回來,結果生產部門還這麼不給力,說生意沒辦法做。

採購部門說,採購計劃都是根據銷售計劃計算出來的,缺貨的話也是訂單計劃不準。營業部門就說,要不你去跟客戶說不允許改變計劃,你自己跟客戶說。生產部門抱怨營業插單影響效率。

會議就沒法進行下去,其實在我看來,這樣的溝通如果進行一次兩次還可以理解,有五六年的時間一直這樣爭吵,讓我覺得非常不可理解。對我們來說,客觀條件是產能出現了瓶頸,但是在產能出現瓶頸的情況下,做決策也沒有那麼複雜。

首先看我們是依靠什麼東西去打敗競爭對手,如果交期非常重要,從五天壓縮到三天或一天,我們就能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訂單,那就可以把更快的交期當做供應鏈的指標,讓生產效率最大化,而其他環節依此調整。

如果客戶跟競爭對手競爭不是靠交期,對客戶來說究竟幾天交貨不重要,只要準時交貨就行,就可以規定一個行業基本認可的交期。關鍵是怎麼讓成本更有競爭力。

實際上各個部門就是很難在這方面達成一致,不能達成一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能建立信任,因為大家都覺得每個部門都留有餘力,不是從公司的角度來設立指標。所以就很難從怎麼打敗競爭對手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應該做什麼,怎麼把最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化的作用。

第三個也是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反應幼稚。尤其是在有苦勞無功勞,被問責的時候,反應非常情緒化。

印象比較深的是前兩年公司的工廠要從市區搬到郊區,就必然在市區和郊區對營業額、稅收做分佈設計。當地政府熱烈歡迎,因為我們是納稅大戶,但是兩年後突然有一天當地政府給我們發了警告,說我們是高能耗產業,不能整改的話馬上關停。

我聽完大吃一驚——這個行業是國家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而且我們以前能耗指標也是非常先進的,後來一調查才知道,我們的工廠一直是採用來料加工的形式接總公司的訂單,總公司基本上是零能耗,但是有十幾個億的產值。

而我們的工廠用了十幾億產值的能耗,因為只通過開加工費來計算營業收入,所以只有一個多億的產值,當然能耗和產值就不能匹配。

其實針對這種情況,一年多以前,政府部門已經善意提醒過我們,覺得能耗指標高要改,我也把情況給財務部門和工廠做了一些反饋。

但是無論是工廠的廠長還是財務部門,都沒有去跟蹤落實指標,營業收入和稅收各一半的具體目標怎麼一步一步落實,因為當時產能剛剛轉過去時候,工廠的資源有限,我們做出口生意,銀行還有海關都不太熟悉,還有包括ERP要轉接過程中有很多工作量。

就先從一個簡單的模式開始啟動,從來料加工開始做起,然後再逐步做到稅收和營業額各一半,最終達到目的,但是誰也沒有去跟蹤,最終形成了政府警告的局面。

我就跑去財務部問責,沒想到財務部的反應讓我非常驚訝:首先,我不知道營業收入到底多少才符合產能達標指標。第二,我一直在從公司節省費用的角度去考慮分佈兩邊業務收入的,所以我是問心無愧的。但是我說:結果是被政府警告!財務部就很委屈地說,你認為我做錯就處罰我,如果你覺得我承擔不了責任的話,開除我也行,反正我是問心無愧!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2

巨嬰高管怎麼形成的?

首先我不是一言堂的強勢老闆,我非常注重學習型組織的打造,也經常送高管到外面培訓,甚至請專家來公司做一些諮詢指導。

產生巨嬰型高管的主要原因有幾點:

第一是我自己的認知錯誤。認為能力是提升幹部最重要的標準,既然做到高管的位置,動力的激發肯定是必須要依賴內心的工作成就感,但是幾年前一件事觸發我的思考。

公司所有經理級的幹部,差不多有三十來個,都送過去學習中歐能力發展模塊的訓練,前後差不多十年。

恰好競爭對手的總經理也在中歐學習,他們對中層幹部培訓也很重視,也經常跟校方提起我們,但培訓投入相對少很多。

校方對我們兩個公司很熟悉。校方問我,我們的組織能力跟友商相比怎麼樣?我說沒有比他們強。校方就很驚訝,畢竟我們的幹部培訓更系統。

其實我自己想想也覺得很驚訝——競爭對手的副總經理就是從我們這邊挖過去空降升職的,為什麼我們的戰鬥力反而弱呢?因為我們雖然注重能力建設,但是一直沒有把他放對位置。高管如何克服障礙完成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呢?能力只是幹部成長的必要條件,但是承擔責任才是真正讓他成長的關鍵。

公司的某些習慣也是培養巨嬰高管的土壤,一旦出現問題,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問責而是自我反省,這樣對於公司來說,能承擔責任的只能是老闆自己。

另一方面,我還有一個習慣,一旦某些事情做得不對,我不喜歡直接打回去讓高管推倒重來,而是帶著他們一起重新嘗試和學習。

從某個方面看這個習慣也值得商榷,一方面對培養學習習慣有好處,但是久而久之高管有依賴心理,反正不行老闆也會帶著我們幹,就沒有這種主動擔當、追求更好的意願。

什麼才是幹部成長的關鍵?其實責任才是讓幹部成長的最關鍵的因素。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痛的領悟,我們公司團隊在能力方面都被業界認可,都覺得還不錯。但我們知道,我們的戰鬥力其實並不那麼強。

錦湖日麗CEO辛敏琦:為什麼說全能型老闆往往會帶出巨嬰型高管?

高維學堂首屆“科學創業節”

怎麼改變巨嬰型高管?

第一就是把有能力的高管直接放在對的位置。前幾年開始我設立了副總經理,一起承擔責任。

另一方面主動多創造具有整體觀的崗位。我們成立了跨部門委員會,比如有品牌營銷,技術創新委員會,運營管理委員會,讓各個部門一起來界定某個階段的目標是什麼,一起來提煉公司的關鍵任務,通過崗位塑造來主動創造承擔責任,培養整體思維的土壤。

最重要的一點是建立淘汰制度。公司前十幾年從來沒有淘汰過部門經理級以上的員工,從最近開始我也讓幾個高管下崗了,如果不出業績就必須下崗。實踐下來覺得激發大家承擔責任的意識,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最後通過自己趟過的坑的實踐,送給大家兩段話:

第一,怎麼從一個普通的職業經理人,成為一個有企業家精神的帥才,我認為承擔責任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領教工坊一直研究企業組織能力和領導力存在什麼關係,我認為他們的一個解讀也是非常符合我的認知,也就是說組織能力=目標問責能力+變革能力+人才選育能力。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來源 | 高維學堂第一屆“科學創業節”

演講嘉賓 | 錦湖日麗CEO 辛敏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