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一课 173」志愿服务如何“破茧成蝶”,走心是王道!

「益一课 173」志愿服务如何“破茧成蝶”,走心是王道!

「益一课 173」志愿服务如何“破茧成蝶”,走心是王道!

08年奥运会,中国志愿者让世界都刮目相看。此后,志愿服务更是在祖国大江南北得以遍地开花。志愿者在无私奉献、传播爱心的同时,也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播撒进了更多人心中。据公开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我国已实现31个省区市志愿服务组织区域全覆盖,覆盖志愿者超过1亿人。

「益一课 173」志愿服务如何“破茧成蝶”,走心是王道!

在志愿活动得以广泛开展,志愿者队伍得以迅速扩张的同时,不少地区的志愿服务也呈现出了不少问题。志愿服务形式过于单一、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较为松散等,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不少地区城市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茧而生”成为一道新命题。

针对以上一些志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志愿服务暖人心,摆脱只“走形”的窘境,让志愿服务学会“走心”应是当务之急。

「益一课 173」志愿服务如何“破茧成蝶”,走心是王道!

要明确角色定位

志愿服务是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自愿以智力、体力、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公益行为。志愿者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就是弱势群众的帮助者、陪伴者、回报者,而非施舍者,有效地为个志愿者纠正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帮助树立服务和奉献意识,从而才能使志愿者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

要变“集中行动”为“项目化运作”

志愿服务要有生命力,志愿服务内容就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真真切切的群众需求为导向,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项目,成立志愿者项目团队,调动每个志愿者的特长和资源去实施完成。同时,志愿者组织和指导部门对每个项目要实行跟踪管理,定期开展指导和评估,引导各项目团队“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这样,志愿活动才能细水长流,而非“一阵风”。

「益一课 173」志愿服务如何“破茧成蝶”,走心是王道!

破解形式单一,志愿服务应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经济呈现正相关,在一些小城市,志愿服务队伍往往也较为弱小。一方面,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的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枯燥。不少当地人对于志愿服务的刻板印象就是扫马路或是劝阻交通。“简单粗暴”的志愿服务不仅让市民对其丧失了好感,甚至于志愿者自身也对这样的志愿服务产生了倦怠情绪。“走心”的志愿服务应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不拘泥于惯性思维。志愿服务要从了解群众需求入手,增强自身策划能力,让志愿服务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出彩。

破解“被自愿”难题,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

志愿服务本是由心而发的一种公益行为。但出于工作需要,一些单位在组织志愿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强人所难”。部分原本对志愿服务认识不到位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人浮于事,敷衍了之。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增强志愿者自身服务意识才能够让志愿服务不流于形式。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一方面需要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另一方面需要组织单位引导志愿者增强自身服务意识。

破解“组织难点”,规范志愿队伍组织工作

欠缺高效的组织管理是不少小城市及落后地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又一个“痛点”。志愿者数量在激增,志愿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松散的志愿者队伍往往难以做到与志愿服务需求的高效合理对接。不少志愿者有心做公益,却“苦”于无切实可行的公益可做。

随着志愿者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于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组织管理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需要借助志愿服务协会力量,聚合队伍,提供培训并组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化工具,通过微信群,QQ群等加强组织联系与管理。毫不夸张地说,规范志愿者组织工作关系到志愿服务队伍的存亡,务必需要引起地方高度重视。

「益一课 173」志愿服务如何“破茧成蝶”,走心是王道!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区域志愿服务“名牌”

“品牌”不只是产品的专利,志愿服务同样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既可以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队伍,也可以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志愿服务“名牌”的必要性在于,既可以持续性塑造其影响力,从而形成地方特色,又可以增加志愿者对自身的认可度,增强志愿者对志愿团队的“黏性”。一支优秀的志愿服务队伍,就是既要有内部的团结统一,又要有对外开展高效志愿服务的能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参与志愿服务不仅仅意味着付出和奉献,也能收获快乐和幸福,更是人生难得的历练,志愿服务绝不能仅仅徒有其表,关键还在于能够“走心”。真心从事志愿服务,方可不拘泥于惯性思维,使志愿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形式出彩,更好地传递志愿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