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的後半生,來到中國,成爲一代宗師

郎世寧的後半生,來到中國,成為一代宗師

說到絲綢之路,不得不說海上絲綢之路。

郎世寧是意大利人,出生在意大利米蘭,曾經受到過文藝復興藝術的薰陶。

而郎世寧之所以能來到中國,他就是從海上絲綢之路抵達中國的。

郎世寧的後半生,來到中國,成為一代宗師

康熙在位時,對西方科技很有興趣,收復臺灣後,他正式宣佈打開對外貿易的大門。

而郎世寧來到中國時,正好是康熙執政的後期,對外貿易準備關閉的前兩年。所以說,郎世寧的到來,是大清對外貿易的末班車。

郎世寧的後半生,來到中國,成為一代宗師

一路北上,郎世寧見到了康熙皇帝。康熙見到郎世寧,當即感覺這位年輕人有發展前途,於是就把他留下來。

不久之後,郎世寧畫了幾幅自己拿手的油畫,獻給康熙皇帝。

康熙一看,馬上搖頭,並表示自己不喜歡這種繪畫風格。同時,皇帝還建議郎世寧從零開始,跟隨中國畫師學習繪畫技巧與意境筆法。

他的這一學習,便花費了9年時間。通過學習,他知道了中國畫的奧義與深邃,為日後中西畫的融合埋下了伏筆。

康熙皇帝駕崩之後,雍正皇帝繼位。

郎世寧的後半生,來到中國,成為一代宗師

雍正皇帝很喜歡郎世寧的畫,也是在這一時期,他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併成為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

在我們的印象裡,雍正皇帝總是不停地批閱奏摺。其實不然,每一次臣下送寵物或者禮品給雍正皇帝時,雍正都會叫郎世寧用畫筆記錄下來。

有一次,雍正皇帝來到圓明園,剛好看到一朵盛開的牡丹花,便叫郎世寧用畫筆繪畫,記錄下來。

乾隆時期,皇帝對郎世寧的喜愛之情更上一層樓了。

一來乾隆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便認識了郎世寧,與郎世寧的關係還不錯;二來郎世寧的獨特畫法已經形成,頗有自成一派的火候與氣勢。

郎世寧的後半生,來到中國,成為一代宗師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幅郎世寧的《百駿圖》,從這一幅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郎世寧的畫法高超與巔峰。

作品的畫法既有東方山水畫的身影,又有西方光影透視等技巧,這是一種中西合併的畫法,對後世的繪畫藝術影響很大。

乾隆時期,郎世寧被任命為御前畫師,授三品頂戴花翎,可以自由地進出皇宮。同時,乾隆皇帝還讓郎世寧收徒傳道,這是一次宮廷繪畫的重大改革。

郎世寧的後半生,來到中國,成為一代宗師

不久之後,乾隆皇帝還命令郎世寧主持圓明園西洋樓等建設。

郎世寧去世後,乾隆皇帝加封其為侍郎,並賜白銀三百兩料理其後事。

從中也可以知道,乾隆皇帝對郎世寧的喜愛與重視程度。

現在,畫界一直對郎世寧追捧有加,崇拜不已,這也是對其是一代畫家大師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